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雍正在位的这十三年,是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清朝中只有雍正跟着他爹康熙做了点明君该做的事。
雍正之所以能够成为明君,是因为他在任时的努力改革和对贪污腐败的治理。尽管雍正的手法可能粗糙了一些,但是确实非常有用。
他为了完成新政,任用了六位重要人物,他们都是谁?他们又为雍正做了什么?
康熙晚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
这场风波从皇帝身边产生,然后一路蔓延到了整个朝廷,乃至全国地区,甚至连西藏的人都涉及了。这场风波便是让整个清朝都差点结束的“九子夺嫡”。
康熙一生有着许多孩子,但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他的皇位继承人应该是嫡长子胤礽。康熙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在胤礽还不到一岁时,他就已经将他立为太子。
可是嫡长子继承制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不能确定这个嫡长子,到底能不能胜任皇帝这个位置。
而这个缺点在胤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虽然是太子,还做了监国,但是他却根本没有学到康熙的本事。他只学会了该怎么当贪官,而且还愈发肆无忌惮。
康熙最终还是废掉了这个无能的太子,而这也就给了其他皇子们一个机会。
皇子们开始争夺皇位,一共有九位皇子参与,这就是“九子夺嫡”的由来。
这场皇位争夺战非常激烈,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由于太子的选举还涉及朝中大臣们的支持,因此这场风波也就蔓延到了朝廷里。
随着康熙皇帝的驾崩,九子夺嫡也迎来最终的结局,康熙最终选择了皇四子胤禛。
康熙当初将胤礽废掉时,他其实心里很不情愿。胤礽的母亲是康熙最爱的皇后,因此他对胤礽非常宽容,甚至可以说是纵容。
但是当胤礽让康熙忍无可忍时,康熙还是废掉了他。绝对不能让这样一个人当上皇帝,否则大清江山就要毁在他的手里了。
康熙觉得,下一任继承人肯定要让大清变得更好,于是他选择了最适合的胤禛。
雍正登基之后,果然没有让他的父亲失望。
他刚一上任,便开始处理前朝留下的积弊,夜以继日地处理朝廷事务,同时以雷霆手段开始整顿吏治,之后又推出了改革的新政。清朝在他的把控下越来越好。
而经历了这么多之后才上位的雍正,身边肯定也有几位支持者,其中最重要的人有六位,他们全都是在九子夺嫡时期,便开始支持雍正的人。
如今雍正当上了皇帝,他们自然也成了雍正身边的重臣。
张廷玉和年羹尧是雍正手下的文武双臣,他们两人在康熙时期就已经是朝中重臣了。
康熙还在世时,张廷玉便是他身边最好用的秘书,毕竟这种申论满分的官员可不好找。
而且张廷玉也很聪明,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深受康熙的喜爱。
张廷玉在九子夺嫡中,并没有很明显地支持某位皇子。因为他知道,这件事就连康熙都很难决定,更别说他们这些大臣了。
一直等到康熙去世那天晚上,当着几位官员的面,宣布皇四子胤禛继承大统之后,张廷玉才开始坚定地成了雍正手下的人。
雍正即位之后,朝廷里的奏折数量倍增。若不是有张廷玉在旁协助,雍正恐怕还得再早死几年。
张廷玉每天跟着雍正处理那么多政事,也是被累了个够呛。
直到雍正去世的那天,张廷玉早起上班,发现了已经不省人事的雍正。
其实张廷玉在雍正身边,不仅是雍正的秘书,还是他的谋臣。
有些时候,雍正会因为一些政策的细节而烦恼,而见多识广的张廷玉经常会给出关键的建议。
雍正时期颁布的新政,几乎每条政策的制定都有张廷玉的参与。
而年羹尧更是雍正的宠臣,他本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后来得到康熙的赏识,成功出使朝鲜。回来之后他便被任命为四川总督,成为了封疆大吏。
不久之后,雍正迎娶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羹尧也就成了雍正的小舅子。
在康熙驾崩前夕,康熙将皇十四子胤禵任命为大将军王,让他前往西北驻军。
