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八路军3名叛徒,以聚餐名义包围40多名干部,最后命运如何?
创始人
2025-08-05 18:32:19
0

八路军3名叛徒,以聚餐名义包围40多名干部,最后命运如何?

1939年12月11日,安徽萧县的一个平静夜晚,八路军第4纵队6旅17团驻地突然陷入一片混乱。原本应该是一场普通的聚餐,却演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阴谋。团长刘子仁联合耿蕴斋、吴信容两名同僚,以聚餐为名将40多名干部包围在团部会议室。这三人究竟为何要背叛革命?他们的行动计划是如何酝酐而成的?被包围的干部们又是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更重要的是,这三名叛徒最终的命运如何?他们的选择是否真的为自己带来了想要的"荣华富贵"?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看看革命队伍中的"蛀虫"是如何被历史车轮碾压的。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刘子仁这个名字并不算响亮,但他的所作所为却在八路军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道不光彩的污点。1900年,刘子仁出生在河南永城的一个普通农家。年轻时,他就显露出了对权力的渴望和野心勃勃的性格。

1920年代,军阀混战正酣,年轻的刘子仁看准时机,毅然加入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军队里,他如鱼得水,很快就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手腕爬到了一个不小的位置。然而,刘子仁并不满足于此。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刘子仁嗅到了时局变化的味道。他果断地背弃了冯玉祥,投靠了正在崛起的蒋介石。这一步棋,让刘子仁尝到了甜头,也为他日后的反复无常埋下了伏笔。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刘子仁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这一次,他选择了回到家乡永城,以抗日救国的名义拉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刘子仁凭借着多年的从军经验,很快就将这支乌合之众训练成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队伍。

然而,面对强大的日军,刘子仁的队伍还是显得力不从心。在几次惨败之后,刘子仁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将目光投向了在华北地区如火如荼开展抗日游击战的新四军。

1939年8月,刘子仁带着自己的部队加入了新四军。组织上对他委以重任,任命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1总队副总队长兼1团团长。这本该是一个新的开始,但刘子仁的野心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满足。

不久后,根据上级指示,新四军第6支队与八路军第2纵队合编,成为八路军第4纵队。刘子仁被任命为八路军第4纵队6旅17团团长,同时还兼任夏邑县县长。表面上看,刘子仁的地位似乎更上一层楼,但实际上,他却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在新四军和八路军的体制下,刘子仁不再是一手遮天的"土皇帝"。政委由上级派来,团里的营长、连长也不再是他的亲信。这种被"架空"的感觉让刘子仁倍感不适。他开始怀念过去那种可以随心所欲的日子,野心和不满在他心中不断滋长。

就在这时,刘子仁遇到了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耿蕴斋和吴信容。这两人都是安徽萧县人,在加入新四军之前,一个是萧县第四区区长,一个是萧县联防队队长。他们和刘子仁一样,对新四军的管理制度颇有微词。

三人私下里经常聚在一起,大发牢骚,怀念过去逍遥自在的日子。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个叛变的计划悄然成形。他们决定要带着自己的部队脱离八路军,投靠国民党。

1939年12月11日,机会终于来了。6旅政委兼保安司令部政委吴芝圃召见刘子仁,让他通知耿蕴斋和吴信容到旅部开会。这个消息让刘子仁心生一计:何不借此机会,一举将17团的干部们一网打尽?

就这样,刘子仁、耿蕴斋和吴信容打着聚餐的旗号,将40多名八路军干部骗到了17团团部。当天晚上,他们突然翻脸,将这些干部包围在会议室里。

然而,他们低估了这些革命干部的智慧和勇气。在危急关头,团政委蔡永、副团长周大灿等人冷静应对,巧妙策划,最终带领一部分同志突围而出。尽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他们成功地挫败了叛徒的阴谋。

这场叛变,不仅暴露了刘子仁等人的真面目,也给八路军的敌后抗日行动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然而,历史终将证明,背叛革命的人,最终难逃被历史抛弃的命运。

1939年12月11日,安徽萧县的冬日寒风凛冽,但八路军第4纵队6旅17团驻地却暗流涌动。这一天,一场看似普通的聚餐,实则暗藏杀机。

事情要从几天前说起。6旅政委兼保安司令部政委吴芝圃接到上级指示,要对耿蕴斋和吴信容采取措施。这两人近来言行不端,有叛变的迹象。吴芝圃决定先将他们召集到旅部,进行思想教育,如果情况不妙,就立即采取强制措施。

