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兴汉室 孤忠难回天
——概说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核心和领军人物,其尽忠报国九伐中原的壮举虽然历来褒贬不一,但确实为蜀汉政权壮了不少声色,使后三国时代不至沉闷枯燥。
一、文武双全,智勇足备,出色的表现令人瞩目,深受诸葛亮的喜爱和器重。
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他在天水保卫战中闪亮登场,脱颖而出,两次识破诸葛亮的计谋,针锋相对挫败了蜀军诈取天水的计划,并指挥军队击败了赵云、关兴、张苞等名将,包围诸葛亮逼其骑马逃出围困,其表现耀人眼目,引起诸葛亮的高度重视,宁可以放跑魏国驸马及魏军统帅夏侯楙这样的重量级角色为代价,设计逼迫姜维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乃以诚意召降,并将其作为自己学问和事业的接班人加以培养,许诺将平生所学向其传授,足见诸葛亮对姜维的人品、能力和成长潜质的看重和喜爱。
姜维也确实不负诸葛亮所望,在其领导的六岀岐山军事行动中几乎无役不与,且都有不俗的表现。在西平关诱敌破羌兵;蜀军顿兵陈仓,久攻不下,进退两难之际,他提议放弃强攻,改道袭取岐山,并向魏军统帅曹真写信诈降,在斜谷道诱伏歼灭了中护军大将费耀为首的五万人马,给以魏军沉重打击。姜维因此成为诸葛亮的亲信将领,多次担任先锋、主攻、护卫、断后等重要、艰巨任务,每次都出色完成,深得信赖和倚重。诸葛亮在临终将平生研究所著兵书及连弩之法全部传授给姜维,不但表示尽传其衣钵,且暗示将自己毕生致力的恢复中原,重兴汉室的未竟事业托付给了姜维。
二、继承诸葛丞相遗志,沉重的使命感使其知不可为而为之,九伐中原谱壮歌。
姜维是一个情商非常高,且有强烈责任感的事业型人才,在诸葛亮去世后,他深感先师对他的托付之重,立志继承丞相遗志,主动把“克复中原,兴复汉室”作为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冲破反对、阻挠等阻力,坚持出兵伐魏。在他的领导下,蜀汉军队九次进攻魏国,客观评价,姜维的确是一个难得的智勇双全人才,但其在智谋运用上较之诸葛亮、司马懿大为逊色,难以比肩而立;勇武方面也未能跻身一流战将,在统帅能力方面也非特别出色,在他主持的历次对魏作战中,从没有象诸葛亮出岐山那样有声有色,成果斐然,能引起魏廷高层的震动,且基本上败多胜少(获胜的战役计有洮水大捷、长城败司望、岐山斗阵夺九寨、坛山谷设伏败邓艾等几次规模有限的胜仗),且有诸如牛头山、铁笼山、段谷等数次表师惨败,甚至仅以身免,给蜀汉造成重大人力、物资的损失,使赢弱的蜀汉政权和经济雪上加霜,以致士气隳落,军心动荡,民怨沸腾。除了对其忠诚、志气和雄心致以敬意、嘉许外,对军事领导能力、指挥才能和谋略均不堪给予过高评价。
三、性格偏执,情绪暴躁,刚愎自用。
与乃师诸葛亮作比较,姜维不仅体现为能力上的不逮,更表现出诸多不成熟乃至性格上的缺陷,全无孔明的从容、儒雅、指挥若定的风范,而是喜怒外形,逡急暴燥,动辄大惊大怒,一旦不达目的就暴怒失控,冲上去拼命(如三箭射敌不中,自折其弓),全无大将军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沉着稳重,非常情绪化。在内部关系处置上,姜维喜欢坚执己见,乾纲独断,很少与人协商,沟通说服,求同存异。即使征求意见,一旦与己意不合乃至矛盾,辄表现出强烈的排斥意识,往往断然拒绝,很少通融妥协。
与魏国相较,蜀汉在各方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这也是当年以诸葛亮之足智多谋,韬略之出神入化,六出岐山而功业不逮的根本原因。蜀汉的一些有谋之士从一开始就对姜维的伐魏行动持有异议,质疑和反对之声不绝于耳,姜维以“受丞相遗命,尽忠报国以继其志,虽死无恨”为由,从不理智面对现实,一力坚持出兵攻魏。随着多次用兵劳而无功,损军伤财,国家经济和民力难堪重负,怨声四起,人们对伐魏的前景、对姜维的军事能力都严重质疑,不但朝廷中以谯周为首的官僚激烈反对,就连军中资历最老,一直战斗在伐魏一线的廖化等将领也失去了信心,认为“连年征伐,民心不安”。姜维面对这种孤立的局面,不是冷静客观地分析形势,检讨自身,调整策略,依然倔强地以继志忠君为旗帜,强力推动继续对魏战争,展现岀强烈的刚愎作风,从而招致更多的怨谤,使自己陷入了孤家寡人的被动窘境,也给后续的军事行动造成诸多困难,难以取得预期成果,前景堪忧。
四、忠孝双全令人敬仰,巧计成空徒留叹息。
姜维品格为人称道,“奉母至孝,郡人敬之。”这种品性外延为尊师、忠君。对恩师诸葛亮,他发自内心敬佩感恩,亦师亦父的深厚情感使其竭尽忠诚,在恩师身后,他一直以其为楷模,把继承先师遗志“克复中原,兴复汉室”作为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目标,而且坚定笃信,百折九死而不悔。在对蜀汉朝廷方面,姜维极尽忠诚,无论后主多么昏庸懦弱,无论奸宦弄权掣肘,甚至造谣中伤,从末动摇他忠君报国的志向。当魏延争权作乱时,他坚定地站在朝廷立场上,积极平息动乱。在恩师遗命的激励下,他不顾强大的反对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义无反顾地向魏国发动一次次进攻,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当他明白自己身处险恶之境时,才接受郤正的建议,引军到陇西沓中屯田避祸,但其内心仍在于休养军力,积蓄资财,等待有利时机继续征伐魏国。即使在魏国五路大军犯境,汉中失守的危局下,姜维依然信心不减,浴血苦战,最终退到剑阁要塞,苦撑危局。出乎意料的是,邓艾出奇兵偷度阴平小路,袭入蜀中腹地,后主献城投降,并传命令其率军降魏,众将闻讯怨恨,“以刀击石”,“啮唇出血”,群情激愤。姜维此时却异乎寻常地冷静,审时度势,定下降会复蜀的秘计。他引军出关向钟会投降,对其大加恭维,取得钟会的高度信任并引之为臂膀,让他仍领旧军。姜维乘机挑拨钟会与邓艾的关系,使其矛盾激化,挑唆钟会诬陷邓艾谋反,致使邓艾父子被槛送京师问罪,除掉了一大敌手,为复国大计清除了一个大障碍。姜维进一步煽动钟会的野心,建议他据蜀地割据自立,唆使他囚禁魏国将领并欲全部坑杀,实质上是借机削弱钟会实力,为复蜀汉创造条件。就在其一步步推进,即将接近成功的时刻,不料消息泄露,魏军内部兵变,攻杀钟会,姜维力战不敌,抱憾自杀,为国殉身。姜维苦心孤诣策划的这场瞒天过海的宏大复国大计,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具智慧的最高谋略,可惜功亏一篑,“巧计成虚话”,令人扼腕叹息,也为姜维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谢谢关注 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