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革命战争年代,除了在战场前线杀敌的将军战士们,在革命根据地负责中央安保问题的相关革命先辈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正是有他们在后方保障中央指挥系统的安危,中央领导才能发出一道道料事如神、指挥明确的命令,将敌人打的节节败退。
今天要介绍的于桑,就是这样一名在战争时期致力于我党后方根据地保安工作的优秀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后,他最高享受正部长级待遇,被任命为公安部副部长,一生共养育了6个子女,但却无一人当官。
01
1917年,于桑出生于四川渠县,同当时的大多数人一样,于桑的家庭是处于社会最底端的贫农,在于桑幼时的记忆里,从出生那天开始,家里就一直与饥饿、寒冷所相伴。在当时的农村,所有土地都归地主所有,地主把土地租给农民,农民一年到头来所收获的大部分粮食都需要上交,在丰收的年份里,家里还能有些余粮,但在干旱的时候,就只能捡拾地里遗留下来的谷物充饥。在年幼时,于桑的心里就充满了对旧社会势力的痛恨。
桑16岁的时候,红军的队伍来到了渠县,对当地的旧势力进行了连根拔除,往日深受迫害的广大农民群众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于桑对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工农红军队伍很是向往,他在告别了父母家人之后,毅然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02
在土地革命期间,于桑跟随队伍冲锋陷阵,虽然在队伍里他的年龄不大,但他却总是冲锋在前,表现出无所畏惧的精神,也多次荣获战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表扬。由于经常的在阵前冲锋,于桑身上到处都有战争的伤疤,多次负伤,但他却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同敌人殊死搏斗,多次为中央机关的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于桑一只眼睛的视力就由于战争所受到的损伤,外加上当时我军医疗条件的有限,造成了几乎失明的视力创伤。当然,这些伤病可以打败弱者,却无法打败一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03
于桑在1935年也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伟大壮举——长征,在长征结束后,于桑就来到了延安,在西北保卫局从事根据地的安保工作。在1937年,周总理带领着中央领导谈判团前往西安,进行国共联合抗日的谈判工作,于桑所在的西北保卫局就负责这次谈判任务的安保护送工作。早在谈判团前往日期敲定前,于桑就亲自带人进行了相关部署,包括路况的勘察,秘密地安置情报人员等,并对一切可能发生的突然事件进行了针对性安排。果然,在谈判团途径延安与甘泉交界地时,遭遇了不明匪徒地袭击,由于做了相关地周密部署,于桑成功保护了周总理等人地安全,并将这帮匪徒全面歼灭。
在新中国成立后,于桑凭借着丰富的安保工作经验,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处长、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等职。后来因出色的工作表现,被调任为中央公安部副部长,在20世纪70年代参加了许多重大案件的调查工作,完满的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
结语
2008年9月,92岁的于桑病逝于北京。于桑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从始至终都奉行对党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宗旨。他有6个子女,虽然自己官位显赫,但他从来都没有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去为子女们谋利益,他深刻明白自己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要对得起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