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当为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度繁盛的阶段,虽有前代王朝的衬托,但奈何明清之际,中国历史文化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流传了下来,至今仍然被人们奉为佳作,让无数人倾慕,同时也对明清社会充满了向往。
但同时,又因为明清距离当今时代较近,保存了大量的原始史料。除了官方的史籍、资料之外,同时还保留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以及历史建筑,对于当今的人们,实属文化的瑰宝。而除了那些经典的作品之外,还让许多人关注的便是明清时期的离奇案件,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有限,社会发展状况相较于现在来说却有不足,但任何时代都逃不过案件的发生,那么古人是怎样完成断案的呢?
即使在科技水平如此之高的今天,在对于一些案件的判断之上仍然会有失误,那么古人倘若碰见一些奇怪的案件,他们又是如何推动案件的进展的呢?不妨一起来看一下明代的一场人墓猴尸案。
案件之引出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川叙州府富顺县的一家当铺内,有一人抱着一床棉被来当。在当时的时代里,当东西确实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很多人生活不下去,只能采用这种方法勉强维持生计,当然当铺也会为一些无主之财提供销路,这些也都是后话。而除了那些珍贵之物,当铺之中还会有一些民用之物,例如棉被、碗筷等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这家当铺的店主发现这床棉被上面带有血迹,唯恐其来历不明,最后让自己受到牵连。便对进来的伙计进行了仔细询问,才知道这个典当的人名叫熊大,所当的棉被乃是主人张雄才家之物。只是这棉被之上为何会有血迹呢,并且又如何落到雇工的手上?熊大解释道:“主人家养了只猫,因为淘气,惹得主人发怒,主人打它,这只猫就躲进被窝,主人将猫打死在了棉被里面,因此棉被也就染上了猫血。而主人嫌脏,就将这棉被赏给了我。我因为缺钱,就拿来当。”当铺的店主听完,也便消了疑心,打开棉被对着棉被仔细查看。
而当店主查看之时,店里又来了一个人,名叫卞桂,而他也是来典当物品的。当他看到棉被时,突然发觉有点眼熟,便也凑过来查看,而这一看却不得了,这床棉被竟然是自己前不久刚刚死去的妹妹婷婷的殉葬物品。那为什么死去妹妹的棉被会跑到熊大手中呢?莫非熊大盗了妹妹的坟?因为证据不足,卞桂不敢声张,就来到了妹妹的坟地来看,果然发现有盗洞,就写了状纸,将熊大告上了公堂。
人墓却现猴尸
当时担任知县的顺天府举人罗绅。当他提讯熊大的时候,熊大说“盗墓固然是大罪,但小的所盗却不是人的墓,因此不能算做盗墓”。听他这样说到,罗知县以为他在狡辩胡说,便命孤作前去开棺验尸。
当衙役们掘开坟墓,打开棺材之后,只见棺内躺有一只死猴,后脑破裂,两耳还带有耳环。而墓中除了死猴之外,棺内并无一物。而熊大则坚称棉被里的裹着的是猴子,而血迹就是猴子留下来的。因此便开始了验血的过程。而当时的仵作有个验血的诀窍。用醋、盐、白梅涂在血迹之上,人血则变成淡红色,猴血则变成暗红色。而经过一番检验之后,血确实是猴血。而卞桂的父母、街坊曾经见到婷婷被装进棺材下了葬,但如今,棺材内却成了一具猴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罗知县一时也难辨真假,只能先将熊大和卞桂关押,而令他们的亲属去寻找婷婷的尸体。
