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最伟大、最有权势的国王之一,闻名于世的征服者“跛子帖木儿”,约14世纪30年代,出生于察合台汗国的一个弱小氏族。成吉思汗于1227年去世时,他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已分裂为四大汗国,察合台汗国就是其中之一。到1370年,帖木儿已称霸察合台汗国。1380年至1390年间,他致力于征服伊朗、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1390年,他入侵了俄罗斯人的土地,数年后又重返该地,毁灭了金帐汗国的都城。1398年,他率领大军劫掠北印度,击溃了该地的穆斯林统治者,并摧毁了德里。1400年,帖木儿出兵西亚,攻取了阿勒颇和大马士革,又在1402年击败奥斯曼大军,而且活捉了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之后,他掉转枪头把目光放在了东方,踏上了去往大明的最后征途。1405年,原本意图征服中国的帖木儿,死于前往中国的途中。
帖木儿给大家的历史形象是一个杀人如麻的暴君,他的掠夺征服活动野蛮而残暴,但他也是欧亚历史上的过渡性人物。他的征服行动旨在重现成吉思汗及其后代打造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的版图西起欧洲东至中国,北抵莫斯科。蒙古帝国的横空出世,促进了东西方人员、经济贸易与思想文化观念,在整个欧亚大陆腹地的草原走廊上频繁流动。而在经济全面扩张的时代,蒙古人的统治或许也激发了商业与知识的变革。但到了14世纪初期,由数个独立政治体组成的庞大蒙古帝国,几乎已无力维持其内部的统一。伊朗的伊尔汗国内部自相残杀,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相互攻伐,中国的元朝于1368年覆灭,标志着蒙古人打造欧亚帝国的试验就此告终。
帖木儿征服活动的一大目标,就是恢复这个业已瓦解的帝国,但他采取的路径有所不同。他的许多征讨行动,似乎都意图摧毁那些与之争夺欧亚贸易干道的对手,以便独揽贸易利润——这正是他的帝国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此外,比起对草原游牧地区的控制,帖木儿的权势更多来源于他对“农耕地区”的掌控。他的部队里除了蒙古骑兵弓箭手,还有步兵、炮兵及重装骑兵,他还组建了一支象骑兵军团。帖木儿实行专制独裁统治,他的臣民有部落民、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帖木儿保持着不同群体之间的平衡,不让任何一方势力独大。帖木儿自称“安拉的影子”,对任何背弃伊斯兰信仰者均予以报复,毫不留情。他在撒马尔罕建立帝都,将四处掠夺来的战利品运到该城,并建造了颂扬其盖世武功的宏伟建筑。“帖木儿王朝”的模式也持续影响着整个中央欧亚地区的帝国观念。
尽管帖木儿骁勇善战、用兵如神,亦能利用部落政治局势实现其军事野心,但他创立的体制在他死后立即分崩离析。一如他在生前可能已经发觉到的,以大草原为基地统治农耕区、以过去的蒙古军队为基础建造欧亚帝国的时代已不复返。奥斯曼帝国、埃及、叙利亚的马穆鲁克王朝、北印度的穆斯林苏丹国,特别是中国,都太过强韧,并非靠闪电攻势就能扫平。
事实上,帖木儿帝国的分裂,表明权力已开始由游牧帝国转回定居文明国家之手。帖木儿去世时,业已建立的长途贸易模式以及东西贸易路线,同时开始发生变化。他死后不过数十年,以撒马尔罕为统治中枢的世界帝国构想,便已变得不再现实。全球普遍的航海探索活动使人们,得以通过海路前往世界各地,从而塑造了新的帝国经济形态与地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