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201年,刘邦成功击败项羽,占据了皇位。建立一个王朝后,最棘手的任务之一就是如何报答跟随他打江山的众多功臣。封赏有其复杂性,因为除了要回报那些事业合伙人外,还有丛战阵疆出生入死的战将们。在历史资料《史记》中,记载了刘邦在讨论奖赏功臣的困境中选择了一个巧妙而高明的方法:封萧何为最有功之人。
选择萧何而非从众多武将中挑出第一,避免了不可避免的将军间的嫉妒与争斗。萧何的角色让我们联想到一个在后台默默付出的智者,刘邦的比喻有趣且深刻:“打猎时,猎狗追杀猎物,而指挥狗群的是猎人。你们都是出色的猎狗,只不过是追随我的影子。”
但故事的风味并不止于此。张良的情节则更加凸显其个人品格与聪慧。当有权在三万户大县中自选土地的时候,张良选择了回忆初见刘邦之地——留县,获得的仅是一个小县而非所许的丰厚封地。
他的回答体现出他的谦逊与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巧妙地维护了与刘邦的关系,避免了激起刘邦的疑虑或不满,眼下刘邦猜忌心越来越严重,自己曾经在刘邦心中有多么重要的位置,现在就有多么危险,张良想要得以善终,最好的办法就是隐退而明哲保身,事实上,张良的行动也确实是对的,刘邦就算已经奄奄一息,还不忘记叫陈平去除掉樊哙,就足以见得,刘邦在杀功臣这条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樊哙还是自己的好兄弟兼老婆妹夫,刘邦都要下手,更何况是无亲无故的张良了。
也因为张良自己的明哲保身,最后得以善终,给子孙后代留下该有的尊严,要不然恐怕就是白白忙活了一辈子,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连累了自己子孙后代,那不是完全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