772团的故事始于1937年。当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摒弃前嫌,携手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叶成焕临危受命,担任772团团长。叶成焕是一位年轻且优秀的指挥官,他率领772团迅速投入战斗,在抗日战场上崭露头角。
1937年9月底,八路军成立仅一月之后,772团便从陕西富平出发,渡过黄河来到山西前线。10月,772团抵达娘子关外围的长生口,在抵达当晚,与日寇的一个中队展开激战。772团的战士们如猛虎下山,经过30分钟的激战,成功打散了敌人包夹娘子关的企图,取得了首战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此后,772团又在黄岩底战斗、第二次长生口战斗等战役中屡立战功。叶成焕领导有方,772团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几次重挫日军,打出了386旅精锐的名号。然而,这也使得772团成为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日军多次调集重兵妄图将772团一举歼灭。
1938年4月16日,日寇进驻长乐村,772团与771团在旅部的指挥下来到周边地区布防。由于友军689团迟迟未到,772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中一个连竟与10倍于己的敌人战斗了整整四个小时,叶成焕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无奈日寇援军越来越多,部队只得后撤。在撤退的路上,叶成焕为了给全团将士断后,不幸被日军射中头部,当场牺牲。这位年仅24岁的团长,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献给了抗日事业。
叶成焕的牺牲给772团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撤退途中,772团又遭遇了日军的重重围攻,团里的副团长王近山带领着部分战士苦苦支撑。在王近山的指挥下,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成功突围。
此后,王近山临危受命,担任了772团团长。为了实现团长叶成焕未竟的事业,他带领772团继续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在韩略村战斗中,王近山发现了战机。此地是日军运输物资的必经之路,且日军因连胜而放松警惕。得知有日军军官将途经此处,王近山精心部署埋伏。战士们潜伏在道路两侧,当日军车队进入埋伏圈,王近山一声令下,瞬间枪炮齐鸣。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妄图逃窜却被截断退路。经过激烈交火和白刃战,日军全军覆没,772团缴获大量物资,此役让772团威名远扬,也让日军闻风丧胆。
在王近山的带领下,772团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士气。他们不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为保卫祖国、抗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772团在战争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除了团长叶成焕,还有三位营长也英勇牺牲。一营营长丁思林在云族镇战斗中壮烈牺牲,二营营长郭国言于武乡县太有镇反击日寇“扫荡”时英勇捐躯,三营营长易良品在河北西高庄一带血洒疆场。
抗战胜利后,王近山继续在军事领域发光发热。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了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他作战勇猛,勇往直前,被称为军中的“王疯子”。他在战场上总是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冲锋陷阵,多次取得辉煌战绩,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这是对他一生战功的高度认可。
772团的故事,是一部充满热血与悲歌的英雄史诗。团长的英勇牺牲、团员的顽强奋战,以及副团长的接续担当,都体现了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的不屈抗争与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