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地会并不仅仅是金庸先生在他的鹿鼎记虚构的艺术团队,而是确有其事,比如后来帮助孙中山先生发起的民国革命的三合会,就是天地会的分支机构。
这就带来今天的话题,原本震撼大江南北的天地会,为什么会流落到婆罗洲?
并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天地会是因何而发起的?它的发起人真的就是传说中的白鹤道人吗?
反清复明发自初衷
对于天地会的发源地,历史资料表明应该在木杨城,时间大约在康熙十三年间,也就是1672年这个时间段,并没有确切的时点标志。
只不过后来在广西发现大量的天地会秘密文件,这就把天地会诞生的时间大大向前提早了几十年,这也就是说,天地会应该在十七世纪初就已经出现在华夏大地。
至于谁是天地会的创始人,一直有几种版本,一个是郑成功创立的红门,后来发展成天地会,再一个就是万云龙创立了天地会,而他的军师就是人称白鹤仙师的陈近南。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两个版本都有着一定的历史溯源。首先郑成功原本就是汉人,这位之所以跑到台湾,是后来被明朝追剿过程中保存实力的一种无奈。
后来,康熙派大兵围剿郑成功的儿子郑经,侧面说明一个问题,这就是作为大明的后人,一直反对并不承认满清对大陆的统治,这就为天地会打上了反清复明的阶级烙印。
天地会诞生记的另一个版本有历史资料支撑,这就是在康熙残酷灭掉南少林的过程中,有几位道行颇深的道人得以逃脱,这其中就有人称白鹤仙师的陈近南。
至于这陈近南为什么举荐万云龙为天地会的首领,资料并没有给出解释。其实我们宁可认为这万云龙只不过是一个形象代言人,而陈近南才是实际的操盘手。
天地会的发展史上有着方大洪等五祖之说,而方大洪等五位其实原先就是抗清名将史可法的属下,后来转投郑成功,而这五位的顶头上司就是台湾参军陈永华,后来改名陈近南。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这陈近南到底是南少林的道人还是有着台湾参军?对于这个问题一直是天地会的一个悬念,一团疑雾。因为这个人物不可能两次出现在天地会的历史节点。
对于这一点,我们姑且可以这样认为,天地会的郑成功说是假借郑成功历史的真实性加持天地会的正统,天地会就是在南少林的僧人们为了反抗满清的残酷镇压的社会民间组织。
正是因为陈近南他们认为应该给天地会赋予更高的境界,所以杜撰出郑成功创立天地会这个情节,而事实上,郑成功的红门实际上就是天地会的一个支派,就像三合会一样。
因此上不管是谁创立了天地会这个民间组织,它的使命就是反清复明。而天地会本身就体现道家的乾为天,坤为地思想,只有借助天地人和这样的境界,才能推翻满清的统治。
颠沛流离华丽转身
作为反抗满清统治的民间组织,天地会在鼎盛期间有着几十万的信徒,这样声势浩大的势力必然迎来清军的镇压,双方的对峙一直蔓延到辛亥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的谭人凤就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提出,辛亥革命的胜利,共和制度的建立。洪门兄弟功不可没,这里的洪门其实就是天地会。
在清军的反复围剿中,福建广东的天地会成员被迫逃往到海外,也就是今天的东南亚地区,这其中的群众领袖就有广东梅县的罗方伯。
史料显示,罗方伯自幼喜欢学文习武,堪称文武双全,只是后来考进秀才之后,仕途上并没有很大的造就,于是怀着一腔热血,为了表达对满清的不满,转而投奔天地会。
罗方伯是人们对他的尊称,这位的原名叫罗方柏。后来罗方伯带领自己的信徒和亲朋好友漂泊出洋来到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开创大业,于是人们尊称他为罗方伯。
罗方伯不仅有着一身的好武功,更是撰写文章的行家里手,这种文武兼备的超常能力,为他以后在婆罗洲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婆罗洲因为盛产黄金和钻石,因此上被华人称之为金山,这个名字并不夸张。罗方伯他们就是根据华人原先的出洋的轨迹,事先就锁定了金山婆罗洲,也就是锁定黄金和钻石。
1772年,罗方伯率领自己的团队从虎门出发,经过琼崖海峡,西沙群岛,先是来到今天的菲律宾,然后穿越赤道,来到金山婆罗洲,也就是今天印尼的坤甸一带生活。
罗方伯他们上岸一看,这里并不是想象那样到处是黄金,反而是一片落寂。很久以来,婆罗洲充斥着前来找金的华人的足迹,这些人不仅生活艰难,而且饱受海霸的侵扰。
面对这一境况,罗方伯组织起同乡会,团结婆罗洲的华人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海盗的骚扰,很快平定了海盗的猖狂进攻,也赢得当地华人的赞誉和拥戴,成为婆罗洲的群众领袖。
平定海盗的罗方伯在当地的影响力如日中天,他的兰芳公司也发展到三万之众,就连当地的土著首领也愿意接受罗方伯的领导。
兰芳公司不仅仅是经济协作组织,更肩负着安全诸多方面的任务。尤其是在反击海盗的斗争中有着闪亮的表现,在东印度公司的武装侵犯中更是大放异彩。
1777年,以坤甸为首都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成立,罗方伯凭借着自己超凡的组织能力和积攒的人脉资源,被推举为大唐总长,也就是后来的坤甸王,人们尊称这位为芳伯。
通过罗芳伯的倾力打造,在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之下,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很快进入鼎盛期。这个共和国的雏形其实就是罗方伯在天地会社会实践中的一种远大理想的现实展现。
兰芳大总制共和国在当时实际控制的面积很大,领土面积已经达到43万平方公里,比后来的日本国的面积多了5万多平方公里,而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就是华南的客家话。
二十年后兰芳大总制共和国的创始人罗芳伯病逝,享年58岁。在罗方伯去世后,兰芳大统制共和国国拓延续近百年之久,成为那个时代最为辉煌的彰显。
今天我们回顾天地会的发展轨迹,对婆罗洲曾经辉煌的兰芳大总制共和国有了更新的认知。其实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旺盛的抗争精神,才是华夏绵延千百年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