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年-1392年,在我国东北部的朝鲜地区出现了一个
高丽王朝,
隋朝时期,隋炀帝曾三次率军攻打高丽,却都以失败告终,难以征服对手,但19世纪的日本却成功征服了朝鲜。
为何同样一片土地,领土面积庞大的隋朝难以征服,而日本却能够征服呢?
隋朝三征高句丽
581年,大定元年杨坚从宇文阐手中接过皇位,在他人的支持下建立隋朝。作为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对自己很有自信,建国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军政和经济改革,在
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基础上
使隋朝很快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大业,国力盛极一时。
等隋炀帝杨广即位,国力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是对他来说,父亲已经完成了统一国家的壮举,如果自己想要超过他,只能对外开疆拓土。此后,他先后带兵击败了契丹、土谷浑等周边势力,让自己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但也为自己埋下了隐患。
当时,高句丽已经成为东北地区较大的国家,占据着辽东大部分。由于害怕隋军突然发动进攻,高句丽
平原王
“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并多次小规模袭击隋朝边境,试探隋朝的态度。
在杨广看来,隋朝在他的带领下已经完成了对西、北、南多族的征讨,国内经济也达到了鼎盛,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大业六年,隋炀帝要求高句丽王入朝进行朝拜。高句丽婴阳王高元十分不满,认为自己和杨广都是皇帝,不应该如此要求自己,便拒绝了。等消息传到杨广耳朵里,杨广非常震怒,炀决定征讨高句丽,教训一下曾经的小弟。
大业八年的三月底,杨广率领超过一百一十三万的兵马,抵达了辽河,准备对高句丽作战。
高句丽的
婴阳王高元也积极整顿兵马,对抗隋军的入侵。两者互相战斗,前期高句丽处于劣势,只能靠着城池进行防御型作战。
隋朝左翊卫大将军
宇文述等九路大军,
在
鸭绿江
以西的地方进行汇合,准备一鼓作气攻打平壤城,结束东征。没想到,渡过辽河时,有30万5千军人,等到返回辽东城时,只剩下2700人,物资储备兵器军械数以万计,也丢失殆尽。
隋炀帝杨广第一次攻高句丽之战遂以失败而告终。
等到杨广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东征时,基本上的状况也大致相同,高句丽面对隋军不能正面抵挡,就固守城池,进行防守,等隋军疲惫撤退再进行骚扰攻击。
隋军也有几次胜利在望,但杨广不知是为何,只要高句丽国王高元一认输,就放松了警惕,让高元再次安然无恙地回去,等高元琢磨透杨广的心理,杨广对他再也无能为力。
日本入侵朝鲜
1588年
,日本太阁丰臣秀吉在武力下基本上统一了日本,为了转移此时即将激化的国内矛盾,以朝鲜拒绝攻明为由侵入朝鲜。
由于刚刚结束国内战争,日军的战斗力经过锻炼,远远超过朝鲜。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一个月内就攻陷朝鲜王京汉城。
朝鲜国王李昖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自己的军队不可能抵抗日本,于是在大臣的指点下北逃义州,向宗主国明朝求援。
从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听说自己的小弟向自己求助,当即便派大将李如松统领4万大军抗倭援朝,取得胜利平壤大捷。
这次战争持续了七年之久,最后终以中朝两国的胜利,日本的失败而告结束。
等到了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后,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统治阶级制定了大陆政策,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
作为日本侵略计划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吞并朝鲜,并用朝鲜作为日本的跳板,继续侵略中国大陆。
当时由于明朝万历年间中朝两国对抗日本的胜利,所以朝鲜还是中国清政府的附属国,与当年丰臣秀吉侵略朝鲜的形势相似。
为了避免重蹈当年失败的覆辙,日本放弃了采取武力吞并的手段,使用外交、政治、经济相结合的手段,利用满清政府腐败没落,执政者懦弱无能的弱点,一步步的吞并朝鲜。
1875年9月,日本侵略者把军舰到朝鲜挑衅,故意制造了“江华岛事件”。第二年,日本以“江华岛事件”为借口,用武力逼迫朝鲜开港,签订《江华条约》。
此时,朝鲜内部迎来重大变革。清政府的无能,和日本政府的强大,让朝鲜
统治阶层产生了一个要求改革的集团,叫做“开化派”,他们反对清政府干涉朝鲜内政,主张向日本学习,走维新之路,幻想与日本进行合作,得到日本的帮助,实现民族独立。
日本统治者听到后大喜,认为这是占领朝鲜的绝佳机会。
1880年,日本在汉城设立公使馆,以此为据点,积极支持朝鲜政府的反对派,干涉朝鲜内政。
当时的日本统治者大力利用这些人,企图建立一个附属日本的傀儡朝鲜政权,在这些人中培养了一大批日本的奸细和叛徒。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军队在朝鲜内部搞了一场政变。而正是这场政变,为日本完全掌握朝鲜奠定了基础。
在朝鲜驻军的日本军队收缴了朝鲜军队的武器,并限制了朝鲜的警察权。当时朝鲜内部的闵妃集团强烈反对日本侵略,准备联合俄国制裁日本,消息泄露,日本统治者十分愤怒,认为她是阻碍,就让日本军队冲进王宫,将闵妃乱刀砍死,并组织了亲日派政府。
等到1903年,日本和俄国之间爆发了战争,日本战胜俄国,并签订了《日俄和约》,条约中第一条就明确规定俄国放弃在朝鲜的全部权益。
从此,日本在朝鲜再没有了对手,朝鲜沦为任由日本宰割的鱼肉。
隋朝失败而日本成功的原因
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虽是在经过长期较为充分筹划和准备的基础上发动的,但由于杨广的战争指导能力不足,而在外征战的军队首领又没有决定权,又是由南向北作战,最终导致失败。
纵观三次进攻作战的全过程,可以明显看出,杨广没有拿下高句丽的原因:
第一,庞大的水陆兵力与后勤供应难以确保,隋军行军缓慢和消耗过重,水陆两军缺乏密切协同。
第二,高句丽在当时的国力强盛,
与那些松散的部落联盟如匈奴不同,高句丽的统治完全借鉴汉地王朝,具备完整的政治、军事体系,动员能力一流。
第三,
高句丽本土作战,虽然主动进攻能力不足,但只要它放弃进攻,转入防守,隋军就只能强攻。高句丽在本土作战中的防御能力是顶级的。
而日本在经历过明朝万历年间入侵朝鲜的战争后,经过一番消化,决定先休养生息。等日本明治维新后,当时的国力处于顶尖水平,军队武器也由冷兵器向热武器靠拢。
日本能够顺利拿下朝鲜的原因:
第一,当时的朝鲜国力衰退,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的它,已经不再是日本的对手。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也让有心反抗日本的朝鲜爱国人士独木难支。
第二,日本的军事实力和朝鲜处于两个极端。日本的武器装备已经和世界接轨,热武器盛行,甚至拥有了铁舰大炮,对比朝鲜的冷兵器和木船,简直是降维打击。
第三,朝鲜内部人士的支持。朝鲜统治阶层在看到曾经的日本如此强大后,分裂出两个派别,主张学习日本的派别在日后成为了日本军队的带路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