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能听说过,近年来有不少中国的朝鲜族同胞,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去了韩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他们会选择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在韩国,他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之地吗?
中国的朝鲜族,大部分生活在东北地区,延边、吉林等地,是他们主要的聚集地。
朝鲜族的祖先大多来自朝鲜半岛,明末清初时陆续迁入东北,这其中一部分人是因朝鲜半岛战乱、灾荒所致。到新中国成立前,东北的朝鲜族人数已超过70万,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与韩国的交往逐年增多。八十年代起,不少朝鲜族人开始探亲访友,一些人顺便带些家乡的土特产,如野山参、家养药材等,带到韩国售卖。
这些被称为“包袱客”的人,慢慢打破了仅限于探亲的交流模式,越来越多的人留在韩国谋生,他们希望在这个“近邻”的土地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1980年代,朝鲜族中一些人为了实现致富的梦想,开始想尽办法涌入韩国。
吉林的张明华是第一批去韩国打工的人之一。她通过中介费找人假结婚,“嫁”到韩国,最终凭借在一家化妆品工厂的工作攒下一笔钱,回到家乡购房。
这种打工几年攒钱买房的“韩国梦”成为了朝鲜族人的理想。为了能留在韩国,许多朝鲜族人通过探亲、假结婚、偷渡等各种途径来到韩国。背井离乡的他们渴望用辛劳的双手换来富足的生活。
但这样的冒险成本很高,通过偷渡或假结婚进入韩国的朝鲜族人大多成为“黑户”,身份得不到承认,只能做一些低收入、体力繁重的工作,比如建筑工、搬运、家政等。
不仅如此,他们的工资低、保障差,没有劳动合同的保障,全靠雇主“良心”。一些朝鲜族工人面临疾病、工作压榨,甚至遭到人身侮辱,但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随着中韩建交,韩国对外输出劳工的需求增长,特别是1988年,时任韩国总统卢泰愚发表了“77宣言”,中国朝鲜族开始被认同为“韩裔中国人”,逐渐被韩国纳入“韩民族共同体”的框架内。
韩国政府试图通过民族认同来吸引朝鲜族人,期待他们能弥补国内的低端劳动力缺口。但这种“民族亲情”背后,是对廉价劳工的需求,而非真正的接纳。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更多的朝鲜族人开始利用探亲名义赴韩打工,特别是中国东北农村地区的年轻人。很多村镇逐渐形成了家庭成员轮流在韩务工的模式。
在吉林省的华原镇,5130名朝鲜族人中超过4000人在韩国务工。中国的朝鲜族正在以每年上万的速度“消失”,而大部分人正在流向韩国。
据韩国媒体统计,至今已有至少70万中国朝鲜族生活在韩国。这些朝鲜族人从事的多是低工资、高强度、缺乏保障的体力活,比如建筑、餐饮、家政等。
虽有“韩民族共同体”之名,但韩国社会并没有真正接受这些中国朝鲜族人。
在韩国社会的等级观念下,朝鲜族务工者往往被韩国人称为“穷亲戚”。
他们的方言口音和生活习惯成为了韩国人取笑、歧视的理由。
许多韩国雇主傲慢地对待这些“外来劳工”,工人们身心疲惫却无处诉苦。
为了赚取高于国内的收入,这些朝鲜族务工者需要承受孤独和歧视的双重压力。
1996年,一桩震惊中韩两国的“佩斯卡玛号”惨案,让朝鲜族人深刻感受到身份的压迫。
当年,7名中国朝鲜族人在韩国出海捕鱼,因无法忍受韩国船员的凌辱与压迫,最终杀死11名船员。这起事件让韩国社会愤怒至极,纷纷要求对凶手严惩。
此后,韩国对朝鲜族务工者的警惕心日益加深,社会歧视和偏见逐渐显露。多年来,尽管历届政府在“同胞政策”上表现出一定的宽容,但韩国社会的歧视情绪一直未曾消退。
进入21世纪,韩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
李明博、朴槿惠政府对在韩朝鲜族务工者表现出宽容的态度,以应对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市场。
韩国政府还在试图通过一些民族认同的方式,来团结包括中国朝鲜族在内的“韩民族共同体”,希望吸引他们成为韩国社会的一部分。
但对于这些跨国谋生的朝鲜族人来说,依旧难以在韩国找到归属感。
韩国的民意调查显示,超过70%的韩国民众不欢迎中国朝鲜族务工者。
韩国社会普遍认为他们的到来影响了国内就业市场,导致犯罪率上升。
近年来,部分失业韩国人甚至将金融危机后经济压力归咎于朝鲜族移民,使得朝鲜族务工者在韩国的处境更加尴尬。
不久前,韩国京畿道一家电池厂发生火灾,23名工人不幸遇难,其中大多数是中国朝鲜族人。
她们大多是30到40岁之间的女性,持派遣身份,日复一日地在工厂中从事繁重、危险的工作,却没有任何劳动保障。
这场火灾成为朝鲜族人被边缘化的象征。她们渴望通过努力改善生活,却在异国他乡的工厂里付出生命,甚至没有基本的劳动权利。
“韩国梦”曾经是中国朝鲜族人心中的一条出路,他们渴望通过辛勤劳动改变命运,但现实却如此残酷。
中国的朝鲜族人口逐年减少,许多家庭举家迁往韩国,这些远离故土的朝鲜族人,不仅要承受劳作的艰辛,还要面对身份认同的矛盾。
对于这些人来说,故土远在身后,而韩国这片土地,虽有亲切的语言和文化,却始终未真正接纳他们。
尽管身在韩国的朝鲜族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社会,有了自己的生存方式,但他们依旧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困扰:既不被韩国完全接受,也与祖国日渐疏远。
当家园成为“旅途”,故乡愈来愈远,他们的未来在哪里?也许这段漫长的漂泊,注定是没有终点的跋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