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最后一次“回光返照”,便是1905年的“预备立宪”,可这次名义上的大刀阔斧改革,实际上还是封建君主式的自救运动。当预备立宪的幌子被国人揭穿的那一刻,瞬间便遭到了国内全国人民的反对,“推倒清王朝”的呼声越来越高。
01
此时此刻的清王朝确实已经算得上是名存实亡,毕竟已经丧失掉了最后的人心归附。可就在这种大环境下,仍旧有不少人为了活命削尖了脑袋往宫里钻,为的就是宫廷提供的那口饭,不过大多数人进攻还是被家人强制送进去的,唯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哪怕舍掉身家性命也要入宫。
入宫干嘛?像小德张那样当个人前能炫耀的太监。
孙耀庭出生寒门,和别人家的男孩子不同,孙耀庭从小的梦想就是进宫当太监。他曾无数次在很小的年纪就向父亲提出“想要进宫当太监”,尽管他的父母很不理解,甚至还以此为耻地险些同他断绝亲子关系,但夫妻两始终没能拗得过孩子。
无数次的恳求过后,父亲最终决定同意儿子的举动。可因为家中实在贫寒,所以没有足够的钱送他去净身机构,眼看孩子想当太监的愿望如此强烈,无奈之下的父亲只能亲自操刀上阵,阉割的过程险些让孙耀庭当场丧命,他疼得直接昏倒在场。
孙耀庭在炕上昏死的时间长达三天,可苏醒过来的他并未因此而感觉到任何不舍,反倒强忍的疼痛充满兴趣地询问着父亲,“自己这样是不是就能进宫伺候皇上了”。没想到父亲双手一垂,看似有些痛苦地说道,“大清亡了。”
那时的孙耀庭只有十几岁,但脑海当中已经对“大清亡了”这4个字的概念十分清楚,他顿时感到脑海当中一片空白,又愈发感觉裆下疼痛难忍,于是便再次晕了过去。
通过数月的休养,孙耀庭的身体逐渐恢复了起来,可他始终难以承受大清已亡的现实。对于孙父而言,他每天看着沮丧的儿子,也只能默默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这样,孙耀庭被送到了私塾,大清亡了,总不能接下来的日子就不过了吧。
凭着不错的学习天赋,孙耀庭的学习成绩着实可以,但他始终对学习提不起半点兴趣,还是每天幻想着能够伺候皇上。终于有一天,孙耀庭看起来真的可以“梦想成真”,他竟然被送到了载涛(溥仪的亲叔叔)府上做事。
02
虽然眼前伺候的不是溥仪本人,可也总算不枉此番精力。为了混好差事,孙耀庭尽职尽责地干好每一件事情,他希望可以在这里得到提拔,而后回家光耀门楣。
可能老天爷真的是垂怜这个可怜的娃,伺候载涛没多久,15岁的孙耀庭便经人介绍进了皇宫。当时的清王朝虽然已经灭亡,可民国政府却和爱新觉罗家族签好了协议,他们可以继续在紫禁城内居住,并维持往日的一贯秩序。
皇宫可是孙耀庭十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地方,走进宫中,哪怕他伺候的不是皇上,而是一位垂垂老矣的老太监,孙耀庭也毫无怨言。
可没过多久,因为紫禁城内西花园的失火,孙耀廷等一般太监全部被赶出了皇宫,在溥仪眼里,“这群太监就是皇家的盗窃者,这次起火事故也一定是他们导致的。”
被赶出皇宫不久,孙耀庭便又被急召了回去,说是太监人手不足,所以就把之前表现好的几个太监叫了回来。奈何,孙耀庭这次要伺候的对象仍不是溥仪,而是皇后婉容。但好景不长,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将溥仪等人赶出了紫禁城,孙耀廷自然也就再次被驱赶而出。
人这一生可能就是如此颠簸,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之际,孙耀庭再次如愿回到了溥仪身边,不过这次他没有伺候皇后婉容,也没有直接伺候溥仪,而是被大太监安排到了勤务班,不过孙耀庭并没有气馁,反而一如既往的勤劳办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溥仪的赏识。
03
不过很快因为不幸染上肺结核,溥仪便将孙耀庭赶出了长春,值得庆幸的是,两人好歹主仆一场,溥仪在其临行前还托人亲自把500元钱交给了他,让他出了宫之后好生休养,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拿着500块钱被驱赶出长春的孙耀庭,当时并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像其他那样被驱赶出宫的老太监们一样,住进了兴隆寺,这里原来是先帝为了安置年老而无处安身的太监们的场地,不过今时也不同往日,兴隆寺早已敝破不堪,而且也没有朝廷拨来的款项支持他们的生活。
在万隆寺的10多年时间里,孙耀庭过的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每逢战乱年头,他们便无数次地徘徊在生死边缘,要钱没钱,要粮没粮,他们只能通过沿街乞讨的方式艰难地活着。
不过幸运的是,风餐露宿的孙耀庭撑到了新中国建立,国家也对这些弱势群体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贴,最开始的时候,政府给他们每月16元的生活费用,并定期给他们生活上的其他补助。
受到国家如此良好待遇,孙耀庭自觉能自食其力,便通过政府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就是管理北京地区的所有寺庙。这位跨越“两个时代”的最后一位太监,最终很有尊严地活了下去,直到1996年在北京广济寺安静离世,享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