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擒敌帅现锋芒
邓羌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的汉族官员,也是东汉的开国功臣,名列云台二十八名将之首,乃高密侯邓禹的后代。356年,前燕的慕容儁正式脱离东晋的统治,自立为帝并迅速扩张,他派慕容恪为将,攻打占据山东的段齐政权,同时指派慕容长卿带领七千兵力进攻前秦。此时,刚刚登基的独眼苻生派邓羌前去抵御前燕。邓羌在裴氏堡的战役中不负重任,成功击败燕军,斩杀数千名鲜卑士兵,并俘获敌军统帅慕容长卿。
文武兼备战姚襄
公元357年,羌族首领姚襄,素有小霸王孙策的风范,率军企图攻占关中地区。苻生则派遣邓羌和苻黄眉率领军队迎战。曾经在东晋桓温手下遭到失败的姚襄见此情形,决定坚守不出。
邓羌向苻黄眉提出激将计,激怒了姚襄,使其率领全部精锐出战。邓羌则假装不敌,骑马逃走,姚襄全力追赶。没想到苻黄眉和苻坚率领大军赶到,之前假装逃跑的邓羌随即调头迎战。在三路军队的围攻下,姚襄败北,其坐下战马又失蹄摔倒,最终被俘杀害,他的弟弟姚苌率领残兵投降前秦。
苻黄眉带着胜利的军队凯旋归来,但苻生不仅没有给予奖励,反而在众人面前羞辱苻黄眉。愤怒与不满交织的苻黄眉决心刺杀苻生,然而计划泄露,最终苻黄眉被杀。随后,苻坚率军进入皇宫,废除并杀掉苻生,自称大秦天王。权力的重担落入了苻坚手中,前秦朝向统一北方的雄图迈出了坚定的步伐,邓羌也迎来了全面展现才能的舞台。
万人敌之间的对决
次年,苻坚派邓羌作为先锋,带领军队讨伐在东晋与前秦之间反复摇摆的割据者张平。张平则用养子张蚝来抵挡邓羌的进攻。这个张蚝的故事颇为有趣,据崔鸿的《十六国春秋》所述,张蚝与养父张平的小妾私通,被发现后决然自宫以示悔意(可谓是个狠角色),然而《资治通鉴》并没有采纳这个说法,这里可以视作一个小插曲。
狠人的事情已经过去,回到正题。史书记载张蚝能够反向牵引牛,城墙再高也能翻越,可见他是个力大无穷且技艺高超的猛士。邓羌和张蚝这两位勇士在阵前对峙了好几天,谁也无法击败谁。随后,两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张蚝孤身一人多次冲击前秦军阵。
苻坚见此情景,心中不由自主地生起爱才之情(这也是苻天王的一贯作风),于是他悬赏捕捉张蚝。另一位勇将吕光请求出战并刺伤了张蚝,邓羌随后将其擒获并献给苻坚。张平的部队再次崩溃,向苻坚投降,并州重新纳入前秦的统治之中。由于邓羌与张蚝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司马光等人称赞他们为“万人敌”。
前秦生存大危机
365年,匈奴铁弗部的首领左贤王刘卫辰(赫连勃勃之父)再一次背叛前秦,游走于前秦与代国之间。此时,匈奴右贤王曹毂(gǔ)也号召起兵响应。苻坚带着亲自率领的军队轻松击败曹毂,随后邓羌则带军讨伐刘卫辰并成功将其生擒。
在平息叛乱后,苻坚对胡人部落进行了巡视。这时,淮南公苻幼察觉到苻坚远在都城,权力真空,便联系晋公苻柳和赵公苻双企图反叛。然而,这两人不知为何没有及时响应。苻幼于是兴致勃勃地自己带领军队直奔长安,结果可想而知,苻幼最终遭到斩杀,第一次叛乱也随之迅速被平定。
尽管苻柳和苻双并未采取行动,但叛乱的阴谋已经暴露。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向魏公苻廋和燕公苻武再度发出邀约,共同起事。不愿意与亲人相残的苻坚派遣使者劝说四位公爵放下武器,承诺绝不追究,但却遭到四位公爵的拒绝。
367年10月,四公从蒲阪(今山西永济)、上邽(今甘肃天水)、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和安定(今甘肃平凉)同时起义,旗帜高扬,形成了对苻坚的围攻之势,让前秦的前景岌岌可危。苻坚立刻召开战前会议,决定分兵派将,策划镇压叛乱,邓羌和王猛被指定负责攻打蒲阪的苻柳。
战火一旦燃起,苻柳便不断向王猛发起挑战,但王猛选择坚守不出。苻柳见王猛如此胆怯,便决定亲自率领两万兵马进攻长安。
王猛和邓羌等人在苻柳的军队奔袭百里而难以相互联络之际,邓羌派出精锐的七千骑兵进行突袭,这一举动使苻柳遭遇重创,不得不匆忙向蒲阪方向撤退。在返回的途中,苻柳再次遭到王猛的攻击,最终在两军的夹击下全军覆没,仅有百人逃回。
王猛和邓羌乘胜而进,攻陷了蒲阪,王猛斩下苻柳的首级并将其送往长安,随后邓羌协助王猛的主力军猛攻陕城,成功捕获苻廋。至此,持续了一年的五公之乱也就这样平息,给前秦带来了第三次生存危机的这场动乱结束,邓羌因其战功被任命为洛州刺史。
