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元年(1616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喇登基为汗,设了四个贝勒,这四位贝勒分别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以及四贝勒皇太极。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
命四大贝勒按月分直,国中一切机务,俱令直月贝勒掌理,
也就是说四位贝勒按照月份轮流执政,可以看出来这四位贝勒地位相当,权力同等。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了大汗的位置,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执掌朝政,这也是清朝的四大贝勒时期。四位贝勒合称为和硕贝勒,
共议国政,各置官属。
四大贝勒之首爱新觉罗·代善,满洲正红旗人,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次子,统领满洲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明朝以及蒙古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因其作战勇猛,获赐称号“古英巴鲁图”,意为勇士之最,清朝也只有代善获得过这一称号。
爱新觉罗·代善
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的主持下,众贝勒拥皇太极继承汗位。
天聪九年(1635年),代善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崇德元年(1636年),代善被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又被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代善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为了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也就是康熙的父亲顺治。顺治五年(1648年),代善病逝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六月(1671年7月),追谥曰烈。乾隆十九年九月(1754年10月),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正月(1778年2月),配享太庙。
二贝勒阿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的次子。努尔哈赤年间,曾经参与萨尔浒、灭叶赫、克沈阳、辽阳等战役;皇太极时期,统兵攻打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求和,战功赫赫。
爱新觉罗·阿敏
天聪四年(1630年),由于阿敏弃城投降,皇太极大怒,召诸贝勒共议阿敏之罪。罪状除了此次弃四城之外,还有心怀异志、当年在朝鲜谋求自立等等。廷议阿敏死罪,皇太极改为幽禁,仅留庄六所、园二所、奴仆二十,其余财产归济尔哈朗。阿敏有子六人,除了爱尔礼获罪而死之外,其中五人皆有爵位。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五子,统领正蓝旗,年少时跟随努尔哈赤征伐乌拉部,英勇善战,连克六城。
爱新觉罗·莽古尔泰
天命元年(1616年)四月,受封为和硕贝勒。天命四年(1619年),参加了萨尔浒大战,先随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全歼明总兵杜松所率的六万之军,又南下歼灭刘綎[tīng]部四万余众。天命五年(1620年)受命追袭明军,直至浑河。天命十一年(1626年)攻击喀尔喀巴林部,独自率兵渡河,斩俘甚众。太宗即位后,数次进攻明军,屡立战功。
天聪六年(1632年)莽古尔泰逝世。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
第四位就是皇太极,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难看出,四大贝勒除了登上汗位的皇太极以外,剩下的三位贝勒尽管纵横一生,最终结局却都不太好,令人唏嘘,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伴君如伴虎”这一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