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演义》中,鲁雄乃商纣王殿前一员高级将领,官拜左军上将军。我看网上不少人对鲁雄一顿胡吹,比如百科上
“领兵经验丰富,本事高超,是将帅之才。”
有些网友认为他“
商朝一代名将,鲁雄不但谋略过人,且精通兵法”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原著的话,一定会觉得这些说法是靠不住的。作者对鲁雄的评价很负面,
他这个雄,在作者看来不是英雄而是狗熊。
他志大才疏、昏聩老迈,只会纸上谈兵,带领费仲、尤浑两大奸臣作为第二路人马出征西岐,兵败神速,被姜子牙冰冻岐山,砍了脑袋,封为“水德星君”之神。
不合法的水德星君
为啥我说作者说鲁雄是狗熊呢?我们看看姜子牙归国封神那一回就很明显了。对于八部正神的头领,姜子牙在封神的时候,有规定程序:先命柏鉴领“
引某部正神上台听封。”
少时,清福神引某某等至台下,跪听宣读敕命。然后姜太公会念一段
“敕封词”(以“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开头:……以“尔其钦哉”结尾),
就是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比如封火德星君罗宣,子牙曰:“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罗宣昔在火龙岛曾修无上之真,未跨青鸾之翼,因一念嗔痴,弃七尺为乌有,虽尤尔咎,实乃往愆。特敕封尔为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之职;仍率领火部五位正神,任尔施行,巡察人间善恶。尔其钦哉!”
令人傻眼的是,八部正神里,唯独水部正神没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评价,姜子牙封神时,只是把他的名字给列上了,就跟死于万仙阵的群星列曜一样,完全就是为了
凑数
。并且,姜子牙也没有让鲁雄上前听封,没有“
今奉太上元始敕命
”敕封尔鲁雄的敕封词,
这不是明摆着说鲁雄这个水德星君的神位不合法吗?真是奇哉怪也!
鉴于,作者对鲁雄的极端不待见,我们就反过头来重新考察下鲁雄的事迹和人品,看看他都干了些啥!
出场——不能直言劝谏
在“冀州侯苏护反商”中,纣王听说苏护题反诗时大怒,即命宣殷破败、晁田、鲁雄等统领六师,他要御驾亲征。鲁雄朝见纣王后,明白事情原委后,
他明知道“苏护乃忠良之士,素怀忠义”,但是他并不向纣王犯颜直谏,
而是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推荐西伯侯姬昌去,自己金蝉脱壳置身事外,明哲保身。
姜环行刺和营救太子中的蹊跷
费仲计废姜皇后,派出刺客姜环入宫,在分宫楼前佯装刺杀纣王。武成王问当天谁值班,意在询问刺客为啥能混进来?值班者的责任何在?很巧的是这桩阴谋中恰好鲁雄值班,他回答说“
是臣宿殿,并无奸细。此人莫非五更随百官混入分宫楼内,故有此异变。”
这里很蹊跷,他怎么知道这是奸细(东伯侯姜桓楚的奸细),而非其他原因的刺杀?第二,就是不反思自己失职之罪,反而说刺客是随着朝臣混进来的,责任在百官,他没有责任,推脱的倒是干净。
当殷郊殷洪被擒获,纣王要杀掉自己的儿子,群臣不顾性命力保储君性命之时,我们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看来在鲁雄老将军眼里,殷商的国本不重要,不值得他去争!
残杀南伯侯鄂崇禹和东伯侯姜桓楚的刽子手
纣王残害死姜皇后,为了防止诸侯叛乱,在费仲的奸谋下,招四大诸侯觐见,欲斩草除根。非常蹊跷的是在构陷姜皇后派姜环行刺事件中,失职的鲁雄又出场了!这次,纣王派他去监斩。觉得太子都不用保的鲁雄,自然不会给被害的两大伯侯说一句求情的话。相反,他冷漠的执行了纣王的命令,
将鄂崇禹枭首(身首异处,对于一个大贵族来说就是羞辱),姜桓楚死的更惨,被被巨钉钉穿手足,乱刀剁成肉泥,名曰醢尸。
在这里,小说用了简练的两句话“
监斩官鲁雄回旨,纣王驾回宫阙”,一笔写出了鲁雄过的冷酷无情!
