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共和国位于非洲东部,简称肯尼亚,赤道横贯中部,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东南濒临印度洋,国土面积582646平方公里,首都内罗毕,人口5244万(2024年),共有44个民族。
肯尼亚地热、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大裂谷地带蕴藏的地热资源可发电7000至10000兆瓦,目前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共计798.7兆瓦,已占肯尼亚发电量的50%。
肯尼亚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境内曾出土约250万年前的人类头盖骨化石。
公元前2000年,含米特人开始在肯尼亚北部放牧。
公元前1000年,一批班图语系的非洲人迁徙到肯尼亚的中部和南部,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吉库尤人和坎巴人。
7世纪,东南沿海地带已形成一些商业城市,阿拉伯人开始到此经商和定居。
1498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曾到过肯尼亚。
1502年,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活动,不断遭到当地人民的反对。蒙巴萨一度被称为“战争之岛”,被殖民者放火烧毁。
1557年,葡萄牙在东非的蒙巴萨造要塞。
1698年,蒙巴萨人民在阿曼国王支持下,赶走了葡萄牙人。
1886年,英、德在伦敦签订了瓜分东非的条约,肯尼亚的一部分成了英国的势力范围。
1890年,英德两国又签订了黑尔戈兰条约,肯尼亚全境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1895年,英政府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
1902年,颁布了《皇家土地法令》。
1914年,本地非洲人已经丧失了约 180万公顷的土地。失去土地的非洲农民被驱赶到专门划定的保留地,或流落到城镇和白人农场出卖劳动力。
1920年,改为英国殖民地。
1922年,为反对殖民当局逮捕协会主席哈里·图库,爆发了肯尼亚历史上第一次反殖民当局的政治示威,但遭到镇压。
1944年,成立的肯尼亚非洲人协会,1946年改名为肯尼亚非洲人联盟。
1952年,肯尼亚人民开始以武装斗争来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
1960年,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成立。
1962年,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上述两党组成联合政府。
1963年,成立自治政府,宣告独立。
1964年,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