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26日黎明,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邓首长直接指挥下强渡了汝河险关,经过两昼夜行军作战,挺进到了淮河渡口。
渡口既没船也没人,看着宽宽的河面,既不知水的深浅,也不知河南岸有无敌情。作为先头部队的第十八旅五十三团为确实掌握情况,派了两个侦察班,泅水渡河进行侦察,又派警卫排和一营一个连四出找船找人。
天已大亮了,众人站在岸边南望,晨曦凉爽的空气中,看着山色、水光、呼吸着稻田的清香,的确令人心旷神怡,倦意顿消。
五十三团团长蔡启荣指着远处山廓说道:“那就是大别山的山脉,东南方向就是我的家乡商城县。大别山是我们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
众人都很高兴地说:“到了,我们胜利地到了千里跃进的目的地,过了河就是大别山。”
大家正高兴地议论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问:“河水有多深?能徒涉吗?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刘司令员、邓政委,蔡启荣忙答道:“侦察排两个班已泅水过河侦察情况,水很深不能徒涉,正在找老乡找船进行调查。”
刘、邓二位首长站在岸边观察了一会,就到渡口岸边的一个棚子桌旁坐下。
这时警卫排几个战士看着团长蔡启荣和参谋长尹萍,面露难色。侦察参谋孟证绪插话道:“光光一条船,没有桨也没有撑竿。”
尹萍指着旁边的草房说:“去抽两条竹竿就行了。”
几个战士把船撑到河中心一试,水深2米,不能徒涉,一营营长周兴体站在河边,不一会儿河水把脚也淹住了。他拿着一根小木棍插在水边看了一会,发现水在上涨。蔡启荣把水深和水涨的情况报告给了刘司令员。
正在这时,参谋长李达也从后边来到草棚,他对刘、邓首长说:“后边尾追我们的敌八十五师已经到了彭店一带,距淮河不到10华里远!”
听到这个情况,众人本来已宽松下来的心情又骤然紧张起来。
这时,十八旅、纵队首长、中原局、野司、直属队及纵队机关、直属及十六旅赖光勋参谋长带着伤病员也陆续来到岸边,河岸拥挤着大批部队。前有淮河阻拦,后有追兵,淮河又成了一道险关。大家都心急如焚。
刘伯承却镇定如常,语气十分平静地询问蔡启荣:“到处都不能徒涉吗?上上下下都试探了吗?找老乡问了没有?”
蔡启荣回答:“渡口试探了,其它地方还没有进行侦测。”
刘伯承果断下了命令:“快去!把上上下下都亲自试探一下,一定要在洪峰来到之前抢渡过去!”
五十三团率先响应这一命令,团长蔡启荣、政委李震宇与作战参谋刘甫荣带着几个侦察员跑步到上游试探,参谋长尹萍和几个侦察员则跑到下游去试探。
在此紧急情况下,能否找到涉点谁都没有把握。刘伯承对六纵政委杜义德和十六旅旅长尤太忠、十八旅旅长肖永银指示:“迅速架桥!”
接着邓政委提出:“刘司令员先过河指挥部队,由张际春副政委同过河掌握部队,由李达参谋长组织指挥渡河,由我在后面指挥阻击尾追之敌。”
刘伯承当即说:“邓政委说了就是决定,大家立即遵照执行。”纵队、旅首长都带着人员去寻找徒涉点和架桥点。刘伯承也亲自下到河边,并上船试探水深。
尹萍向下游走了六七十米时,发现下游200多米处河南较宽,根据他在家乡的经验(他家乡在陕县、平陆两县城之间的黄河渡口上),“河面宽一定水浅”,即令战士任德贵骑马渡河试探水深。
任德贵依言而行,马到河中心时,水深只到马的半肚子。通信员渡河后,尹萍又考虑到马会泅水,水是不是这么深?心里不踏实。他便感任德牵马徒涉回来。
这时李达参谋长也来到了下游,通信员徒涉到河心最深处,水深处还是只到马的半肚,只到人的腰部。
刘司令员、邓政委、李达参谋长和前指的一些同志及纵队旅首长都目睹了这一试探。
刘司令员见到高兴地喊:“下面可以徒涉!不要架桥啦!”
他们都到下游来了。刘司令员问:“小同志,河底是淤泥还是硬底?”
任德贵答:“是硬底。”
刘司令员表扬道:“小同志,这一试探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接着,他回过头来,以总结经验,也是以批评的语气对众人说道:“这里河面宽,水浅流速缓慢,渡口河面窄狭,水深流急。同志们,不能光看渡口,光看渡口会误大事!会害死人!”
邓政委接着说:“越是紧急关心,指挥员越是要动脑子,想办法,多方面亲自试探。”讲完后即令五十三团先行迅速徒涉渡河,然后刘、邓首长让李达参谋长组织大部队马上开始徒涉。
首长们又回到岸边的小棚子里,组织指挥中原局、野司、直属队及纵队机关直属队,以密集多路的队形在标定的地点和路线抢渡过河。
太阳已经出来,正在渡河之际,从西面飞来了两架敌机,一来就对刘邓大军过河部队进行轰炸扫射。刘邓大军冒着敌机的枪弹,迅速抢渡了淮河。就这样,刘邓大军50000余人的大部队转危为安,迅速而胜利地抢渡过了这一淮河险关,长驱直入进入了大别山,把敌人远远地甩在了淮河以北。
就在刘邓大军后卫部队刚刚渡过淮河一个多小时,洪峰便已到来,再行徒涉已不可能。尾追刘邓军之敌八十五师师长吴绍周赶到河边,面对淮河洪峰,遥望刘邓大军远去的方向,沮丧地对天长叹:“共军啊共军,真有命,刚刚过去,水就涨了!”
至此,刘邓大军历经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行军作战,行程千里,战胜了数十万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突破了重重险关,胜利地完成了战略挺进大别山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