吴芝圃考虑再三,决定让17团团长刘子仁去通知耿、吴二人。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刘子仁是党员,又是团长,应该值得信赖。谁能想到,这一决定竟成了导火索,引爆了一场惊天阴谋。

刘子仁接到任务后,立即动身前往18团驻地。当他到达时,耿蕴斋和吴信容正在对饮畅聊。看到刘子仁满头大汗地赶来,两人顿时警觉起来。

刘子仁左右看看,压低声音说:"吴芝圃让我通知你们到17团驻地喝酒谈心,但实际上是想把你们拿下!"

耿、吴二人闻言大惊。刘子仁趁机提议:"不如我们联手,将部队带出去投靠国民党。"三人一拍即合,开始密谋叛变计划。

他们决定借着聚餐的名义,将17团的干部们一网打尽。计划很快敲定:先以团长名义召集干部开会,然后趁其不备,将他们全部控制。

当天晚上,17团的40多名干部陆续来到团部会议室。其中包括团政委蔡永、副团长周大灿和政治部主任糜云辉等重要干部。大家都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会议和聚餐,丝毫没有察觉即将面临的危险。

就在干部们讨论工作之际,刘子仁、耿蕴斋和吴信容带着一群武装人员突然闯入会议室。刘子仁高声喊道:"都别动!你们已经被包围了!"

顿时,会议室内一片哗然。有人站起来质问:"刘团长,这是怎么回事?"刘子仁冷笑一声,说:"从现在起,我们不再是八路军了。你们都是俘虏,最好老实点!"

就这样,40多名八路军干部被控制在会议室内。刘子仁等人认为大功告成,便到食堂去吃饭,打算等会再来处置这些"俘虏"。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干部并没有坐以待毙。被控制后,蔡永、周大灿等人迅速冷静下来,开始商议对策。

周大灿低声说:"我们得想办法突围,把消息传出去。"蔡永点点头,提议道:"不如我们借口上厕所,然后趁机夺取武器,掩护其他同志撤退。"

计划很快在干部们之间悄悄传开。他们开始陆续喊肚子疼,要求上厕所。守卫起初还有些警惕,但看到人越来越多,也只好放他们出去。

就在这时,周大灿突然发难,一把夺过守卫的武器。其他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现场顿时混乱一片。枪声、喊叫声此起彼伏。

刘子仁等人听到动静,急忙赶回来。他们没想到这些"手无寸铁"的干部竟敢反抗,立即命令手下开枪镇压。

在这场混战中,周大灿、糜云辉等多名干部英勇牺牲。但他们的牺牲为其他同志争取了宝贵的突围时间。团政委蔡永虽然身负重伤,但在战友们的掩护下,成功突出重围。

这场突如其来的叛变,给八路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但更重要的是,它暴露了内部存在的隐患,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然而,历史终将证明,背叛革命的人最终难逃正义的审判。刘子仁、耿蕴斋和吴信容带着叛军暂时逃脱,但他们的结局如何?他们真的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想要的"荣华富贵"吗?这场背叛给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家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继续往下看,揭开历史的另一面。

1939年12月11日的夜晚,安徽萧县的寒风中夹杂着枪声和喊叫声。八路军第4纵队6旅17团的40多名干部,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们被自己的团长刘子仁和其同伙耿蕴斋、吴信容背叛,此刻被包围在团部会议室内。

然而,这些身经百战的八路军干部并没有坐以待毙。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他们很快冷静下来,开始寻找突围的机会。团政委蔡永、副团长周大灿和政治部主任糜云辉悄悄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蔡永低声说道:"同志们,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突围,把叛变的消息传出去。"周大灿点头附和:"没错,我们得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

糜云辉提议:"不如我们借口上厕所,然后趁机夺取武器,掩护其他同志撤退。"这个计划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接下来,他们开始在其他被困干部中悄悄传达这个计划。大家都明白,这可能是他们唯一的机会,必须全力以赴。

很快,被困的干部们开始陆续喊肚子疼,要求上厕所。起初,守卫还有些警惕,但看到人越来越多,也只好放他们出去。

就在这时,周大灿突然发难,一把夺过守卫的武器。其他干部也纷纷行动起来,现场顿时混乱一片。枪声、喊叫声此起彼伏。

刘子仁等人听到动静,急忙赶回来。他们没想到这些"手无寸铁"的干部竟敢反抗,立即命令手下开枪镇压。

在这场混战中,周大灿、糜云辉等多名干部英勇牺牲。但他们的牺牲为其他同志争取了宝贵的突围时间。

团政委蔡永在突围中身负重伤,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然而,他并没有倒下。在战友们的掩护下,蔡永咬牙坚持,继续带领同志们突围。

在这个危急时刻,一名年轻的战士挺身而出,主动背起受伤的蔡永。这名战士叫李大勇,是17团的一名普通战士。他对蔡永说:"政委,您放心,我一定把您背出去!"

