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北方黄河流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唯一起源地,南方在古代都蛮夷之地。
但是,近些年来,一些新的考古发掘成果似乎正在否定这一看法。
史前时期北方文明程度高还是南方高?
中国的夏商周被称为上古三代,这个时期文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青铜器,类似于今天的高科技产品。
所以,在夏商周时代谁的青铜器制作工艺先进谁的文明程度就高,就像现在谁的科技发达谁的国力就强大。
那么,在上古三代之前的史前时期,以什么来评判文明程度的高低呢?
史前时期,人类从使用简单的石器、骨器发展到使用更复杂的陶器,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变化,标志着人可以自己创造工具。
所以,历史学家用陶器的制作水平衡量那时候文明的发达程度。
既然如此,那中国南北方谁的陶器更先进呢?
根据现阶段考古成果,江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陶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距今约2万年。
此外,湖南玉蟾岩遗址、广东英德清塘遗址等南方地区均发现了距今1万到2万年的陶器。
相较于南方,北方出土的陶器更晚一些,比如于家沟、东胡林、南庄头、李家沟、等遗址出土的陶器大约都距今仅万年左右。
所以,从陶器出现时间来看,南方明显早于北方,甚至多项历史研究成果均显示北方的陶器制作工艺是从南方传过去的。
那是不是就说明南方文明比北方先进呢?
恐怕不能!
我们判断一个事物的发展水平不能仅凭时间先后来下定论。
就比如说,诺基亚、摩托罗拉是最早的手机制造商,但是如今代表手机最高制造水平的品牌却是华为、苹果等公司?
同理,我们对陶器发达程度的判断还要看这项技术后续的改进和发展情况。
陶器文明的巅峰是彩陶,甘肃大地湾遗址出土的彩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彩陶,而河南仰韶彩陶则是中国彩陶工艺登峰造极的代表。
如此看来,北方的陶器后来居上在制作水平上超过了南方。
所以,从史前时期来看,很难说究竟是南方文明发达还是北方发达,只能说南方最早进入文明,北方则将文明推向了巅峰。
先秦时代北方文明程度高还是南方高?
一提到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有一个观念,认为中原文明最发达,其余地区都被称为“西戎”“东夷”“南蛮”“北狄”,属于不入流的未开化人群。
但是近些年的考古成果似乎在逐渐否定这一理论。
最新的多项考古成果表明,南方江汉平原以屈家岭、石家河为中心的邦国和夏都二里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专家断言二里头是江汉平原文明在北方的延伸。
与商周同时期的西南古蜀国,三星堆青铜器的精美震惊世界,我们很难不承认当时的三星堆青铜器是世界最先进的。
即使到了春秋战国,南方楚文化的发达并不逊色于北方诸国,一统天下的秦国唯一的劲敌只有楚国,所以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样的说法,事实上,秦确实是被楚国的项羽灭亡的。
所以,不论是从青铜工艺水平、文化影响力还是从综合国力来看,南方并非普遍认为的落后、未开化的状态,至少不应该下结论说北方文明程度远高于南方文明。
新的研究成果如何解释南北方文明差距?
大多数人不会去研究历史的前沿领域,都只是从历史书或互联网上了解一些琐碎的信息。
事实上,近几年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理论学说。
相较于之前中华文明起源兴盛于北方黄河流域的观点,新的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并非中原地带的单线进化论,而是满天星斗、多元一体。
也就是说,中华文明是由中华大地上多个灿若繁星的区域文明互相融合借鉴,最终在中原地带稳定并延续发展的文明。
所以,中华文明绝非仅起源于一地,南北方在中国古代也并无先进落后的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