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清朝列位皇帝,康熙的表现可以说十分突出,文韬武略,英武神明,执政期间留下了很多佳绩。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但他亲政之后,做的第1件大事就是要杀了大功臣鳌拜。康熙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1661年,顺治皇帝重病,驾崩前立下遗诏,由三皇子玄烨继位,同时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辅助8岁的儿子统治江山。
4位辅政大臣中,居首的索尼年迈多病,并不多问朝事;第2的苏克萨哈因告发多尔衮,满朝上下都看不起他,威望很低;第3的遏必隆出身名门,但遇事没有主见,常常附和鳌拜;原本排名末位的鳌拜,却因为军功高,资历老,牢牢掌握了大权,走上了专权之路。
鳌拜掌握朝政后,开始大力排除异己。首先,以不尊上的名义,杀掉了费扬古的儿子倭赫,并将他家产分给了自己弟弟;然后,在换地风波中,违背圣旨,处死了3个不听话的重臣;这些举动,都使康熙心存不满,可羽翼尚未丰满,皇帝只得隐忍不发。可不久后,又发生了1件事,康熙再也无法容忍,下定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杀了鳌拜。
此事发生时,康熙14岁,虽然名义上已经亲政,但朝政大权还在鳌拜手中掌握。一天,同为辅政的苏克萨哈请旨,说皇上已经亲政,他愿意解除自己辅政大臣职位,去给顺治守灵。
要知道,如果苏克萨哈这样做被康熙批准,那么,鳌拜、遏必隆等人也应该请旨自行解职。这对于酷爱权力的鳌拜,可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于是,苏克萨哈被鳌拜安上了24项罪名,处以绞刑。
这下,把康熙彻底激怒了,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尽快把鳌拜铲除。于是,康熙秘密训练了一群布库少年,在宫中埋下了重兵。
行动之前,康熙把人召集起来问道:“你们都是朕最信任的人,你们是怕朕,还是鳌拜呢?”大家回答:“怕皇上。”然后,康熙令人传召鳌拜进宫,等到他进了包围,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将鳌拜摔倒在地上,牢牢捆了起来。
紧接着,康熙就命大臣们审讯鳌拜,而后,宣布了30条罪状,按律例应该处斩。临刑前,鳌拜请求最后见皇帝一面,康熙念在他曾经为大清立下的功劳份上,就同意了。鳌拜被带上乾清宫后,面对康熙,话都没说,先脱掉了上衣,露出了前胸后背密密麻麻的伤痕,康熙和在场的朝臣们都屏住了呼吸,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接着,鳌拜说:“皇上,臣虽然没有造反之心,但也确实做过很多罪大恶极的事。希望您可以宽宏大量,饶臣的家人一命。就看在我这一身的伤疤的份上。”
原来,这些伤痕都是鳌拜为清朝四处征战时留下的,其中有条最为致命的伤痕,是为了救皇太极。听完鳌拜说的话,想到鳌拜曾经舍命立下的大功,康熙不禁泪流满面,动了恻隐之心。
回想起来,鳌拜虽然飞扬跋扈,目无尊上,但在手握重权的几年里,确实没有夺位之心,而他的功绩也不可泯灭。随即,康熙下令特赦鳌拜,把他囚禁在宗人府,并从轻发落其家人。从此,康熙“千古一帝”之路正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