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细节不太了解,我们没必要去抠。只从大的方面去给封建帝王做一个排名的话,秦始皇肯定是公认的第一帝王。你就是神仙来了,说的天花乱坠也是他,这是无法反驳的史实。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清帝退位,尧舜禹在他面前也得靠边站。秦始皇能够获得如此至高的认可,与他首创的两大功绩密不可分。一个是终结自上古部落到春秋战国,诸侯分封或割据自治的局面,建立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二是在一个统一庞大的帝国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书同文、车同轨、废分封、郡县制”等一系列机制。而且他发明或推行的这套机制,后世一用便是两千多年,包括现在的人类世界依然在继续沿用这种思维模式。
大一统的思维模式、大一统的管理制度、大一统的配套措施……实在牛掰大发了,其历史影响堪与开天辟地的盘古老祖平分秋色。千古第一帝王的椅子,他不坐,没有人敢动屁股。
但是千古第二帝王是谁,这争议就大了。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成祖、清圣祖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似乎都能找到当“老二”的资质。
实际上,看似牛掰轰轰的他们,与一个名不见传的人相比,还差一个段位,此人就是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
在这里,需要插播一段。我个人认为,千古帝王的评选的标准,应该与诺贝尔奖的评选思维相似,必须建立在一个“原创”的逻辑底色上,其次是看他的“原创”对整个历史的影响。以上的帝王都是站在先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而不是那位开创型的“第一原创”。
杨坚能做千古第二帝王,他与秦始皇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也是结束乱世,把华夏重新带入大一统的历史格局。这是其中一条,但这一条并不是只有他和秦始皇做到,明太祖也做到了。但杨坚有他开创型的发明创造——开创了科举选拔入仕的先河。
这套制度太了不起,它打破了世袭贵族对选官的垄断。过去入仕为官,要么是祖上遗传,比如袁绍他们家“四世三公”,王朝的上升通道都在他们这种名门望族手中攥着。要么是举孝廉,以孝作为最主要的考核指标,一个人可能会无比孝顺长辈,但未必是经国治世的人才。
隋文帝的这套开科举,让底层的普通人(相对来说)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小小的科举考试,实则是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虽然科举考试在隋朝没有被真正意义上实践,即使是唐朝也只是在小步尝试,但能够提出这个概念,实在太牛掰。
至少他相当于华夏文化的一次启蒙运动,为后人发明一种社会游戏规则。让大家知道,游戏不光是过去那样玩,还有一种更好玩的玩法。
所以从我个人的理解角度,我坚定地认为,千古一帝是秦始皇,千古二帝是隋文帝杨坚。至于千古三帝、四帝、五帝到“JQK”帝,各有各的千秋。
如果非要再选出千古三帝的话,我更倾向于宋太祖赵匡胤。读到这,有读者或许认为我在故意找茬,觉得建立弱宋的赵匡胤有什么资格排进前三。
别急,听我慢慢说。
宋太祖和宋太宗哥弟俩虽没有完成华夏大一统,但哥俩有自己的发明绝活儿——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宋朝的治理模式,与后来的现代民主模式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皇帝是天下共主没有错,但不是所有事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
正宰相平章事和副宰相参知政事对国家治理有着相当的话语权。皇帝奇思妙想想出的事,如果有点离谱的话,平章事是有权给驳回去的。这种模式已经有点“三权分立”的味道在里面,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至少是皇室与士大夫共有共治的天下。
从这一点,宋太祖的功业隐形价值,是绝大多数帝王无法比肩的。
上一篇:原创 刘邦的本事,是“上下左右”
下一篇:原创 给项羽的武将们做个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