李大勇背着蔡永,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前行。其他同志们则在周围掩护,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开辟出一条血路。

就在他们即将冲出包围圈时,一颗子弹击中了李大勇的腿。他踉跄了一下,但咬紧牙关继续前进。蔡永感受到了李大勇的痛苦,说:"小李,把我放下吧,你自己走!"

李大勇坚定地回答:"不行,政委!没有您,我们怎么行动?我一定要把您背出去!"说完,他再次咬牙站起,继续向前冲。

在这场惨烈的突围中,除了周大灿、糜云辉之外,特派员温治平、组织股长盖卓如等十几名干部也英勇牺牲。但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更多同志的生还。

最终,在李大勇等人的英勇努力下,蔡永和一部分干部成功突出重围。他们立即向上级报告了刘子仁等人叛变的消息,使得八路军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这次突围行动,充分体现了八路军干部们在危急时刻的智慧和勇气。他们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背叛所吓倒,而是冷静思考,迅速行动,最终挫败了叛徒的阴谋。

蔡永伤愈后重返部队,继续为抗日事业奋斗。他的事迹在八路军中广为流传,成为激励士气的典范。而李大勇等人的英勇行为,也成为八路军战士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这次事件给八路军敌后抗日行动带来了不小的打击。时任第四纵队参谋长的张震将军后来回忆说:"这是一起严重的事件,教训极其深刻。由于三人的叛变,永城、萧县、夏邑地区随即为叛军所盘踞,豫皖苏边区形势迅速恶化,使我们从此失去了巩固的后方。"

然而,这次危机也让八路军认识到了内部存在的隐患,促使他们加强了思想教育和组织建设。这次事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推动八路军在后来的斗争中更加团结一致。

而刘子仁、耿蕴斋和吴信容带着叛军暂时逃脱,他们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八路军的约束,可以获得想要的"荣华富贵"。然而,他们真的如愿以偿了吗?他们的选择又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让我们继续往下看,揭开历史的另一面。

1939年12月11日的那个夜晚过后,刘子仁、耿蕴斋和吴信容带着17团和18团的2000多人脱离了八路军。他们满怀期待,以为自己终于摆脱了束缚,即将迎来荣华富贵的新生活。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三人投靠的对象是国民党军队的汤恩伯将军。汤恩伯看到这支来投的队伍,自然是喜出望外。他当即给予三人高规格的接待,并许以重利。在一番商谈后,三人分别获得了新的职务。

耿蕴斋被任命为蒋军苏鲁豫皖边区游击第1纵队少将司令。这个头衔听起来很是威风,可实际上,这支所谓的"游击纵队"不过是一支杂牌军。耿蕴斋虽然挂着少将的衔,但手下的兵力并不多,而且装备简陋,难以成气候。

吴信容则被安排为苏鲁豫皖边区游击第一纵队第3支队支队长。这个职务比起他在八路军时的副旅长,可以说是大大地降了级。但吴信容却不得不接受这个安排,因为他已经没有了退路。

至于刘子仁,他被任命为苏鲁豫皖边区挺进第一纵队副司令兼第2支队支队长。这个职务看似不低,但实际上也是虚有其表。他的"挺进纵队"常常面临着缺粮少弹的窘境,作战时更是屡战屡败。

三人刚开始还沾沾自喜,以为终于摆脱了八路军的约束,可以大展拳脚了。然而,他们很快就发现,国民党军队的现实与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首先是不被信任的问题。虽然汤恩伯表面上对他们礼遇有加,但实际上对这些"投诚分子"始终抱有戒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暗中监视,稍有异动就会遭到怀疑。

