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出身武行,带兵打仗的将军不胜枚举,即使驰骋万里、裂土开疆的比比皆是。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类武将却更为传奇,他们本是文官入仕,手无缚鸡之力且不善骑射,却因为特殊时期或特殊原因受命领兵,最终取得了功耀华夏的成就。
下面盘点历史上7位文官入仕,最终却成为统帅领兵作战且取得卓越战功的名将!
1,吴起。
吴起,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吴起起初本是儒家子弟,在儒学大家曾申门下学习儒术,后因母亲去世,吴起没有回去奔丧,曾申认为他违背了儒家的忠孝,于是与吴起断绝了师徒关系,自此,吴起才弃儒从军。
吴起侧重练兵,一生历仕三国,在魏国创立魏武卒,这是那个时代最精锐的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征战70余场大小战役,未尝一败。后因遭到排挤,吴起去了楚国,在楚国施行变法,使楚国日益强大,最终因变法触碰了贵族利益,被楚国贵族杀害。
吴起被后世称为兵家亚圣,兵家历史地位与孙武并称“孙吴”。
2,班超。
班超,东汉时期军事家、外交家。
班超出身于史学世家,兄长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史学大家。班超起初在官府靠着抄写文书,赡养母亲,但其终究是一只雄鹰,有着远大志向,后来弃笔从戎,随窦固出征,攻打屡犯边境的北匈奴,班超一到军中,就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水平,在征讨北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得到窦固赏识,派其出使西域。
班超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战必胜,攻必取,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将王莽乱政后断开的西域邦交重新建立,威震西域,万里封侯!
3,杜预。
杜预,晋魏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历史上另一个有此荣誉的人是诸葛亮。
杜预出身关中士族“京兆杜氏”,自幼博览群书,满腹韬略,世人称之为“杜武库”,意指其博学多识。初侍曹魏,司马家族掌权后,被司马昭召至麾下,成为司马昭的幕僚,后又做了名将邓艾的幕僚。咸宁四年,担任灭吴统帅的羊祜去世,羊祜临终时向司马家族推荐了杜预,最终杜预成为统帅,策划了灭吴之战,结束了三国乱世,统一中国。
此战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
4,裴行俭。
裴行俭,唐朝名将,出身名门望族“河东裴氏”,父亲是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
裴行俭在唐太宗时期以科考入仕,入仕之初是一名文官,之后得名将苏定青睐,苏定方将自己的用兵之法传授于裴行俭。而裴行俭也不负所托,学成之后,弃文从武,凭借其过人的智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他善于鉴别人才,提拔了许多出色的将领,率军多次击败突厥、吐蕃等强敌,威震西域十余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被称为“儒将之雄”。
5,虞允文。
虞允文,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史书称其“姿貌雄伟,慷慨磊落”。
虞允文从小聪慧,7岁便能提笔写文,唐高宗时期参加科举,中进士第,做了一名文官,但由于当时是奸臣秦桧当权,虞允文等蜀地文官皆不被重用,秦桧死后,他才在别人的举荐下,得到高宗的重用,入朝为官。
金国入侵南宋,金军长驱直入,朝野震动,而南宋将领却一意求和,士兵萎靡不振。在此国破家亡之际,虞允文挺身而出,挂帅出征,率领将士打赢了著名的“采石大捷”,挽救南宋于危难之中,为南宋续命数百年。在这场战役中,虞允文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之后虞允文出将入相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就连伟人都称赞其为“千古一人”。
6,于谦。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从小志向远大,视文天祥为偶像。公元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先后出任江西巡抚,河南皆山西巡抚,为官期间,刚正不阿,为民请命、两袖清风。1448年,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
次年,明英宗不听于谦等人劝阻,亲征瓦剌,兵败土木堡,致使大明精锐尽失。英宗被俘,瓦剌大军兵临城下,朝野震动,众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许多大臣提议放弃京都,选择南迁,那将意外着国破家亡。在此危难之际,于谦站了出来,他力排南迁众议,组织将士誓死守卫京都,最终在于谦的率领下,明朝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守住了大明江山,使明朝得以延续!
可惜的是,八年后,英宗复辟,将于谦处死。恐怕谁都不会想到,这个昔日挽救明朝的功臣最终倒在了他曾誓死守护的这片土地。
7,孙传庭。
孙传庭,明朝名将。
孙传庭在万历年间四十七年中进士,做了一名知县,后入朝为官,为人刚正不阿,因不惯严嵩专权,辞职回乡。崇祯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后金入侵,面对外敌入侵,孙传庭在家乡组织力量抗击金兵,崇祯八年,复出为官。次年,孙传庭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在子午谷的黑水峪击败第一代闯王高迎祥,并将高迎祥送往京城处死,两年后,在潼关击败李自成,打的李自成全军覆没,李自成仅率18人突围而逃。
正在形势一片大好之际,由于奸臣陷害,孙传庭被崇祯囚禁,也是孙传庭被囚禁的这段期间,明军将领屡战屡败,李自成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喘息,军队壮大到10万。当崇祯敌再次任用孙传庭时,形势已经不同往日,崇祯帝的再三催逼加上猜忌,打乱了孙传庭的作战计划,导致郏县战役和松锦大战失败,这两场战役是关乎明朝生死的大战,本来是有机会取胜的,只是崇祯帝屡次听信奸臣之言,加上粮草得不到补给,孙传庭再厉害也无力回天,最终战死疆场,马革裹尸。
孙传庭死后五天,西安失守,一年后,明朝灭亡。因此有“传庭死,明朝亡”之说。
以上儒将,你最喜欢哪一位?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