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最后怎样不得而知,历史上关于王翦记载很少,生卒年都不祥,由此可见王翦在朝堂不受重视。大有可能死在秦始皇之前,如果死在秦始皇之后,结局也就未必了。但王翦得以善终是肯定,王翦的结局就说明一个问题,王翦有政治头脑,洞悉帝王心性,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来确保自己的安全,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远离政治尤其重要。李斯从两只老鼠开启了他的政治哲学,得以大展宏图。但李斯只看到了老鼠一面,而其另一面,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却被李斯忽视了,而李斯恰恰死在这里。
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这一,(王翦,白起,廉颇,李牧)王翦在四个人里也许战绩是最弱的一个,但王翦却是笑到最后的一个,他是唯一一个善终的,这里最让遗憾的是,四大名将没有交手的记录,长平之战中,白起和廉颇擦肩而过,而邯郸之战王翦和李牧又是错过了。实在是遗憾。那王翦为何善终,很简单,让君王有你的把柄,让君王知道你的短处和欲望,你或好色,或贪财,或求官,或求名,但无欲无求就让君王惧怕了,岳飞死在哪里,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岳飞无欲无求,那你想什么?皇帝不怕你有毛病,就怕你没毛病,王翦虽是武将,却颇有政治家头脑,为人圆滑,有武将的韬略和文官的圆润。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了武关,向楚国开赴,期间多达五次向秦始皇索要田产金钱,目的何在,就是告诉秦始皇,我胸无大志,就是一个守财奴。以这样一种自污形式来保全自己。
李斯,这位大秦开国宰相,为秦始皇立下不世之功的李斯输在哪里,败在何处。很简单放不下,李斯小吏出身,现在是居高官,拜显爵。他的子女都和秦始皇的孩子联姻,他太怕失去这一切。贪恋富贵是李斯被处死的原因。当秦始皇驾崩,李斯还想依遗诏行事,赵高那番一朝天子一朝臣,扶苏即位后,被那番扶苏登基你必被罢相的说辞所打动,信心一旦动摇,就再也无法把持了,他不想再回到起点,不想成为厕所里的老鼠,他想保住权势,但最后什么也没保住,临死前,才想起去遛狗不过是托词而已,如果历史重新回放,李斯还是会选择胡亥,性格决定命运。
王翦助秦始皇剿灭嫪毐之乱,看到吕不韦的覆灭,白起最终的下场,让他知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个人能力再大,在帝王面前也是一文不值,自己在各个方面不如嫪毐,白起,吕不韦。所以谨慎成为王翦行为准则。而李斯恰恰相反,他看到了吕不韦的权势熏天,家族显赫,他希望自己成为第二个吕不韦。李斯陷于个人权势而无法自拔。就李斯个人政治而言,是秦始皇成全了他,而不是他成全了秦始皇,李斯是能臣治国,遇明君则兴国。佞臣误国,遇昏君则亡国。兴亡都在转瞬,他的结局早已注定。王翦应该是死于秦始皇之前,如果在之后,历史绝对会有相关记载。这也许也是王翦的幸运吧。
王翦自污是保全之策,但也不能一味地自污,因为这也得也得有个度,小错不断,大错不犯,还有就是放弃权力,天下一统,武将的作用就会降低,王翦应该是那个时候弃兵权得以保全,如果李斯在辅佐胡亥登基以后,也辞相而去想必也能得以平安,但问题是,他这样做还是李斯吗。李斯死于贪婪。死于是一个利主义小人。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