临阵讨职逼王猛
在369年,东晋的大司马桓温亲自率领五万步兵和骑兵对前燕展开征讨,开始了他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北伐。战斗的初期,桓温屡次取得胜利,前燕的慕容暐因昏庸自私而打算逃往龙城。感到郁闷的慕容垂请求出战以抵御敌军。
因此,慕容暐一方面任命慕容垂为南讨的大都督来防御桓温,另一方面则以割让虎牢关以西的土地作为向前秦求援的条件。
苻坚派遣苟池和邓羌率领两万兵力前往支援前燕,慕容垂在枋头与桓温展开战斗,结果大获全胜,迫使晋军退却。
慕容垂声名大振,却因而遭到迫害,最终被迫西逃至前秦。随后,慕容暐拒绝将土地割让给前秦,苻坚对此非常愤怒,于是派王猛和邓羌对前燕进行讨伐。
转年,王猛派徐成前往侦查前燕的军队,并要求他在中午之前返回,但徐成一直到黄昏才回到。王猛对此十分愤怒,想要处决他。邓羌多次请求王猛宽恕徐成,然而王猛总是拒绝。邓羌于是返回军营,整顿部队准备攻击王猛。
王猛派人询问邓羌的意图,邓羌解释说王猛打算自相残杀,因此他要先行剿除王猛。看到邓羌的勇气和义气,王猛最终决定赦免徐成,而后邓羌向王猛表示感谢。机智的王猛拉住邓羌的手,骑在马上说这只是一次考验。
前秦与前燕在潞川展开激战,战斗中邓羌向王猛请求担任司隶校尉,王猛未予同意,随后又命邓羌出战。邓羌默不作声,迫不得已,王猛只好妥协。
于是,邓羌与张蚝等人骑马如脱缰野马般冲入敌阵,毫无顾忌地展开攻击,纵横杀戮,前燕无力抵挡,惨败之下被俘斩首超过五万人。
王猛趁胜发起全线进攻,前燕再次死伤超十万,最终全军崩溃,前燕的总指挥慕容评不得不独自骑回邺城。
同年末,苻坚攻陷邺城,消灭了前燕。因战功卓著,邓羌被任命为征虏将军,并被封为真定郡侯。苻坚认为他具备战国时期的廉颇与李牧的才华,还将兵法传授给邓羌的长子苻丕。
最后一役,消失于历史长河
在苻坚的领导下,前秦愈发壮大,邓羌仍然功勋卓著,成功剿灭了割据蜀地的张育等人,重新夺回了益州。公元376年,苻坚利用代国的动乱,派遣苻洛率领十万大军,邓羌则统领二十万军队北上攻取代国,最后胜利归来,邓羌被任命为并州刺史。
这也是史书记载邓羌生平最后的描述,这位前秦的顶尖将领,战无不胜,万人难敌的邓羌,随即在历史的记录中无声无息地消失。
因此,洛征西将军被提拔为行唐公,同时邓羌担任并州刺史。
379年,张蚝担任并州刺史,与邓羌并称为万人敌。由此可以推测,邓羌很可能已在此时去世。邓羌精通兵法,勇猛善战,文武双全,为前秦的强大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关于他的记载却在此时戛然而止,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且不合常理。
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推敲推敲
既然情况显得不合理,那么本文将进行一些大胆的猜想。首先,邓羌在任内去世,这样一位重要人物的离世,难道史料竟会对此只字不提,实在不太可能。此外,后续的淝水之战中邓羌完全没有出场,多少显得有些唐突。
关于邓羌被指故意疏远和被杀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邓羌在征战方面颇有经验,深受苻坚的重用,而苻坚统治的前秦并不存在继承的争议,因此邓羌本应与此无关。然而,从他在战争前夕主动要求职务并企图攻击主帅王猛来看,邓羌的行为似乎确实犯了大忌。
更何况,他所请求的司隶校尉一职在政权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汉末以来,包括袁绍、李傕、曹操和诸葛亮等人都曾担任过该职务。邓羌这一系列不顾后果的举动,难免使苻天王产生猜疑和不满,是否也反映了邓羌的桀骜不驯和对自身功绩的自负呢?
此外,从邓羌的经历来看,他四处征战、担任职务,基本上远离了京畿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与邓羌的文武双全密切相关,那么这是否也是一种刻意的疏离呢?不过,这一切都只是推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文物浮出水面,揭示邓羌“无影无踪”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