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诚请辞远征军司令,蒋介石不批准,二人写信互怼,差点撕破脸
创始人
2025-07-29 03:03:17
0

1943年11月23日,就在中国远征军已经准备就绪,欲在1944年初反攻滇西和缅甸的时候,远征军高层的人事却突然发生了变动。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陈诚突然以胃溃疡出血为由请辞,蒋介石虽然未予批准,仍然保留了陈诚总司令的职务,但同时又任命当时正在成都赋闲的原第1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代理远征军司令。

临阵换将,兵家大忌。消息一经传出,引起重庆各界的普遍猜测,难道是陈诚失宠了?

卫立煌和陈诚虽然都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但要论受到蒋介石信任,卫立煌远不如陈诚。况且,卫立煌正因“亲共”被蒋介石罢免了战区司令长官的职务,褫夺了上将军衔,已经属于不可靠的人物。放着自己最信任的人不用,反而启用一位“亲共”分子,蒋介石难道就不怕卫立煌把远征军这样一支全副美式装备的的精锐之师给拐跑了?

陈诚真的是因病请辞吗?

要说有胃病,久历戎行的军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一是条例规定吃饭的时候必须要快,二是吃饭不及时。平时还好说,一旦遇到战事,吃了上顿,下顿还不知道啥时候吃呢。因此,军人们吃饭总是狼吞虎咽,久而久之,就得了胃病。

陈诚久历戎行,有胃病不奇怪,但是陈诚此时已经是方面大员了,即使是战时,身边的保健医生一类的医护人员肯定少不了,似乎不应该出现这种胃病大出血的状况。更重要的是,陈诚是一位爱抓兵权的人,当年为了抓兵权吃相极为难看。如今他执掌最为精锐的远征军,又是即将要反攻的紧要时刻,在这个关键且又敏感的时期突然请辞,难道就没有临战脱逃之嫌?

而且,在1943年,蒋介石已经有意培养陈诚在军内替代何应钦,之所以把陈诚派到远征军任职,其目的就是为了树立陈诚在国际上的名望。为此,蒋介石不惜向陈诚交底:

“我派你往远征军,乃是要希望你立业成名”

蒋介石之所以这样用心良苦培养陈诚,有着三个原因:

其一、陈诚虽然号称名将,但是指挥作战的能力确实不咋地,所谓的名将称号那都是大家吹捧出来的。而远征军此时是国民党军队最为精锐的部队,无论在训练上、火力上都远超国内其他部队,向滇西、缅甸发起反攻,胜利是必然的。此时把陈诚派到远征军,就是去捞取功劳的。

图片来自网络

其二、陈诚过去为了争夺军权,在军内得罪了太多的人。他又不像何应钦那样在黄埔系中拥有普遍的人望,如果此次远征军获胜,陈诚就能在国际上奠定名将的地位,为日后成为国民党军中的第二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三、远征军出国作战不同于在国内,是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这就需要司令人选必须要资格够,对蒋介石绝对忠心,而且还要爱国,在关键时刻要维护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在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中,顾祝同、刘峙的能力不足,蒋鼎文刚因豫湘桂大溃败被罢黜了军职,卫立煌又因“亲共”不被信任,因此,这个远征军司令的职务也只能是属于陈诚。

陈诚也深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和蒋介石对他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在赴任之前和履职时,当蒋介石询问他胃病的时候,陈诚总以小毛病,不会影响作战推托过去。可没料想,就在大战即将爆发之际,陈诚却突然因病要请辞,这不得不令蒋介石恼火。

那么,陈诚究竟是因为什么临战请辞呢?

从这个期间蒋介石与陈诚二人的通信中我们可以感觉到,陈诚绝非因病请辞,而是另有原因。

其实,在远征军要反攻滇西和缅甸一事上,陈诚和蒋介石之间是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的。

陈诚认为,远征军虽然是在盟军提供武器装备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远征军要完全服从盟军的调遣。因为盟军的武器装备不是这么好拿的,它是建立在中国军民付出了绝大的牺牲,拖住了日军的主力,使其不能调动到以美国为主力的西太平洋战区作战为代价换来的。因此说,盟军动辄以停止美援为要挟要求中国军队赴缅甸作战的做法是不公平的。而且,在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进入缅甸作战时,由于英军的敌视和极度不配合,造成中国军人伤亡巨大。这一切都使得陈诚对远征军反攻缅甸持一种反对态度,再结合远征军中存在的一些丑陋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做出了反攻必败的结论。

