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以及截图,请知悉。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
不满三周岁的中岛幼八,被遗弃在黑龙江沙兰镇。
如今82岁高龄的中岛幼八,用流利的东北话讲述他在中国黑龙江的幸福童年。
“我怎么是日本人呢?羞耻啊,日本人都是侵略者,是非常凶恶的那种人,我怎么偏偏是日本人?”
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本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好心,
三岁的中岛被沙兰镇孙振琴一家收养
。看着重疾在身的孩子,孙振琴第一个想法就是给孩子取个命硬的名字——来福。
虽然缺医少药,但孙振琴用了镇上中医的土办法,
每日推拿按摩,将来福医好
。看着欢蹦乱跳的小男孩,每天进进出出为家里增添不少欢乐。
孙振琴夫妇很开心,这孩子哪来的是哪国人,他们不在乎,
在老陈家就是老陈家的孩子,
谁也别说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丈夫陈玉贵上山砍柴时被疯狗咬伤,得了狂犬病离世了。
这给孙振琴打击很大,几度轻生,然而看见小来福还需抚养。还得坚强活下去。无依靠的孙振琴只能改嫁,
与镇上同样丧偶的李希文结合。
虽都是二婚但比较美满,你情我愿李希文对待来福也不错,在自己买酒回来时,总要给来福带些好吃的,
还给他取名李成林。
由于家庭贫困根本供不起来福念书,养父母怕耽误孩子成长,就把来福送达几十里外的林场。
林场有个护林员叫赵树森是孙振琴的表亲,会过日子家境很好就是无儿无女。孙振琴和李希文多次来林场找他商量,
最终好心赵树森答应收养来福,供他上学。
赵树森给来福取名赵成林,对来福那是相当的好视如己出,给来福卖肉做好吃的,来福想要坐火车,就带他从林场坐到沙兰,
在这里来福打开了新世界。
幸福的日子总是很快,转眼8年过去了,小来福已长成健康的半大小子,上初中他也逐渐的有了自己的理想,
就是想让他的养父母们过上富裕安康的日子。
毕竟身份特殊孩子有着特殊使命,这或许就是上岁数老人们所说的“命”吧。
我们对自己过去和将来都有种种猜测和思考,向往美好的同时也被现实所羁绊。
来福因为自己身份特殊,
偶尔会受到小伙伴和大人们的非议,这让他很难过。幸亏来福的老师梁志杰是个开朗深明大义的人,梁老师时常开导他做个有用的人。
上世纪50年代中日关系非常僵化,
需要来福这样特殊人群,发挥积极作用。
此时回到日本的生母中岛清江通过打探,得知当年遗弃的儿子中岛幼八还活着。
便写来信件邀请来福去日本,看过信件后来福是抗拒的,无法相信这些是真的。
自己怎么是日本人呢?
日本人可是心狠手辣的侵略者,日本更是个可怕的国家,怎么可能去日本呢?带着一连串反问,来福陷入冥思,他希望这都不是真的。
他把自己苦恼告诉给了梁老师,
梁老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最终说服来福去日本。
因为中日山水相连却关系紧张,需来福这样身份特殊的人开启两国关系破冰之旅。觉得自己身负重担,1958年16岁的来福与养父母商量后,
踏上了去日本的轮船。
回到日本,
来福为了掌握日语极速融入社会的同时还要受到极端人士的鄙夷。
虽受到很多不公正不理解,来福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所以他把这些都置之度外。生母想用中岛幼八来称呼他,他说思念中国养父母,
他的名字应该叫中岛思华。
他觉得自己虽是日本人血脉,但成长在中国,中国时时刻刻都牵动着他的脉搏。日本反华情绪始终都是非常强大,经常破坏中日友好,日本侵略思想死灰复燃。
面对日本国内种种对中国的曲解,
中岛思华决定毕业后加入中日友好协会工作。为了能够在中日友好往来上持续发力,他放弃高薪工作,参加反战游行活动。
他思念中国养父母,在沙兰镇刚刚通电话之际,他给养父母致去了贺电。接通电话的一端孙振琴大声呼喊着
“来福,来福,生活的好吗,咋还不回来呀”
。听见中国妈妈喊着自己乳名,中岛思华哽噎得很难说出话来,“妈,我也想你们”。
那个熟悉亲切的声音瞬间灌注了中岛思华,
这声音带给他的欢乐比蜜都甜。
此番话语中岛思华思念之情久久不能平复,犹如刀搅,那曾想这次通话竟是永别。
多年后中岛思华回忆起这段与养母的对话仍然热泪盈眶,惋惜感叹却又无能为力。几十年下来为促进中日友好,
他接待许多中国来访使团,积极参与中日合作项目。
这么多年的奔波忙碌,他时刻都在思念中国的养父母,虽然错过了他们的离世。
但养父母依然活在他心间,
回到中国为养父母修建坟茔,每次来中国都必到沙兰。
童年是人的一生至关重要阶段,像是风筝的牵引线,童年在哪你的心就在那。中岛始终觉得沙兰让他魂牵梦绕,这里有他的亲人与回忆,这里才是他永远的家。
退休后的中岛思华,
用自己的退休金出版了个人传记《何有此生》
。
此书正面描述中国人对待日本弃婴态度,也描述了中国百姓生活和中国人的大爱。
此书一出在日本国内掀起了巨大反响,
对日本民众正视历史作出了全新的指引。
如今81年过去了,中岛思华已是82岁高龄的老者,但他依旧无法忘怀那个幸福的童年,
无法忘怀中国对他的十六年养育之恩,这是他一直在为中日友好奔波的源动力。
就像他书中说的那样
“我需要把自己的经历留下来,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人是怎么把我们拉扯长大的,让更多日本人了解中国人是多么善良的一个民族。”
参考资料:
《何有此生》丨中国纪录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