其次是待遇问题。虽然他们的职务听起来很响亮,但实际上的待遇却远不如预期。粮饷常常拖欠,军需物资更是捉襟见肘。他们手下的士兵们经常抱怨吃不饱、穿不暖。

更让三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在国民党军中的地位始终是边缘化的。重要的作战任务轮不到他们,分配物资时也总是后排。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在国民党军中不过是一群可有可无的棋子。

吴信容是最先感到不适应的。他原本在八路军中是个响当当的副旅长,现在却沦为了一个小小的支队长。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盯着,仿佛是个不受信任的罪犯。

1941年的一天,吴信容被汤恩伯叫去训话。汤恩伯毫不客气地指责他:"你们这些人,究竟是真心投诚,还是共产党派来的奸细?"这番话深深刺痛了吴信容的自尊心。

从那以后,吴信容变得郁郁寡欢。他开始怀念在八路军时的日子,那时虽然生活艰苦,但至少大家同心同德,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现在,他每天都生活在猜忌和不信任中。

1942年,吴信容因病去世。在临终前,他对弟弟吴信元说:"我走错路了,还是革命队伍好,你要瞅机会回到革命队伍中去。"这句话,道出了吴信容内心的悔恨和遗憾。

刘子仁的遭遇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原本以为自己能在国民党军中大展拳脚,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他的部队常常被派去做一些危险的、吃力不讨好的任务。而每次作战失利,他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

1944年,刘子仁终于忍无可忍。他觉得在国民党军中没有出路,于是又一次改换门庭,投靠了日本人。他成为了一名伪军师长,以为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然而,历史很快就给了刘子仁当头一棒。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刘子仁再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最后,他又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新编54师师长。

耿蕴斋的情况稍好一些。他虽然也不被完全信任,但好歹保住了一官半职。然而,他却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不安和愧疚。他暗中将自己的子女送到延安,似乎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三人的遭遇,充分说明了背叛革命的代价。他们原本以为投靠国民党就能获得荣华富贵,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他们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地位和权力,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然而,这还不是他们故事的结局。随着时局的变化,三人的命运也将迎来最后的转折。他们最终是否能够得到救赎?又或者将面临怎样的结局?让我们继续往下看,揭晓历史的最后审判。

随着时局的变化,刘子仁、耿蕴斋和吴信容这三名叛徒的命运也迎来了最后的转折。他们曾经背叛革命,投靠国民党,甚至投靠日本人,但最终都难逃历史的审判。

首先是吴信容。在三人中,他是最先感到后悔的一个。1942年,也就是叛变后不到三年的时间,吴信容就因病去世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向弟弟吴信元吐露心声:"我走错路了,还是革命队伍好,你要瞅机会回到革命队伍中去。"

这句临终遗言,道出了吴信容内心的悔恨和遗憾。他原本以为投靠国民党能够获得荣华富贵,但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在国民党军中,他不仅没有得到重用,反而常常受到猜疑和不信任。这种生活,与他在八路军时的经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吴信容的弟弟吴信元记住了哥哥的遗言。1944年,也就是哥哥去世两年后,吴信元抓住机会,率部起义,投奔了新四军。他的部队被改编为新四军4师独立旅,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的怀抱。这可以说是对吴信容遗愿的一种实现,也是对革命事业的一种补偿。

再来看刘子仁的结局。在三人中,刘子仁可以说是最为反复无常的一个。他先是背叛八路军投靠国民党,后又背叛国民党投靠日本人,成为伪军师长。日本投降后,他又重新投靠了国民党,成为新编54师师长。

然而,刘子仁的多次背叛并没有给他带来想要的利益。相反,他的反复无常让各方都对他失去了信任。1949年,眼看着国民党政权即将覆灭,刘子仁又一次打起了投机的主意。

1949年12月25日,也就是圣诞节这天,刘子仁在四川巴中率部起义。他以为这样就能洗清自己的罪过,重新获得革命队伍的信任。然而,他错了。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像刘子仁这样屡次叛变、罪行累累的人,新政权采取了严厉的态度。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公审,刘子仁最终被判处死刑,伏法枪决。

刘子仁的结局,可以说是对叛徒的最严厉惩罚。他的一生充满了背叛和反复,最终也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结局,也给那些想要背叛革命的人敲响了警钟。

最后来看耿蕴斋。在三人中,耿蕴斋的结局可以说是最为戏剧性的。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耿蕴斋就已经开始为自己留后路。他一边在国民党军中当官,一边却悄悄地把自己的子女送进了延安。这种两面下注的做法,显示出他对自己选择的不自信。