既然是一场毫无胜算的战役,那陈诚请辞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蒋介石则认为,此次派兵赴缅作战的情况和第一次截然不同,虽然此时国内战场的压力很大,自己也对盟军以美援为要挟逼迫自己出兵的做法极其反感,但此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盟军的战局已经由1941年~1942年的被动中逐渐扭转了过来。兼之第三次长沙大捷使得中国军队在国际上赢得了极大的名声,如果此次远征军出征能够再次获胜,将会使中国在国际上四强的地位愈发稳固,这将会使中国在战后参与到国际秩序的制定并获得极大的利益。

像陈诚在反对意见中所提到的远征军中存在的一些丑陋的、不合理现象,蒋介石早就心知肚明,但要和日后可能会获得的利益相比,这一切都不算什么。

在这个意义上说,陈诚的反对意见是站在战术实施的层面上考虑的,而蒋介石要派兵赴缅作战是站在战略的层面上考虑的。

但陈诚却并未正确理解蒋介石的心思,或者说他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因为他害怕由于远征军的中倾轧造成自己指挥的反攻失败,造成国军将士大量伤亡,使自己“名将”的名声不保。

鉴于此,在1943年的9月,陈诚第二次向蒋介石请辞。

对于此次的请辞,蒋介石勃然大怒,在他看来,陈诚再三请辞的做法,是无道义、无胆气,只顾个人成败荣辱,对国家大计方针视若无睹的骄兵悍将行为。

这种评价在蒋介石和陈诚几十年的交往中,尚属首次。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且,蒋介石还在给陈诚的手谕中说道:

“关于远征军事,凡你所要求者无不遵你意旨照办;于我个人,无论公私,我以为已到至极地步……你的命令、你的意旨,无论上官与政府非绝对服从无条件接受不可,这种行动态度究竟为何种态度行动,我想已往军阀亦绝不出此。”

在蒋介石看来,为了能够让陈诚在远征军司令的位置上坐稳,自己可谓是做了能够做到的一切,只要是陈诚的要求,自己都尽可能的满足。陈诚提到的国民党军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根本无法一蹴而就来解决,现在陈诚竟然拿这个来作为请辞的理由,就是托辞。

面对蒋介石的怒火,陈诚开始反驳,他先是表达了“负罪实深”的态度来平息蒋介石的怒火,后又上了一封万言《<贞观政要>读后摘要》,其目的就是在提醒蒋介石要向唐太宗那样纳谏,不要听不进逆耳忠言。在这封万言书中,他以魏征自况,还顺便拍了一下蒋介石的马屁,把蒋介石比作唐太宗。但从陈诚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并没有真正认错的态度,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蒋介石,你错了。

陈诚此举实质上是在转移偷换概念,或者说是没有抓住反攻缅甸这次战役的本质问题,蒋介石和他谈的是远征军的作战问题和此次出战会给南京国民政府带来的政治收益,而陈诚谈的却是国民党军的腐败问题,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

按照陈诚的逻辑,如果蒋介石仍想让自己带领远征军反攻,那就要先解决国民党军的腐败问题,这虽然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但却不是当时最为紧要的问题,而且也是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陈诚就是想要通过此举来向蒋介石表示自己不想担任远征军司令的态度。

陈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并非仅有一次。在内战爆发之时的东北战场上,他就犯过同样的错误。

本来,在内战爆发之初的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已经占了一定的上风,可是陈诚到东北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大力清除国民党军队和政府中的腐败分子,这就造成了东北的国民党上层人心惶惶,无心作战。清除腐败本是好事,可也要看准时机,分清主次,在当时的东北,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是首要任务,可陈诚这么一搞,把清除腐败当作了首要大事,把与东北民主联军作战放在了次要地位,这就使得本来握了一手好牌的国民党军队最后却打了个稀烂。

陈诚此举令蒋介石既愤怒又伤心,他精心培养并委以重任的爱将在最关键时刻竟然再拖自己后腿,恼怒之余,蒋介石在日记中愤然写道:

“下午手书致辞修,痛斥其跋扈恣睢之形态,促其反省。如再不觉悟,此人不可复教矣。”

