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来到副总长聂荣臻的办公室,向他提交了一份资料。聂荣臻看着看着,便有些不高兴了,他突然扔下了资料,抬起头问杨成武,你没参加过平型关战斗吗?
聂荣臻
杨成武听后,急忙说参加了。聂荣臻显然很不高兴,带着质问的口气说:那这个3000多人的数字从哪里来的?你没看吗?他们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你咋犯糊涂了。
杨成武急忙说,他看过了。今天他拿来这份资料,就是准备向他说一说这个问题的,他觉得一定要尊重历史,平型关战斗作为抗日战争史上的经典一仗,更应该实事求是。
聂荣臻听后,深深地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对杨成武讲,平型关战斗,他们都是亲历者。他说,这场仗的确是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一仗,特别值得回忆,更值得宣传和铭记。
杨成武
但是,共产党人一定要讲究实事求是。他和杨成武都是当时的指挥员,所以,对情况还是非常清楚的。他讲,当时伏击鬼子,只歼灭他们1000多人,这才是历史事实。但是,如果在战斗过去十几二十年后,写成了3000人,那就是夸大了,这就不是真的历史了。
他指示杨成武,务必要和相关部门说一下,不能再这样写了,强调说编写历史一定要严谨,对历史负责。他更提醒杨成武说,作为一名历史亲历者,又是我军高级指挥员,更要有这方面的责任,如果发现了错误不去纠正,当旁观者,都就不配称高级指挥员。
实际上,聂荣臻的这种性格品格,杨成武是非常了解的。在他的心中,这种品格就叫厚道。这不是他说的,是毛主席说的,他老人家说聂荣臻是一个厚道人。
聂荣臻
可以说,杨成武跟着聂荣臻打仗几十年,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受聂荣臻这种品格影响也是最深的。
像这样的事情杨成武遇到过很多次。比如,有一段时间,聂荣臻听到别人都在议论说,飞夺泸定桥是他发现了这座桥,并派杨成武拿下这座桥的,他感到非常忐忑。
他第一时间叫来了杨成武,指示杨成武必须制止这类消息,而且必须非常彻底。他讲,当年拿下泸定桥,那是毛主席到了安顺场后决策的,也是军委和毛主席签发命令执行的。
右二杨成武
现在怎么能传走样了呢?他严肃地说,历史就是历史,当时是什么情况就是什么情况,是谁的功劳就是谁的功劳,不能随意改,更不能随意传。因此,杨成武对老首长的这种品格是非常了解的,也是非常仰慕的。
大家也都是知道的,杨成武对聂荣臻充满了感情,聂荣臻是自己敬佩一生的老首长。
红军时期,杨成武当红32团政委的时候,聂荣臻来到红一军团担任政委。从此,两人开始了并肩战斗的岁月。
杨成武
后来,无论是在作战还是工作生活中,聂荣臻发现杨成武人才难得,便手把手教他打仗,教他提高思考问题作决策的方法。这期间,杨成武多次在前线遭遇险情,都是聂荣臻把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这才有了杨成武飞夺泸定桥、击毙阿部规秀等壮举,有了解放战争中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的大捷。而这些战役和战斗,无一不是在聂荣臻的指挥下完成的。
难怪杨成武晚年的时候,多次对别人说:“我戎马一生,是在聂帅教诲下不断成长的一生。也是在聂帅直接领导下与指挥下,奋勇作战、努力工作的一生。聂帅是我终生的导师与榜样,亦是良师益友。”
杨成武
1992年5月14日的晚上,聂荣臻元帅在睡梦中离世。杨成武是在第二天上午得到这个噩耗的,他第一时间赶来送老首长最后一程,悲伤地流泪,埋怨聂荣臻元帅的秘书说:“周秘书啊,我在聂帅领导下工作了整整60年,他临终时,你也不通知我一下,让我见他最后一面。”可见杨成武对聂荣臻的怀念和悲伤有多么真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