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说起诸葛亮基本上都是半神般的存在,运宠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茅庐就可三分天下,一出山就火烧博望坡大胜曹军,让很多人好奇诸葛亮没出山之前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为什么一出山就能打胜仗?
演义毕竟是演义,演义把诸葛亮塑造成为了一个半神般的谋士,正史之中诸葛亮很少出现在正面战场之上,而是掌管政务为主,主要负责后勤,并且比较著名的赤壁之战和空城计诸葛亮并没有演义中那样重要。
既然问出这个问题肯定是以演义为基础进行分析,诸葛亮没有出山之前的确没有带过兵,也没有打过仗,可诸葛亮身居茅庐之中并不是无所事事的封闭之状。诸葛亮开始到处外出游历,肯定对天下大势有所了解,当时成名战将谋士诸葛亮也是知道的,诸葛亮根据他们经历过的大战来分析这些战将的人格,这也是诸葛亮能一出山就能打胜仗的原因之一。
就演义而言,三国发生的战事基本上都跟兵法有所关联,比如各种阵法,利用天时地利排兵布阵,不管这些骁勇战将如何的排兵布阵都离不开兵法的影子。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一直研习兵法书籍,可以说兵书里面的文韬武略诸葛亮基本上达到了熟记于心的地步,所以诸葛亮在出山之后,看到对方将领的行兵路线,排兵的姿态就可以分析出敌将用的那些兵法战略,诸葛亮自然在兵法之中找到克制敌将的办法。
另外,不管正史和演义诸葛亮并非一介布衣而是名门望族,既然是名门望族对天下名士都会有所交际。诸葛亮相熟之人各个都是文韬武略非凡的人才,他们在平时相聚之时也会探讨天下大事,在探讨天下大事的时候难免会对当时的一些谋士和战将以及诸侯对比一番,自然诸葛亮也对他们的性格了解一二。
在了解这些诸侯及其手下的性格的同时,想必也会对他们经典的战例进行分析,然后自己用所读兵法之书破之,也就是说这些文韬武略的人才们会在一起探讨兵法,以口述的方式来进行攻坚战,慢慢的诸葛亮也就有了一出山就打胜仗的基础。
其实我们从诸葛亮后来北伐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排兵布阵的弱点,就是保守不出奇兵,当曹魏军队兵力分散之时,不进行奇兵穿插各个击破,显然诸葛亮也是被兵法书籍而禁锢,无法活灵活现。
通过以上我们很容易看出演义中的诸葛亮因为在出山之前就熟读兵法,对当时的名将诸侯性格比较了解,加上诸葛亮与好友之间时常以兵法进行交战,自然让诸葛亮有了一出山就能打胜仗的基础。
不过正史中的诸葛亮主要负责后勤,在刘备集团属于文官之首,只不过演义为了故事精彩才安排诸葛亮成为一位军事天才,即便如此也不影响我们对三国的热爱,对诸葛亮的崇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