因为这件事,胤禵也就成了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但是在康熙驾崩之后,登基的却是胤禛。雍正担心他弟弟胤禵会带兵造反,因此他派遣年羹尧去做了一件大事。
在雍正登基之前,年羹尧便已经被雍正提醒:要小心大将军王。于是年羹尧将兵力全都集中在了北边,万一胤禵有什么动作,年羹尧就是唯一的屏障。
不过幸好胤禵并没有做那种事,不过雍正之后很快便把胤禵的兵权下掉,调回了京城,而接替胤禵位置的,正是年羹尧。
后来新疆发生叛乱,年羹尧被雍正任命为“川、陕、甘、云”四省总督,带兵前往平定叛乱,而后大获全胜,从此更加被雍正看重。
但是年羹尧逐渐迷失了自我,行为越来越猖狂,最终因为被雍正猜忌而被赐死。
李卫和田文镜二人,都是雍正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李卫刚开始只是五品官,而且还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
但是由于李卫的政绩极为突出,被雍正举荐给了康熙。后来雍正即位之后,李卫再次被提拔。
李卫虽然不识字,但是他办起事来却是一把好手。
在雍正推行新政期间,李卫正在河南担任巡抚。他最先响应雍正的号召,开始在河南实施新政,并取得不错的效果。河南巡抚李卫因此成了全国官员学习的榜样。
除了积极响应雍正的新政,李卫在处理贪腐和整顿吏治时也绝不手软。
他将河南全部的官员都审查了一个遍,但凡是有贪污行为的,全都没有放过,按照法律给出了相应的惩罚。
李卫担任浙江总督的时候,恰逢浙江连年出现科举作弊事件。雍正大怒,禁止了浙江举办科举的资格。李卫虽然不识字,但是他非常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因此他联合全省的学子,联名上了一封认错书,这才获得了雍正的原谅。李卫也获得了浙江全体学子的爱戴。
而田文镜也是雍正发现的一位好官,他本是康熙早期的一名监生,后来当了一名基层的县令,他在县令的位子上一待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后,田文镜在偶然间被康熙发现。康熙觉得他的历年政绩都还不错,便提拔了他一番。也就是在这时候,田文镜与雍正相识。
雍正即位之后,很快便把田文镜提拔了上来,让他负责对贪官污吏的惩处。田文镜因此处决了不少贪官,也被冠上了一个酷吏的名号。
但其实田文镜也不过只是一个秉公执法的人,只能说贪官太多了。
除了手下的官员,雍正身边还有两位弟弟,他们也是雍正的得力助手。
首先要说的就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
胤祥在之前深受康熙的宠爱,但是后来因为给废太子说话,说话太重而被康熙重罚了一次。
胤祥与胤禛原本都是支持太子的,但奈何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雍正只能自己夺来了皇位。
而在雍正登基之前,胤祥就曾经多次帮助雍正脱困解围。由于之前在军队里待过,因此胤祥在军中的威望很高,不少的军官将领都曾是胤祥的手下。
雍正登基之后,立即就给自己的十三弟升官加爵,在雍正一朝没有人比胤祥地位更尊贵了。
一般的大臣也许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胤祥更高一级,雍正跟自己这位“常务副皇帝”也得商量着来。
胤祥跟着雍正办事,也是被累得够呛,去世得比雍正还早。
雍正本来身体就虚弱,在得知胤祥的死讯后,差点没跟着一块上了路。当时他连遗诏都写好了,可见那时情况之危急。
雍正登基之后,为了避讳,将所有胤字辈都改为了允字辈,唯独胤祥,在下葬时仍然使用了胤字。
除了胤祥,雍正还有一位弟弟也非常支持他,那就是皇十六子允禄。
允禄并不参与政治,他比较喜欢搞点学术类的东西,尤其喜欢数学,而且喜欢乐律,还被康熙亲自指导过。
雍正登基之后,将他过继给了自己的叔叔,承袭了庄亲王的爵位。
允禄虽然不擅长政事,但是他精通数学。雍正在制定新政时,常常需要进行大量运算,这时候便需要允禄登场了。
雍正在即位之前,他和允禄的关系很好,经常在允禄的府上过夜。
雍正虽然被称为“清朝最严酷皇帝”,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官场环境如此,雍正不得不如此行事。
当然,雍正在上任之后的功绩也不可忽视,他能有这些功绩,离不开上面这六位的支持。这几位的命运和结局不同,但是他们都算得上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