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知新坐标
韩信是西汉立国的功臣
封齐王、楚王、上大将军,后又被贬为淮阴侯
他是那个年代的全世界最杰出的军事家
国士无双、功高无二
被后人称为兵仙、战神
然而,韩信最终因谋反罪被吕后杀害
韩信真的谋反了吗
临死前,看守他的狱卒希望韩信能教他兵法
韩信却拿起一根筷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韩信剧照韩信真的谋反了吗
无论是今天的我们,还是我们的祖辈
都不免有这样的疑问,韩信真的谋反了吗
事情的发生,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
除了史记上面的记载
没有更多的资料可以供我们查询
我们通过一些事情来看看
韩信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韩信年轻时,先是跟大哥和大嫂一起生活
后来大嫂看他不顺眼,就把他赶出家门
韩信剧照一次,韩信在淮阴城北钓鱼时
一位老妇人看韩信实在可怜
就把自己的一块饼给了韩信
当韩信被封王后,衣锦还乡时
韩信专门找到老妇人,给她1000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
韩信是那种“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
一饭之恩,尚且如此
刘备给了韩信那么多机会
韩信怎么可能会负刘邦,怎么会谋反呢
退一万步说,韩信要谋反的话
在他手握重兵时,不去谋反
而当他没有一兵一卒时,为何要谋反呢
我们都知道,没有萧何,就没有韩信韩信对萧何是心存感激,是何等的信任
当萧何不在时,他没有谋反
当萧何在咸阳市,韩信怎么可能谋反呢
通过史记记载的种种事情
我们不能看出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主要原因还是,韩信挡了别人的路
韩信的死是必然的吗首先,我们还要看一下史记的记载
来寻找一些韩信被杀的蛛丝马迹
当韩信攻占齐地时,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
这个时候,刘邦正在荥阳和项羽对峙
这件事情,加剧了刘邦对韩信的猜忌
蒯通提醒过韩信,功高盖主很危险
可是韩信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点是,项羽自刎乌江后
刘邦的敌人已经没有了
他就要加强内部的统治
刘邦把韩信调离齐地
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
刘邦剧照第三点是,韩信收留了项羽的旧将钟离昧
当刘邦问起此事时,韩信却矢口否认
刘邦就认为韩信有欺君之罪
按照史记的记载,君臣之间的信任逐渐消失
小编想要说的是,即使没有这些事情
韩信的结局也是注定的了
刘邦把韩信软禁起来,也想着把他杀掉
可是,韩信的功劳太大
并且韩信已经是失去爪牙的老虎
不存在什么威胁了,所以没有杀他
吕后洞悉到了这些
放手一搏,杀了韩信
吕后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杀韩信
来震慑那些功臣,搬掉眼前的绊脚石
是吕后政治的需要
吕后剧照韩信留给后人的遗产
韩信被软禁起来以后
负责看守他的狱卒,对他颇好
这个狱卒叫邓孔
有一天,邓孔在送饭时,含泪说道
“将军雄才大略,落得如此下场
希望将军传我兵法,留给后人。”
韩信也知道,也许自己很快就没命了
于是就答应了狱卒的要求
韩信剧照韩信叫狱卒坐下来,拿起一根筷子
在地上画了起来
只见他画了一个方框
在框中又画了一条“界河”
写上“楚河”与“汉界”
在“界河”两侧又各画了32个小格,说道
“平时你对我百般照料,
我没有机会报答你了
我把生平所学的奇术传授给你”
于是叫邓孔取来了帛和笔
韩信先是把帛裁成32个小块
在两侧各放16快
分别写着帅、仕、相、车、马、炮、 兵
摆好后,韩信告诉邓孔
“这个方框代表千军万马大战场
两面各代表双方的军力。
用兵之道,贵在主帅多谋善变,
奇正配合,
以不变应万变……”
韩信剧照第二天,韩信被杀于长乐宫
邓孔也逃跑了
他躲藏在深山里,一直研究韩信的奇书
时间一长,帛片烂了
邓孔就用木头坨儿代替
为了好区分,他还染了颜色,红和黑
“奇”通“棋”
邓孔按照韩信所教,写了一本书《棋谱》
后人感觉,那些木坨只是象征性的东西
于是,称它们为“象棋”
韩信也成了象棋的发明者,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