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三大才子,第一位是解缙,以编撰《永乐大典》闻名;第二位是杨慎,也许这个名字您不熟悉,但那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你一定听过,这首《临江仙》也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第三位是徐渭。
论社会地位,徐渭在三人中是最低的,毕竟杨慎中过状元,解缙也是进士出身,还做过内阁首辅,而徐渭的功名天花板是秀才。
他自小被称为“神童”,二十岁中秀才,之后屡次参加乡试均名落孙山,别说进士,连举人都没考中。
然而论才华,三大才子中,最有名气、最多才多艺、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也是徐渭。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文章,叫做《聪明的徐文长》,讲的正是徐渭。
徐渭是浙江绍兴人,与众多古代才子一样,他是一位文学家,同时他又像很多涉猎宽泛的文学家一样,精通书法、绘画。
出人意料的是,他还是一位军事家,这与舞文弄墨的才子身份似乎形成反差。
徐渭曾担任明代嘉靖年间的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幕僚,即参谋。
也许胡宗宪的名号不够响亮,但他有一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下属——戚继光。
胡宗宪是明代主持东南沿海抗倭战争的最高统领,
戚继光正是被他发掘并委以重任的部将。
戚继光的抗倭业绩以及
精锐部队
戚家军的组建,离不开胡宗宪的信任与支持。
在戚继光抗倭期间,徐渭一直作为胡宗宪的幕僚,帮助出谋划策,对
招抚当时势力强大的海盗首领汪直和徐海起到关键的作用。
然而随着胡宗宪的“倒台”,徐渭意气风发的幕僚生涯走到了尽头,不仅失去了胡宗宪这棵可以依靠的大树,还时刻担心自己被株连迫害。
这种时时萦绕的恐惧使徐渭反复发作狂病,他曾自杀九次,均未成功。
在一次狂病发作时,徐渭怀疑妻子不忠,将其杀死,因此被关入狱中。
服刑七年后,53岁的徐渭因万历皇帝登基大赦天下被释放。
出狱后的徐渭没有生活来源,靠卖字画为生,有的收藏和字画却被朋友骗走、抢走。
晚年的徐渭生活极其贫困,加上精神失常,身边只有一条狗陪伴,73岁时在困顿中凄惨地离开人世。
有人说徐渭是“东方的梵高”,也有人说应该称梵高是“欧洲的徐渭”。
这两个天才画家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活着时穷困潦倒,死后作品卖出天价。
2017年,徐渭的画作《写生卷》以1.27亿元成交,创出他本人作品拍卖价格的纪录,其他的作品如
《墨葡萄图》、《为仰南书六首诗卷
》也拍到将近四千万的高价。
后世很多名家对徐渭评价极高,清代
书画家郑板桥和当代绘画大师齐白石都是徐渭的铁杆粉丝。
郑板桥曾
刻下一枚“青藤门下走狗”的印章,常印于书画上,以表达
自己对号称“
青藤老人”的
徐渭的敬仰之情。
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对他也非常推崇,因为徐渭还有一个身份——戏曲家。
他所著的《南词叙录》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后人研究南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他的一些作品如《四声猿》、《歌代啸》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民间流传广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样一个集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和军事家多重身份为一体的才子,从出生开始就命途多舛。
他本来出生于一个官僚世家,不幸的是出生百天后父亲去世,家境也逐渐败落。
徐渭的生母是地位低下的小妾,幼年时生母被逐出家门,母子分离,他跟随
嫡母长大。十岁时嫡母过世,他不得不跟随比他大三十几岁的兄长生活,兄弟二人的感情并不好。
童年的不幸在成年徐渭的身上继续蔓延。
生活方面,成年后的徐渭有过几段不幸的婚姻。
第一段婚姻本来幸福美满,却因为发妻潘氏的早逝戛然而止,这也给了徐渭沉重的打击。
之后的几段婚姻均以失败告终,在最后一段时,徐渭因为精神失常杀害妻子而获罪。
事业方面,
徐渭本寄希望于科举,想入仕为官,却屡试不第。
胡宗宪对徐渭非常赏识,在胡宗宪手下的徐渭终于得以施展才华,却没想到胡宗宪因为奸臣严嵩下台被牵连,最终自杀于牢狱之中。
从此,徐渭不仅失去生活来源,还对人生丧失希望,因为担心受旧主牵连,他惶惶不可终日,艰难度日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患上了狂病,从不断自杀直至杀妻。
出狱后的徐渭到73岁离世前的二十年间,尝尽人间的悲惨与苦难,有朋友的背叛,亲情的疏离,更有食不果腹的贫困交加,也有空负一身才华的郁郁不得志。
他无处倾诉,唯有一条老狗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