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长安城。
紧张的局势笼罩着整个皇宫,李世民站在血腥的殿堂之中,手中的长剑滴落鲜血。他刚刚亲手结束了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的生命。
这是一个被称为“玄武门之变”的时刻,一个将改变整个唐朝历史进程的时刻。
随着太子的倒下,李世民急匆匆赶到大嫂玳姬的宫殿,他的心情复杂而矛盾。他一脸喘息,目光中透露着霸道和渴望,毫不犹豫地将大嫂按在床上,声称:“从了我,我会比大哥更疼你!”
玳姬痛哭流涕,扭过头去,抽噎着说:“等等!那你先答应我一个要求!”她的声音中透着哀求和坚定。
穿越历史的光阴,回望公元626年的一个夜晚,在玄武门之变的阴影笼罩之前,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齐聚家宴。
那个时候的玳姬,作为李建成的宠妃,身着华美的宫装,陪伴在李建成的身边
,笑语盈盈,俨然一副娴淑端庄的模样。
她劝酒作乐,妩媚的眼神透着浓浓的媚惑。这个夜晚,她红颜弱水般演绎出一幕幕情感纷争,与权力之间的角力在宫廷中上演。
李世民的眼神早已被玳姬吸引,她的美丽和聪慧如同明灯照亮了他内心的深处。
玳姬的玲珑身姿和迷人眼眸让她成为长安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的视线总是不自觉地追随着她,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引力吸引着。
细细长袖轻拂,玳姬优雅地走到李世民面前,她那双媚眼如湖水般清澈,透露出浓郁的情意。她亲手为他斟上一杯酒,指尖轻轻碰触,如同柔风拂过,带来一丝心头的悸动。
李世民不由自主地感到心头一阵酥麻,仿佛被爱神之箭射中。
玳姬含羞带笑,再次递上酒杯。
李世民接过酒杯的瞬间,他意外触碰到她纤纤玉手,温润的触感犹如融入了她的柔情。
玳姬的羞涩和娇媚仿佛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令李世民心中的渴望变得更加强烈。
然而,正当他准备端起酒杯,品味这一刻的甜蜜时,旁边的老臣突然拉了一下他的衣袖。
老臣小声警告李世民:“小心此酒!”
李世民的心头一震,他立刻警觉起来,冷静地看向玳姬,仿佛要从她的眼神中寻找答案。心中的警铃响起,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警惕。
在老臣的提醒下,李世民突然间明白了一切。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场宴会或许并不安宁,他必须采取行动,否则迟早会落入太子的陷阱。这一刻,他的心中燃起了一股决然的勇气。
公元626年7月2日的一天,夜幕低垂,李世民决定揭开权谋的面纱。
他进宫告发太子和齐王染指后宫的罪行,父皇李渊大怒,立即传旨让太子和齐王立刻入宫接受处罚。
于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骑着马急速赶往宫内,却在玄武门遭到了突如其来的伏兵袭击。
突然间,李建成和李元吉被伏兵捆绑,一时间不知所措。李世民迅速射出两箭,命丧当场,血洒玄武门前。这一切发生得如此迅速,就连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没有来得及弄清发生了什么。
李世民并未与属下庆祝,也未去见父皇,他径直冲向东宫。
他闯入了玳姬的宫殿,激动的李世民的目光中带着股决绝和坚定,宫中的宫人们被他的气场震慑,纷纷慌张离去。
玳姬预感到不祥的氛围,手中的刀闪烁着寒光,她试图威胁李世民,然而在李世民的目光下,她感到一股无法抵挡的压迫力。
李世民夺下刀,将玳姬强行按倒在床上,他用霸道的声音说道:“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人,我会比大哥更加疼爱你!”
玳姬的眼眸中充满了悲愤,痛苦的泪水夺眶而出,她咬着牙,语气中带着一丝咬紧的决绝:
“李世民,你又何德何能,将太子置于何地?你不怕遭受报应吗?”
李世民将玳姬压得更紧,他感受到她身上传递出的坚毅和愤怒。他坚定地回答道:“我不惧怕报应!我这么做是迫不得已,若不是我杀他,就是他杀我!”他的声音中透露着坚决和无畏。
然而,玳姬却舔了舔嘴唇,咬破了舌尖,口中带着一股血腥的味道,她言语中充满了悲愤和坚毅:
“等等,你必须先答应我一个要求!放过太子的孩子们!”
她的声音响彻宫殿,坚定地如同一块不可动摇的磐石。
李世民的动作稍稍停顿了一下,他看着玳姬,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和思索。然后,他含糊地回答道:“好,我答应你。”
然而,当李世民转身离开玳姬的宫殿后,他却将之前的承诺抛之脑后。
他并没有兑现诺言,而是将太子的孩子们全部杀害,斩草除根方能永绝后患。
李世民继位后,尽管心里始终牵挂着玳姬,但他面对朝政繁忙,以及宫廷的种种规矩和现实考虑,始终没有能够给予玳姬一个合法的名分,让她成为自己的皇后或嫔妃。
也因为这个原因,虽然玳姬成为了李世民的女人,并为他生下了高阳公主,但始终没有得到任何名分封赏,而她对李世民的欺骗也始终怀着深深的仇恨。
委身于仇,夫亡子死,无力报仇,甚至还生下仇人之女,日复一日,
玳姬的心灵在痛苦中扭曲,她的思绪变得混乱,她的情绪不再受控制。
玳姬时而陷入幻觉,时而言行失常,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恶梦之中。她开始对周围的人和事失去了分辨能力,以至于连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意识和存在。
最后,精神失常的玳姬在生下孩子之后就被关在冷宫之中,而其女高阳公主则是在李世民愧疚与补偿中得到了帝王的加倍宠爱,甚至纵容。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否认李世民采取的手段,
他通过杀害亲兄弟,迫使父皇退位,夺取了皇位。
这样的行为显然是违背伦理和道义的。
尽管如此,但是我们也不能否定李世民的才华与成就,他开创了贞观之治,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使唐朝逐步走向繁荣。他重视文治,并积极引进各方才俊,促进了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值得被后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