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日本资源贫乏,不管在农耕时代还是工业时代,从资源禀赋来说,日本就是一块穷山恶水。
区别是农业时代,日本人挣扎在温饱线上,一遇灾年就会发生大饥荒饿死人。
战后,日本经济崛起靠从国外购买粮食吃饱了,也吃好了。
一,日本缺耕地。
日本陆地面积为37.8平方公里,由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
国土面积约四分之三被山体覆盖。
由于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地带较多,可用于耕种的平原面积相对较小。
(日本古代农民的常态。)
二,日本人一吃饱饭就喜欢生孩子。
日本受儒家文明的影响,大部分时期的日本社会极重视家族延续和繁衍后代,鼓励人口增长。
历史学家粗略估计了历史上日本的人口状况:丰臣秀吉时期(16世纪末)日本人口大概是1200万-1800万之间;18世纪初期,日本人口增长到3100万,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清朝与莫卧儿帝国,
此时日本人口已经耗尽了土地资源,到达了农业时代的极限。日本农民为了活着,只能提高开发的精细程度,即向单位土地投放更多的劳动力,变得勤奋,这便是所谓的“勤勉革命”。
没吃的,日本人才不敢生孩子,人口进入缓慢增长甚至停滞阶段,到1872年明治维新后的首次详细统计时,日本人口为3481万。
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提高了再加上日本大肆掠夺中国,日本人又大肆生孩子。
1940年,日本人口达到七千三百万左右。
(日本武士矮小,都是源于营养不良。)
三,一吃饱就生孩子,土地资源又少,一遇灾年,日本历史上经常发生大饥荒。
土地多,人口少,农业技术又差。
工业革命之前,甚至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大部分人都只是勉强温饱,挣扎在生存线上,遇上天灾经常发生大饥荒。
幸好,日本是个岛国,大饥荒时还能在近海捕鱼,贴补贴补肚子,但工业革命之前,低下的造船技术,是不可能大规模到深海捕鱼的,而大量的渔业资源都只存在深海。
(日本战国时代主力战船。)
因此日本历史上饿死人的事情经常发生。
(1)1460–1461,宽禄大饥馑,仅京都地区就饿死8,2万人。
(2)江户时代总共有154次饥荒,其中21次范围甚广且严重。由于江户时代为气候相当寒冷的时期,时常出现饥荒与歉收。
从安永九年(1780年)至宽政四年(1792年)的十二年中,日本非正常死亡人数约为89万。
1834年至1835年同样歉收。到1836年全国平均收成只有四成。形成慢性大饥荒,仅东北地方死者即达数十万人。
(3)穷x帝国主义日本,1918年爆发“米骚动”。
1918年(大正七年),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
(日本米骚动。)
1918年日本“米骚动”既受到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更重要的是肚子饿了要吃饭,群众斗争的浪潮冲击了全国3/4地区,日本各阶层的人民约1000万人卷入了这个斗争。
(4)1946年,日本大饥荒,152万人被活活饿死,无数新生儿被母亲遗弃。
四,日本真正能吃饱,吃好是在美国占领之后。
日本二战战败,被美国占领后,乘抗美援朝战争的契机,靠着给美国做狗,日本经济崛起,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日本一度长年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宝座。
此后日本有钱了,靠从世界各地买粮食来保证粮食安全。
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日本粮食自给率可说敬陪末座,目前仅40%,
自从能吃饱之后,日本又开始大生孩子,1960年日本人口0.93亿,
2018年日本人口达到高峰,达1.28亿。
要知道日本的人口密度为中国的2.5倍左右。
日本是养不活自己的,这世界上可能只有美国有粮食卖给日本,养活日本。
2022年日本人口1.25亿,世界排名第11.
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日本,未来日本要吃饱吃好,看来离不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