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外交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面对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格局,周总理积极的奔波在外交战线,为新中国打开世界的窗户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周总理著名的十大外交名场面:
1、1953年周总理在接待印度访问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时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在联合声明中再次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了新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也成为了世界各国在国际交往中的一个基本准则。
2、1954年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有关越南、老挝和朝鲜问题的多边国际会议。本次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出席由世界主要国家出席的国际会议。
3、1955年4月,以周总理为代表团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前往印度尼西亚的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本次会议是第一次没有主要殖民国家参与的国际性会议。
在会议之初,中国代表团伊拉克、锡兰(斯里兰卡前称)等国代表的轮番攻击。周总理面对第三世界国家对新中国的不信任抛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理念,获得了大多数国家代表的支持。为新中国打开第三世界的外交大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会议将中国、印度和缅甸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均写入了本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期间在尼赫鲁的撮合下,柬埔寨国王与周总理进行了会面,也由此开启了中国与柬埔寨两国之间的友好历史。
4、周总理与胡志明相识于1922年的巴黎,两人曾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大革命时期并肩作战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新中国成立后,面对法国和美国对越南的侵略,新中国又给予了巨额且无私的援助。1956年周总理第一次访问越南,受到了胡志明同志的亲切接见。值得一提的是周总理外交生涯的最后一次访问也给了越南。
5、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英法的殖民体系彻底的崩塌。大量的非洲殖民地获得了独立。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5日,周总理在陈毅副总理的陪同下开始了对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马里、加纳、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十个非洲国家进行了访问。
访问期间提出了著名的中国对外援助的八项原则。这次里程碑式的访问,为未来中非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让新中国在1971年重回联合国时获得了大量来自于非洲的支持。
6、在结束了对非洲十国的访问后不久,9天后周总理又马不停蹄的访问了缅甸、巴基斯坦、锡兰(斯里兰卡)三国。本次访问正好处在中印战争结束之后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之前。该次访问奠定了中国与巴基斯坦的铁杆关系。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得到了大量来自于中国的援助。
7、1970年3月18日,美国支持的柬埔寨军人朗诺发动军事政变宣布废黜西哈努克。当时在正在莫斯科访问的西哈努克立即决定飞往北京。在北京西哈努克获得了周总理的接见。在这之后的历次政治流亡生涯中,中国都为西哈努克提供了帮助。
8、在中苏交恶和1971年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背景之下,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2月21日开启了对华访问。周总理在北京国际机场进行了接机。本次访问双方达成了上海公报,确定了美国支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日后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9、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率零日本代表团对华进行访问。访问期间双方达成共识,周总理与田中角荣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宣布中日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放弃对日战争索赔,中日双方共同反对霸权主义。中日之间彻底结束敌对关系。为日后东亚地区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0、1975年5月7日,周总理拖着他已经极度虚弱的身体接见了接见了以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党主席伊利耶·维尔德茨为首罗马尼亚代表团。这是周总理最后一次接见外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