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秦始皇陵墓中还藏有大量的奇珍异宝。
今天,笔者要说的是剑,估计除了兵马俑,最震撼的就是出土的青铜剑和越王勾践的佩剑有的一比。
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秦始皇陵墓里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一批青铜剑,这一批青铜剑共有19把,长度为86公分,剑身上共有8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8个棱面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
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
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大家都知道,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合而成的青铜合金。
其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
比如说,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
由此,可见事实上,关于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绝不是秦始皇时代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