但蒋介石此时确实也是无人可用,像杜聿明、陈明仁等人虽然都是悍将,但是因为资历不够,在和史迪威、蒙巴顿等盟军将领们接洽的时候地位不对等;如果用何应钦,资历和职务倒是都够,可是此时蒋介石已经动了想要拿掉何应钦,扶植陈诚作为国民党军中二把手的心思,因此也不能用;像其他几位“五虎上将”,也都各有缘由不能使用。因此,蒋介石虽然对陈诚极度不满,但仍拒绝了陈诚的请辞。

卫立煌在远征军图片来自网络

陈诚见两次辞职都未获批准,又眼看大战在即,只得使出了最后一招,以胃疾复发,剧痛咯血,曾致昏迷为由第三次请辞。

这一次,陈诚动用了宋美龄。毕竟,宋美龄还是自己妻子谭详的干妈,枕头风的威力还是很大的。

就这样,蒋介石终于批准了陈诚的请辞,但仍然保留了他远征军司令的职务,改派正在家中赋闲的卫立煌代理远征军司令职务。而卫立煌也是因为此次代理,成就了其世界名将的威名。

陈诚这个人是很有特点的,他的胃病更是有特点,每逢大战,他的胃病必犯,而且还都是胃出血,此次请辞远征军司令是第一次,解放战争期间的济南战役是第二次,东北战场是第三次。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陈诚甘冒在蒋介石面前失宠的危险,也坚决不愿当远征军司令呢?

陈诚为何坚辞远征军司令

从上文中提到的蒋介石与陈诚之间的书信互怼中,我们就能发现,陈诚坚决辞去远征军司令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胃出血,不然,蒋介石也不会在给陈诚的书信中如此尖酸刻薄的挖苦陈诚。陈诚毕竟是他的心腹爱将,如果真的是因为生病而不能视事,即使蒋介石再希望陈诚不离职,也不会如此对待陈诚。

而陈诚呢,也一反过去唯蒋介石之命是从的常态,甘冒在蒋介石面前失宠,甚至被削职,乃至于受到严厉处罚的危险,也坚决要辞去远征军司令。举凡种种,似乎不符合陈诚的一贯作风。

陈诚虽然在国民党军中以认真负责,清廉自守、勇于任事,善于识人出名,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揽权,尤其是军权。当年为了军权,他的吃相尤为难看,也因此引起了包括何应钦、关麟征等人的恶感。而此次出任远征军司令,正是他得到军权的大好时机,却突然放弃,这就叫人不得不猜想事件的背后或许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时人对陈诚请辞远征军司令一事,曾经有过广泛的猜测,详细内容笔者就不在此处赘述了。笔者认为,陈诚之所以请辞远征军司令,虽然不乏其他原因,最关键原因的是他失去了人和。

其一、和云南的龙云和广西的白崇禧关系恶劣

远征军以云南为大本营,滇缅公路又是以云南为终点,这都需要和“云南王”龙云打交道。而龙云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恶劣已久,始终在暗地里联合桂系酝酿着反对蒋介石。要不是抗战爆发,南京国民政府和云南与广西之间早已经打翻天了。

陈诚赴任后认为,要想稳固远征军的后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云南和广西都纳入到远征军的后方基地中去,这样有利于随时支援前线作战。云南还好说,而广西当时是被南京国民政府直辖的省份,这也是当初桂系和蒋介石达成的妥协。

从表面上看,陈诚的做法不能说错,但是对于桂系而言,这就是国民政府想要趁机吃掉广西的前奏。桂系大佬李宗仁和白崇禧哪里会同意?果然,陈诚的提议被蒋介石驳回。这件事的出现,让本来就对陈诚充满恶感的白崇禧更是对他心怀怨怼。

可以这么说,陈诚一到云南,就引起了龙云和白崇禧的恶感,随后而来的不配合就可想而知。陈诚失去了第一个人和。

史迪威图片来自网络

其二、陈诚不想得罪史迪威

当初蒋介石委派陈诚为远征军司令时,陈诚就不想去。到了云南后,又发现了军中的一些乱现象,更是让他闹心,可是他又无力处理这些事。当时负责分配美援的史迪威本来对陈诚印象很好,认为陈诚是国民党中为数不多的清廉分子。可时间一长,史迪威也发现,陈诚似乎对远征军的军务并不是很上心,或者说,他最在意的并不是军务,而是如何整顿军中的那些贪腐现象。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军中存在的丑恶现象确实该整顿,但那并不是首要任务,首要任务是如何反攻。陈诚此举,有些首末倒置了。

