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实亡于万历?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以及万历皇帝又引发了哪些恶果呢?
其一,明实亡于万历这种说法出自明史。
其二,万历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较久的皇帝,却有长达三十年时间都不去上朝,在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结果为明朝埋下了众多隐患。
一,宦官专权,在明朝晚期,宦官专权的现象特别严重,皇帝不怎么作为,宦官们作为皇帝身边亲近的人,就有了很多机会可以插手权力。
二,官场腐化是每个朝代都面临的顽疾,几乎没法避免。万历皇帝却长期不上朝,结果很多关键岗位都没人管。贪官污吏就肆无忌惮,官场风气越来越坏,世道也日渐堕落。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三,明朝晚期,党争越来越严重,像东林党、浙党等开始崛起,从万历开始,到永历,持续了八十多年的党争一直贯穿着明朝的政治生活,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动荡和不安。
也由于万历帝旷工了三十多年,导致各种党派兴起,争斗不休。却并没有像嘉靖帝那样努力寻找平衡,让各派势力保持一定的制衡。反而,让东林党独大,结果后来的皇帝们都很苦恼,面对的局面变得相当复杂和棘手。
四,万历三大征根据《明史》的记载,花费了超过一千万两,是朝廷一年的收入,国库出现了如此大的亏空,皇帝无奈,只能大力征收矿税,搞得百姓怨声载道。
五,东北的女真部落快速崛起,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就对明朝发动了大规模战争。为了应对女真的侵袭,万历皇帝只是加强了边关防守。
六,万历皇帝一直想立他的第三个儿子为太子,却一直没能成功。因此迟迟不让常洛进入东阁读书,也不给他太子的名分。直接影响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教育,对本就岌岌可危的明朝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其三,万历帝之后,明朝经历了泰昌、天启和崇祯三位皇帝才走向灭亡。看起来有三位皇帝,对明朝的灭亡都难逃责任,时间间隔却仅仅24年。万历帝对这个庞大帝国的衰亡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句“明实亡于万历”不是空穴来风,确实有其道理。
其实,需要强调的是,“明实亡于万历”里的“万历”更合理地理解是“万历年间”,或者说这个封建王朝本身。
明朝的局限和致命弱点,使得即使有英雄人物,也难以逃脱治乱循环的王朝怪圈。与此同时,西方已经开始关注未知的海外世界,而自命不凡的大明却在固守祖宗基业的过程中逐渐沉沦。无论是谁来接手这个烂摊子,结果都差不多,明朝的灭亡也不过是1644年或1645年的事。
当然了,明朝的灭亡除了以上问题,还有温度变化。太阳黑子活动减少,导致降雨带南移,北方地区开始出现大旱,现象是全球性的。明朝的北方农业因此陷入困境,单靠农业税已经无法支撑国家的需求。万历皇帝只得依赖个人力量,向民间派遣宦官征收矿税和关税,以增加内库收入,勉强维持国家运转。
到了崇祯时期,崇祯皇帝轻信文官集团,削弱了宦官的权力,结果导致重要的收入来源丧失。文官们对陕北地区加税,引发了百姓起义,后来也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历史#
?
#历史人物#
?
#历史故事#
?
#明朝#
?
#明朝那些事儿#
?
#万历皇帝#
?
#明亡始于万历这话对吗?#
?
#怎么看待明朝万历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