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七世纪,“VOC”成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标志,它是VerenigdeOostindischeCompagnie的缩写,或称荷兰东印度公司,普遍被认为是世上最获利的公司。
从1602年起,它垄断了蓬勃发展的香料市场,也开发了新的亚欧贸易路线。
但是这样的成功伴随着压倒性的人命成本。
当荷兰政府创造了公司,政府给了这个组织发动战争的能力,进行外交和在亚洲抢占殖民地。荷兰东印度公司本为赚钱和对抗竞争的欧洲国家。
亚洲市场当时是世上最大的,欧洲对香料有很大的需求。肉豆蔻是最珍贵的。
但是它只在印度尼西亚的班达群岛生长。
如果荷兰官方可以占有肉豆蔻他们的投资者获利丰盛,保证了公司的长期生存,竞争者得不到同样的利润。
然而他们的计划取决于班达人的服从。这正是一些官方像扬·彼得斯佐恩·库恩愿意竭尽全力而保证的。
这是一万五千人的家乡,班达群岛是被村联合会组成的,被富人控制,这些是很有头脑的商人。
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保持着几乎全然的肉豆蔻垄断,用高价卖给亚洲和欧洲的商人。
当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00年抵达了班达群岛,官方和当地的富人们签了一个协议。
这个协议保证了对肉豆蔻独有的权利。
班达人的领导们之前也做过类似的协议,但能够违反协议也没有严重的后果。
荷兰带来了新的威胁。他们为了控制商议和走私,建了堡垒,执意所有的肉豆蔻以低价卖给他们。
很多班达人拒绝了这个要求,造成了关系继续恶化。
接下来的十年里,紧张局势升级,条约被破坏和重新签署。
公司和总督扬·彼得斯佐恩·库恩开始重新考虑新的策略。班达人,一个官员写道,应该“讲道理或被全部消灭”。
库恩认为没有战争就没有贸易。他大举入侵,逼着班达人的领导者们签新文件。但是这次条约不承认班达人的民族主权,反而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
不久以后荷兰官方宣称察觉到一个反对他们的阴谋。库恩利用这一点来消灭反抗。他命令士兵去折磨班达领导者以取得供词。
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公司的士兵发动一场大屠杀。很多的班达人被饿死,或被送到远方的荷兰殖民地成为奴隶。有一些人宁可跳崖也不要投降。
上千人逃走了,整村变成了鬼域。有些幸存者搬移到了别的岛上生活,保存他们的语言和文化。
公司暴力的活动结束后,土著人民只剩下不到一千人,大多数成为了奴隶。
荷兰东印度公司把班达群岛转化成了种植园,引进奴工。这是种族灭绝。
保持了对肉豆蔻的独占事业,公司大大地推动经济发展,贡献了荷兰的黄金年代。尽管佐恩被批评,直到20世纪他仍被看作是国家英雄。
班达岛大屠杀过了400年后,佐恩的雕像还在霍伦城里,尽管移除雕像的压力越来越大。佐恩和荷兰东印度公司带来珍贵的产品,在他们的控制下利润飙升。
历史总是不断重演的,即使现在看不到血与炮弹这种直接的冲突,但其中更深层的“种族灭绝”却在悄然进行。思考的空间就留给大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