史迪威以尖酸刻薄著称,和他打交道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陈诚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部将,之所以派他来,就是蒋介石寄希望陈诚个性中爱国的一面能够给中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而要争取利益,就是必要和史迪威以及盟军发生冲突,这就势必要得罪盟军,这让一心想要登上国民党军中第二把手地位的陈诚有些犹豫了。如果得罪了盟军,就会失去第二个人和。

其三、与远征军众将的关系不好

远征军由两部组成,一部是中国驻印军,另一部是滇西远征军,可这两部远征军中,都不是陈诚系统内的部队,陈诚指挥起来很困难。兼之陈诚到了云南后,在军中大力开展清除腐败的行动,严重侵犯了这批军中高官们的利益,这就更加使得这批人联合起来反对陈诚。

更要命的是,陈诚在蒋介石面前反复进谏要处理这批人,这就得罪了这批将领们背后的后台老板,按照以往陈诚的行事方式,如果处理了这批人,那随之而来的必定是陈诚土木系的人来接替,如此一来,陈诚又可以再一次攫取大量军权。即使陈诚此时心中绝没有一丝一毫想要趁机夺取军权的心思,但在其他人眼里,陈诚的做法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谁叫你前科累累呢!这是陈诚失去的第三个人和。

陈诚究竟是怎么想的,外人不得而知。但要说陈诚毫无私心的仅是想要清除军中腐败分子来提高战斗力,相信没有几个人会相信!

失去了三个人和,陈诚心中就已经很清楚了,如果这次反攻由自己指挥,注定是要失败的。因此,辞职是必须的。不然,个人的威望是注定要损失殆尽的,可如果影响了蒋介石的大计和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那他罪莫大焉。

要说还是蒋介石对自己这位心腹爱将最为了解,从他痛斥陈诚的手谕中其实早就透漏出陈诚要辞职的真正原因:

“此诚无道义、无胆气之表示,只顾个人成败荣辱之计者也。”

陈诚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内容

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京宣...
7月25日,由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主办的“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
2025-07-29 00:37:51
原创 ...
张居正的先祖是元朝末期,凤阳定远人士的张关保。他曾经追随大将军徐达...
2025-07-29 00:33:59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中升华中非情谊,激励更多非洲...
2025-07-29 00:33:51
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闭...
10月26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闭幕。...
2025-07-29 00:33:42
原创 ...
有这么一位法国总统,他在冷战最激烈的60年代初期,带领法国率先与中...
2025-07-29 00:33:34
原创 ...
东晋枭雄桓温曾有“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么也要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
2025-07-29 00:33:29
原创 ...
公元208年,曹操发起了统一南中国的战争,在长江赤壁一带被以江东孙...
2025-07-29 00:33:25
原创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上很多事情的确都能...
2025-07-29 00:33:17
原创 ...
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
2025-07-29 00:33:15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1639年,岳托、玛占病逝,代善连失2个儿子。闻知噩耗,代善痛哭流涕,号啕大哭,两次从马上跌落下来。...
原创 历... 古代曾出现过很多杰出的相师,有的还带有很多传奇色彩,他们为我们相术提供了很多特别有用的资料,做出了不...
原创 中...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 说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大家一般都...
领略青铜时代曾楚艺术魅力 观众欣赏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建鼓铜座。 杜建坡摄 战国越王州勾剑。杜建坡摄 战国凤鹿蛇鸟透雕镂空漆...
原创 溥... 大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爱新觉罗·溥仪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正统皇帝,溥仪这个人在中国是无...
唐代邢窑白瓷图片真品图片鉴赏 唐代邢窑白瓷图片真品图片鉴赏 唐代 白釉长颈瓶 西安博物院藏 1964年西安市未央区出土 唐代陶瓷...
原创 朱...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厉害的皇帝。 其拥有一个很低的起点,但凭借着自己的不断努力,成功坐上了那张...
睦邻友好周边行丨中国文物工作者... 中国和柬埔寨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2024年是中柬人文交流年。多年来,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研...
原创 为... 文/玉浊清 为了快速增长人口,刘邦想一个奇葩政策,人口是上升了女性却很苦 说到开国皇帝大家都不会陌生...
原创 一... #当今世界各国对应春秋战国各诸侯国# 从上一个十年开始,当今世界正在步入“新春秋战国时代”的各种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