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应该是古代臣子的至高荣誉,这代表着他在文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成就,纵观历史,能够做到出将入相的臣子,基本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功臣,像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便是做到了出将入相,三国时期的陆逊也是如此,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都是非常高的,那么唐朝建立和统一过程中,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功臣们,都有谁做到了“出将入相”呢?
说到古代的功臣组合,人们通常会提到汉初三杰,麒麟阁十一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以及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尤其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的很多人,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比如秦琼、程咬金、徐茂公、魏征等等,那么在二十四位功臣中,都有谁真的做到了“出将入相”呢?其实仅有四位做到了,其中两位大名鼎鼎,另外两位却被李世民杀掉了,这到底是这么一回事呢?
大名鼎鼎的两大功臣就是唐朝名将排行榜前两位的李靖和李勣。熟悉历史的人对于他俩绝对是耳熟能详,这里便简单地介绍一下他俩:
李靖是公认的唐朝第一名将,就是在历史长河中也是位列前几的名将,他的舅舅便是隋朝名将韩擒虎,隋朝末年曾在李渊麾下跟突厥作战,后面察觉李渊要太原起兵,打算前往江都去向杨广告密,却被困在了长安,最终李渊占领长安,李靖成为了阶下囚,因为李世民的求情来到李世民麾下效力,跟随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后面协助李孝恭消灭南梁萧铣,并且成功招抚岭南九十六州,武德六年协助李孝恭消灭辅公祏。贞观四年担任主帅消灭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贞观九年平定吐谷浑。去世后坟墓按照卫青霍去病的旧例,将坟墓修成了铁山、积石山的形状,表彰李靖的战功。其中在平定东突厥之后不久,李靖被晋升为尚书右仆射,成为唐朝仅次于房玄龄的宰相。做到了“出将入相”的至高荣誉。
李勣就是演义中被神话的徐茂公,本名叫做徐世绩,隋朝末年的时候加入瓦岗军,在李密兵败王世充后,投降唐朝之后被赐国姓,后面因为避讳李世民的名讳,也就改名成为李勣了。投降唐朝之后,李勣跟随李世民击败宋金刚,参与讨伐王世充窦建德之战,参与讨伐刘黑闼,生擒过徐圆朗。后面跟随李孝恭和李靖征讨辅公祏,李世民继位后跟随李靖灭掉东突厥,担任主帅平定薛延陀,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参与其中,最终在唐高宗李治时期,担任主帅灭掉高句丽,死后享受了李靖的待遇,坟墓仿照阴山、铁山和乌德鞬山,表彰他的功绩。其中李勣是在贞观十七年的时候,被授予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唐朝宰相天团的一员。也做到了“出将入相”的壮举,李治继位后晋升为尚书左仆射和司空。
还有两位凌烟阁功臣也做到了出将入相,他们分别是侯君集和张亮,两人的名气显然没有李靖和李勣大,但是依旧是战功赫赫之辈,只是最后却被李世民杀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侯君集早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逐渐被李世民赏识,不过这个时候的战功不太突出,在李建成和李世民矛盾激化阶段,支持并参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功劳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尉迟敬德并列第一,并且在贞观四年的时候便成为兵部尚书,同时李世民给予他参与朝政的权力,也就成为了唐朝“宰相天团”的一员。
其实侯君集的主要军功都是在李世民继位之后建立的,曾经担任李靖的副手灭掉吐谷浑,后面担任主帅灭掉高昌。只是灭掉高昌之后,私自将高昌国宝据为己有被揭发,虽然被李世民赦免,但是侯君集自认为立下大功却被囚禁,非常不痛快。后面参与太子李承乾谋反,但是却败露了,李世民本想不治他的死罪,但群臣进谏,最终仅处死侯君集一人,赦免了他的妻儿。侯君集虽然“出将入相”,但是结局却很凄惨,但是这也是他自己恃功而骄的缘故。
张亮本是务农为生的贫苦之人,因为隋末战乱参加瓦岗起义,就这样成为李勣的部将,跟随李勣归顺唐朝之后,被房玄龄推荐给李世民,在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矛盾激化时,被派往山东招募豪杰,被李元吉告发图谋不轨,面对拷问紧守秘密,被遣返洛阳,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张亮迎来了生涯的高光时刻。先后担任过很多要职,比如御史大夫、光禄卿、金紫光禄大夫以及工部尚书、洛州都督,被封为郧国公。因为曾经检举过侯君集,因此在侯君集被杀后,被李世民任命为刑部尚书,并且参预朝政,成为唐朝的宰相。不过张亮的军事能力并不突出,早期曾多次面对敌人选择逃跑。
李世民亲征高句丽前,张亮曾多次劝谏,后面被任命为沧海道行军大总管,曾经攻陷过卑沙城,在建安城下面对敌袭临危不惧,大破敌军,这也算是他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了,后面张亮结交巫师,收养子,并且认为谶语“弓长之主当别都”,生出不臣之心,最后被人告发私养义子五百人,有谋反的想法,被李世民处死,后人评价说:
张亮听公颖之妖言,恃弓长之邪谶,义儿斯畜,恶迹遂彰,虽道裕云反状未形,而诡诈之性,于斯验矣。
欧阳修认为:
侯君集位将相私谒太子,张亮养子五百人,薛万彻与狂竖谋,皆死有余责,又何咎哉?
不得不说,按照军功而言,李靖、李绩以及侯君集都是唐朝的名将,他们能够做到出将入相,确实也是实至名归的;张亮虽然军功不高,但是早期对于李世民也是忠诚的,也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人,这个人的特点就是善于行政,这也证明李世民也是知人善用,从他劝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就能够看得出来,但是他的一生已算是符合“出将入相”的标准了。这也是初唐一大批武将不得不羡慕的地方,要知道名气非常大的秦琼跟程咬金、尉迟敬德,都没能完成“出将入相”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