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边境游牧民族作乱,铲除袁绍手下势力并收编,稳定好北方局势后,他决定出军南征。于是他集齐曹魏大军,直奔荆州,当时的荆州牧刘琮畏惧曹军实力,只能出城投降,而本在荆州的刘备深知曹操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在鲁肃的撮合下与孙权结为联盟,后来赤壁一战以孙刘联军的获胜结束。
在赤壁之战获胜后不久,刘备其实没有多少根基。刘备手下文臣武将本来就不多,即便加上刘琦身边的军队,当时刘备麾下的士兵数量不过两万,且他占据的地盘又小,完全不是孙权的对手。虽说刘备与孙权还算是同盟的关系,但此时曹操已被击退,同盟关系已不牢靠,毕竟当时两人建立同盟的根本条件,就是联手对抗曹操。这个时候,孙权完全有能力直接消灭了刘备,甚至于在刘备出使东吴时,孙权就可将刘备诛杀或者囚禁。然而孙权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继续保持着与刘备之间的同盟关系,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做大。在那个时候,为什么孙权要放走刘备,任其发展,难道孙权不知道,刘备是曹操都十分忌惮的人吗?
其实孙权这么做,主要还是为了守住江东的基业。毕竟曹操虽然在赤壁之战中败北,但并没有伤到曹操的根本,毕竟此时北方依旧安定,曹操只要再发展几年,实力又能恢复如初。更何况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虽然没能将荆州尽握手中,但仍增加了襄樊两城,此时孙权即便是占据了荆州余下的城池,依旧不能与曹操相抗衡。毕竟益州的刘璋已经向曹操示好,天下间除了孙权,已经没有人能做曹操的敌手了,如果孙权孤身抗衡曹操,只怕下一次大战,东吴就会被曹魏所迫。
正因如此,孙权必须放走刘备,让刘备成长为一个让曹操都难以对付的对手,用以牵制曹操。如此一来,孙权才能有机会夺取益州,进而有足够的资本与曹操叫板。只不过孙权也没有想到,益州竟然被刘备捷足先登,而占据了荆州南部四郡与益州的刘备,已经成长为一个不惧东吴的势力,这时孙权就是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笔者认为,孙权之所以会任由刘备在自己的身边发展,关键还是他低估了刘备的能力。说到底,还是孙权心中的格局不够大,这才能让刘备逐步崛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备最终能登基称帝,是得要好好感谢一下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