伐西岐,被冰冻——纸上谈兵的无能之辈
从上述的鲁雄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鲁雄一直以纣王近臣的身份出现,基本上干的是些值班、监斩等近卫军的活,根本没看出任何如网友所说的“丰富的军事经验”!所以,在张桂芳战败之后,他主动请缨出站时,
闻太师表示极大的怀疑,说他年纪高大,实际说他老迈昏庸,“似有将才”,实际是纸上谈兵,没啥才能,所以恐怕不能成功。
不过,鲁雄听不进久经沙场、实战经验丰富的闻太师忠告,却先贬损张桂芳不懂兵法,又夸夸其谈了一番用兵之道。
“为将行兵,
先察天时,後观地利,
中晓人和。用之以文,济之以武,守之以静,发之以动。
亡而能存,死而能生
,弱而能强,柔而能刚,危而能安,
祸而能福,机变不测,决胜千里,
自天之上,由地之下,无所不知
,十万之众,无有不力,范围曲成,各极其妙。定自然之理,决胜负之机;神运用之权,藏不穷之智,此乃为将之道也。”
闻太师肯定知道鲁雄在吹牛,不过为了除掉费仲、尤浑这两大奸臣,便同意鲁雄去当炮灰。为了减少损失闻太师只给他五万人马,这是所有伐西岐队伍中人数最少的!
鲁雄的下场——跟费仲、尤浑一起被砍头祭封神台
结果到了西岐之后,号称“
先察天时,後观地利
”、
“天上地下无所不知”
的鲁雄,对天时地利一无所知,对西岐军的动向毫无判断,完全一个只会空谈的纸上元帅!被“姜子牙冰冻岐山”,结果他并不能“
亡而能存,死而能生
”,而只能乖乖的束手待毙。这完全是他利令智昏、咎由自取,而不是有些网友认为他不会法术造成的!
他被抓的时候,姜子牙只是说
“鲁雄时务要知……何苦逆天,自取杀身之祸?今已被擒,倘有何说?”
并不想劝降他,直接命令推出去砍了。然后鲁雄跟费仲、尤浑一起被砍下脑袋,祭封神台。周武王还问“相父祭山,为何斩人?”子牙曰:“此二人乃成汤费仲、尤浑也。”武王曰:“
奸臣理当靳之。”
为啥明明三颗头,姜太公和周武王睁着眼说瞎话,彼此心照不宣的说“奸臣理当靳之。”
如果我们认真读小说就会发现,鲁雄每次出场的时候,必然有费仲。他的很多活动都是与费仲给纣王献的毒计有关系。
在纣王犯罪团伙中,费仲和妲己充当策划者的角色,纣王拍板决策,而像鲁雄这些近卫则是计划的实施者。
此外,鲁雄的每次活动都与铲除诸侯有关系,开始是讨伐冀州侯苏护(他阴荐西伯侯),后面就是设计陷害东伯侯,处死南伯侯和西伯侯。所以在姜子牙冰冻岐山这一回,回前诗骂鲁雄
“几许雄才消此地,无边恶孽造前愆”!
他被杀,在武王和姜太公看来都是罪有应得!
鲁雄背后隐藏的儒家集团的否定
小说中,作者为啥安排鲁雄跟姜太公pk呢?大家想想,这是不是“鲁国雄才”跟“齐国领袖”对垒的意思!“鲁国雄才”是谁?恐怕除了指当时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学之外,再无其他意思了把!《封神演义》中,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像鲁雄、鲁仁杰、孔宣、朱子真、戴礼这些儒家代表,
全部不是文士而是武将,孔宣这类影射的儒家主要人物还是妖怪
(在万仙阵阵亡的鲁修德、鲁芝、孔成、孔天兆、地奴星孔道灵之流,大概也是动物得道,俱是披毛带角之辈)。
而鲁雄这些披着武将外皮的腐儒,除了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之外别无长物。
实际上反应了随着明代专制皇权的加强,理学严重僵化,已呈现出"风靡波颓不可挽"、"竭而无余华"之势,完全沦为"游谈无根"的清谈之学,严重脱离实际,变成了空疏无用之学。对宋明以来的学风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使得一般士人沉湎于空谈心性,不切实际,不谙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