但这个案件一直到了一年之后,也没有发现婷婷的尸体,而按照当时的律法,罗知县就被弹劾免职。新任的知县是赵汝谦,而他也就负责起了这起案件。但他却发现了一个破案的关键,既然棺材内只有猴子的尸体,那不妨就从猴子身上查起,这个猴子戴有耳环,这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只猴子可能是有人所养,也就绝非野猴,那么这只猴子的主人是谁呢?赵知县了解到县衙之内有一位老捕役,在这里已经干了30多年,对本县的大小事务很是熟悉,便去向他打听,好问问有用的线索。捕役略加思索说,“离县城四里多地有个人名叫何祚,他家曾经养了一猴,双耳戴有耳环,名叫美人,特别善解人意。前任知县开棺时,我就怀疑是何家的猴子,后来我前往查看,发现猴子还在,只是觉得那只猴子不如以前那样善解人意了。是不是原来的猴子死了,怕人知晓,又买了只猴子替代。我曾告知给罗知县,但他骂小的多事。”
赵知县一时也有了眉目,除此之外,他询问老捕役还有什么线索,也一并告知,好有个好线索。老捕役说何祚的母亲是个寡妇,平日很少出门,最近不知因为什么,她每隔一两个月就去成都女儿家,她女儿嫁到了成都。赵知县委派老捕役跟踪何母,看她到成都干什么,其女儿家有没有什么生人。老捕役于是跟踪何母来到成都,见何母进了女儿家就没出门。而这也便引起了老捕役的怀疑,他询问在成都的同僚,这何家近来是否有什么怪异之处。而这一问,确实有了线索,而这何家在一年之前来了一位陌生女子。既然事情有了眉目,也就开始了破案的进程。赵知县立即写了关文,让老捕役送到成都县衙。成都知县见了关文,就派衙役协助老捕役押解那陌生女子回富顺。官衙大堂之上,赵知县传集人证来辨认。卞氏夫妇认出她是婷婷,母亲抱着她痛哭,问她是人还是鬼。卞桂喜恨交加,只有父亲卞方直无动于衷。
案件之真相
公堂之上,婷婷交代到,原来她自幼被许配给了张雄才。但是后来张家发达了,自然就觉着这桩亲事不如意了,便开始嫌弃起了卞家。而张雄才想悔婚,但是又没有什么好的借口,当时的时代里,婚姻大事岂非儿戏。因此张雄才就想用各种方法逼迫卞家。而他也不知从哪里找来与婷婷笔迹相同的淫词艳曲,让卞方直看。而这在当时的时代里,是一个家族最不能忍受的,女性要克己守礼,倘若有什么僭越的行为,对于家族本身都是一种侮辱。因此张方直就逼迫自己的女儿自尽。在卞婷婷自尽之后,不知何时突然醒了过来,但四周漆黑,只得低声哭泣。
这时,她突然听到挖掘的声音,知道有救,就停止了哭声耐心等待。没想到后来冲出一只猴子上前撕咬盗墓贼,被他用镐头击中了猴头。猴子当时就倒地而死,婷婷看见这一幕不禁惊叫,这时候又听见有人喊抓贼。盗墓贼自然拔腿就跑,而这时的婷婷坐了起来,看到一个人正抱着猴子痛哭,这个人便是何祚。在一番了解之后,婷婷表示并不想回自己家,因此何祚便将他带到了成都。这也是为何在当地找不到婷婷的原因。而赵知县自然提讯了张雄才。据他交代,本县白衣尼庵有《金刚经》一部,乃是卞婷婷抄写,张雄才见到之后就借了来,请人模仿卞婷婷的笔迹写了一些淫词艳曲,按照律法,张雄才被判处了杖刑。
而至于熊大,实属盗墓贼无疑。在一次盗墓不成之后,便再次作案。按照大明律法,盗墓不开棺不会判死刑,开棺见尸就判绞刑。可怜他便因此丢了性命。而赵知县听说何家想要把她娶进母,也就亲自作媒,劝他放弃了出家的念头,最终嫁给了何祚,成就了一段美满的婚姻。
总结
事件之经过其实不难分析,倘若前任知县能够仔细辨别,倒不至于落个被贬官的下场。而至于这样的案件,在古代其实也并非个例,在当时断案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更考验的是断案人的甄别能力,这也是赵知县能够完美破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