1948年,也就是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耿蕴斋看清了形势,果断地逃到了解放区。他主动向新政权交代了自己的问题,对自己的叛变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忏悔。

新中国成立后,考虑到耿蕴斋的悔改态度,以及他在战争后期的一些行为,政府对他采取了宽大处理的政策。耿蕴斋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而是作为普通公民继续生活。

1962年,耿蕴斋在平静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虽然他最终得以善终,但他的晚年生活却并不如意。曾经的叛变行为,使得他失去了参与新中国建设的机会。他只能作为一个普通农民,默默地看着昔日的战友们在新中国的舞台上建功立业。

耿蕴斋的结局,虽然不像刘子仁那样悲惨,但也充满了遗憾和悔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便最终得到了宽恕,叛变的行为也会给一个人的一生蒙上阴影。

与这三个叛徒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八路军战士们。比如,在突围中英勇负伤的团政委蔡永,他在养伤后重返部队,继续为革命事业奋斗。新中国成立后,蔡永成为了一名开国少将,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又如18团的一名普通干事徐春阳,他在叛变事件中坚定地站在革命一边。建国后,徐春阳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一步步晋升,最终担任了26军政委。1988年,徐春阳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了新中国的功勋将领。

刘子仁、耿蕴斋和吴信容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背叛革命、背叛人民,最终只会落得悲惨的下场。而那些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才能得到历史和人民的认可,在新中国的舞台上大展宏图。

这段历史,也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滚动的,任何想要阻挡历史前进的企图,最终都将被碾为尘埃。那些背叛革命、背叛人民的人,无论他们如何狡辩,如何伪装,最终都难逃历史的审判。

相关内容

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下跌0...
金融界8月6日消息,上证指数低开高走,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 (HK...
2025-08-07 00:46:25
支付宝,大消息!
【导读】“支付宝碰一下”引入等电梯场景,全国20多个城市上线 中国...
2025-08-07 00:44:30
芯片企业:Q2营收76.8...
【第二季度营收创新高,第三季度指引向好但增速放缓】第二季度,公司营...
2025-08-07 00:43:49
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新规落地...
债券利息收入税收新规实施前夕,政策性银行密集发行金融债。 8月5日...
2025-08-07 00:42:01
激发消费潜能、市场活力 银...
● 本报记者 张佳琳 在政策引导下,8月以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
2025-08-07 00:41:05
ETF收评 | A股三大指...
格隆汇8月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放量收涨0.45%,...
2025-08-07 00:41:01
暑假去哪儿遛娃?广东推出4...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丰西西 暑假已过半,孩子们还能去哪儿开心玩...
2025-08-07 00:40:49
暑期昆明茶饮市场火爆,本土...
8月的昆明街头,茶饮店门前蜿蜒的长队成为一道独特风景。随着暑期旅游...
2025-08-07 00:40:42
甘南旅游 6 天 5 晚住...
甘南6天5晚住宿精选:从藏式民宿到草原帐篷的沉浸式旅行指南 甘南,...
2025-08-07 00:40:18

热门资讯

原创 柯... 自年初LG杯决赛引发的争议后,柯洁,这位拥有八冠的围棋天才,曾毅然表示“永不妥协”,并以行动印证了他...
原创 一... 世人皆知诸葛亮六出祁山,却鲜有人知蜀将魏延曾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计策。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准备...
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与申遗... 2024年12月15日,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长治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营造顶峰:中国唐宋木结构古建筑保护...
东汉王朝四大奸佞之臣!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一个朝代的发展离不开文臣武将的鼎立辅佐帝...
原创 6... 1974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向毛主席汇报工作,他注意到主席好几次拿起桌上的香烟,抽出一支不停...
原创 湘... 前言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支军队,它以无比残酷的手段训练士兵,以惊人的战绩震慑敌人,却也因其滥杀...
原创 土...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到衰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在大明战神朱祁镇的带领下,明军打了一个大败战,不仅精锐尽...
原创 茅... 茅成是朱元璋麾下的一个将领,出生在定远,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定远县。他在朱元璋率军驻扎在和州的时候,就...
原创 若... 马超和张飞打平之后,关羽不服气想要出手教训马超,遗憾的是,因为刘备的阻拦,此事未能成行,这也成为了大...
原创 唐...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颇为著名的朝代之一,因为战功诸多,领土广阔。所以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望,仅次于汉族名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