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词人。他是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同为豪放派的还有北宋的苏东坡和当时同样有心报国却同样报国无门的陆游。他的词可以说每一篇都豪气冲天,每一篇都充满着杀气。可是谁又能想到本该是握刀的他却只能握着毛笔在这笔墨纸砚间尽情的挥洒着他对侵略者的仇恨,可是谁又能理解他的痛苦呢?一个年纪轻轻便一身武艺,却不得不放下刀剑用笔墨来代替刀剑。回顾历史有文人弃笔从戎投身军旅报效国家的,而他却要弃武从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辛弃疾来扒一扒他的故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因此我们后人也常称其为稼轩先生。他出生时,北方就以被金人占领。而他的先人和金人也有不共戴天之仇外加上少年时期的辛弃疾目睹了北方统治下的金人是如何欺压北方的汉人,这一幕幕更令他咬牙切齿,坚定了他立志抗金,光复国土的愿望。
绍兴三十一年,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在无可逃避的情况下被迫反击,宋金和平了十几年又重燃战火。而此时的金国后方,因为被金人压榨已久,趁金人大举南侵,后方兵力空虚之际,北方汉人大规模的爆发起义。而稼轩先生就是其中一支部队都领亮大举南侵。南宋在无可逃避的情况下被迫反击,宋金和平了十几年又重燃战火。而此时的金国后方,因为被金人压榨已久,趁金人大举南侵,后方兵力空虚之际,北方汉人大规模的爆发起义。而稼轩先生就是其中一支部队虚之际,北方汉人大规模的爆发起义。而稼轩先生就是其中一支部队的领袖,时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不久之后他加入了耿京率领的起义军中。
天下大势风云突变,海陵王完颜亮在采石之战中被南宋名将虞允文击败。之后更是因为惹了众怒被手下杀害,而北方金国已另立金世宗为帝。而此时的辛弃疾正和南宋朝廷联络希望回归南宋,就在他归来之时听到首领被手下叛徒杀害。他即刻率领数十人冲进几万人的军营中捉拿叛徒,这在现代人看来都是疯狂的行为他却成功了。叛徒被捉拿归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辛弃疾成为了起义军的领袖带领着旧部回归了南宋小朝廷。
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回去就再也没有机会握刀枪去和金人拼命了。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南宋朝廷之上对金人那种畏敌如虎的表现。他那满腔豪强却只能在笔墨之中发挥。
他天生豪迈再加上力主北伐。可是就是因为这两点让他在南宋的仕途并不顺利,当时的小朝廷主和派弥漫整个朝堂,再加上当时的南宋朝堂上特别看不起从北方金人南下投奔南宋的人,这几点使得他之后几十年在南宋的官职并不高。之后更是因为被弹劾,他长达二十多年在家闲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只能写在诗词上面。
晚年时,时任南宋权相韩侂胄启用主战派人士,已年迈的辛弃疾不顾身体疾病。可惜他再一次失望了,这只是韩侂胄为捞取政治资本而进行的一场赌博。尽管辛弃疾等许多有识之士劝他切不可冒进,可那志大才疏的韩侂胄无奈之下就是听不进去。(开战前辛弃疾建议先取山东陕西斩断金人的两翼,当年的刘裕和之后的朱元璋北伐也都是这种套路。)最终才有了开禧北伐的惨败,南宋又一次割地赔款,而那韩侂胄更是因为此事而身首异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一句词讽刺的又岂止是刘义隆呢,事先没有做好完全准备就轻率北伐,等待的不是失败又是什么呢。
以上就是辛弃疾那波澜壮阔的一生,可以说他的一生都在为杀敌报国为己任。可是希望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南宋小朝廷惧怕金人已经是到骨子里了。而他的满腔才干也只能发挥到了笔墨之间,而和他一样遭遇的陆游也是一样。但是也正因为此却诞生了一位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好像就是因为他才让我们高中生活背了这么多书吧。当他的生命走到尽头之时,他想的还是杀贼报国。可惜上天没有再借他五百年,这就是辛弃疾,讲到此小伙伴们有什么想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