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草根出身的皇帝。还是历史上公认的得国最正的朝代。推翻爆元,恢复汉室江山,其功绩也是为后人所赞扬。只是这么一个由底层奋进,逆袭成功的帝王,也有自己的弱点,甚至也曾担心过自己的皇位安全问题。
为此在晚年不惜擅杀功臣,为孙子朱允炆铺路。这么一个工作狂与狠人,也有自己的迷信一面。那就是问道自己的智囊刘伯温,自己的皇位还能当几年?刘伯温回道:本来只有35年,但是被人偷走4年。而历史也非常有巧合的一面,让人觉得甚是有趣。
这还得从朱元璋的童年说起,他的童年很不幸,经历过生活的巨变,家人被饿死,自己也曾流浪。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可能生活的不幸磨炼出,他不屈的意志与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强者的崛起之路,注定是不平凡的。
直到参加义军,和他一生的挚爱马皇后结合后,才有了自己奋斗的新方向。之后一路崛起,两人互帮互助,逐步强大起来,最终建立大明王朝,成为开国皇帝。人生的顶点,并没有让消磨自己的意志,反倒是更加的勤政与爱民。
因为他知道民间的疾苦,作为穷苦人家的孩子,首先以百姓的利益为先。他亲自制定了一系列的国策,以保证减少百姓的负担。首先就是对于官僚的贪腐问题,进行严格的限制。他还以身作则,保持朴素的作风。纵观他的一生,都是在与腐败作斗争,甚至不惜给朝堂大换血。洪武年间贪腐案的惩罚力度,到现在都让人害怕。
其次,就是赋税制度的减负,较之历朝都是少有的良政。再次,设立卫所军户制,让军人自己解决自己的供给问题,减轻朝廷与百姓的负担。以及其他的国家政策,都以百姓为先。这说明他没有忘本,只是制度都是由人执行的。在他之后,他制定的制度,也都被士绅官僚阶层给废除了,名存实亡,这可能就是他想不到的。
这么一位铁血帝王,对于对手是冷酷的,但对于自己的爱人却是最温情的。在其执政中后期,因为马皇后的原因,还能收敛住自己的戾气。但是马皇后走后,他对于有威胁的政敌,处理更加残酷。可见性格的两面性,但不能证明他的冷血无情。
也是因为挚爱的离世与自己的接班人,太子朱标的离世,让他对于这一切感到威胁,认为这不是偶然事件,而是有阴谋在其中。加之洪武年间的两大案的发生,让他晚年更加多疑,冷血。也是为了孙子朱允炆的平稳登位,做好前期铺垫。
当一切障碍都清理完毕,面对自己还有几年的皇帝命时,就想到神算刘基。问他:“我能做几年皇帝?”刘伯温回答:“本来有35年,但被人偷走4年。”也就是说自己执政只有31年时间。
这不由得勾起他童年的回忆,其钓鱼正好钓到35条鱼,但是被儿时玩伴陈四,趁机摸走4条鱼。顿时大怒,下旨捉拿问话。结果这人还活着,也见面问话了。只不过事实已经如此,加之陈四也有眼力见,最终还是做了官。
刘伯温的话,真正的意思,究竟是不是这个儿时玩伴的事,就不一定。因为明太祖死后,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结果燕王朱棣兵变,仅用四年就夺取皇位。不承认建文帝的年号,把这四年改为洪武32-35年,这么一算,朱元璋还真是拥有35年的皇位生涯。只不过却是自己已经去世之后的4年过渡期。
这么一看,反倒印证刘伯温的预言。这其中或许有巧合的因素,但一次是巧合,两次却未必一样,可能就是必然。毕竟一次发生在他生前之事,一次发生在他身后之事。前者有偶然因素,后者是属于把不可控因素。
且建文帝的四年执政生涯,也是他大刀阔斧地替其铲除障碍,才有建文帝安稳统治的江山。如果没有朱棣反叛,他还会当皇帝更久。这都是有着朱元璋的影子存在。说是洪武的时代,也不为过。
结语:朱元璋的帝位,应该是31年,还是35年。刘伯温的回答,已经很精确。所谓被偷走的4年,应该就是因为朱元璋晚年,太过于耗费心血,为孙子铺路。与群臣斗智斗勇,把一干威胁与障碍,都清理完毕之后,自己也陷入严重亏损状态,提前4年向阎王报道。如果没有这一事,他还能安享多余4年的皇帝生涯,也说得过去。
上一篇:广州发现清代外国人墓葬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