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泉州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自然少不了厚重的文化与历史,建于北宋年间的洛阳桥就是其中一处。我国宋朝就有一跨海大桥,加固时用到一类动物,至今屹立千年。
洛阳桥和北京卢沟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潮州广济桥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古桥之一,与其他三座古桥不同的是,洛阳桥是我国古代第一座跨海大桥,也是在建造工艺上最为特殊的一座。直到宋朝时,蔡襄就任泉州知州,才主持修建了洛阳桥,而为了解决入海口风疾浪劲的问题,在集结民间智慧之后,两项桥梁建筑史上伟大的发明由此诞生。
至今洛阳桥能屹立不倒,因为古人们利用了一种有趣的海洋生物:牡蛎。牡蛎会将壳紧紧黏在石头或者其他牡蛎上,一个一个紧密相连,再加上牡蛎的繁殖能力很强,有孔就会钻,连成一片后用铲子都铲不下来,因此泉州人大胆地用它来“稳住”大桥。事实证明,这事不仅靠谱可行还卓有成效,连官修的《宋史》对此事也颇多称道,连连在《蔡襄传》里提及。
当地的人民群众对牡蛎加固桥梁也是比较赞同的,后来也确实证明这种加固桥梁的方法有效,洛阳桥是石块垒起来的,不可能没有缝隙,可是养了纪几年牡蛎,发现石头全部连接了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了。因此,洛阳桥是非常的坚固。现在的洛阳桥是一个很好的人文景观,当年修建它时,耗时六年,洛阳桥现在有31个桥墩,还有蔡襄祠,去那里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