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是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的男主角,是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他为人仁侠仗义,一生救人无数,武功高强,曾一人决战数十个顶尖高手。
心细的小伙伴可以发现,在《倚天屠龙记》中只提到了两位明教教主,一个是张无忌,另一个是第三十三任的阳顶天,那么另外的几任教主是谁呢?其实这跟历史有很大关系。
熟读金庸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小说几乎都有历史背景,比如《神雕侠侣》中的“驱除鞑虏”。
《倚天屠龙记》的历史背景是明朝,金庸写《倚天屠龙记》的时候也参考了《明教与大明帝国》,在历史上其实真的有“明教”存在,发源地是在波斯帝国,外国人称其为“摩尼教”。
摩尼教源自古代波斯祆教,是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这个宗教是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传播到东方之后,染上了一些佛教色彩。
摩尼教认为,在太初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世界,即光明与黑暗,两者最初是互不侵犯的,在中际时,二者发生大战,人类世界也因此产生,慢慢演变成一种对立的状态。物质是黑暗的产物,精神是光明的产物,摩尼教否认物质世界,希望用信仰获得灵知,回归光明。
摩尼教创立后,在波斯帝国境内广为传播,并且进入北非、欧洲、小亚细亚中亚一代,后来慢慢传入中国。
武则天延载元年波斯国人拂多诞持《二宗经》至中国,标志着摩尼教在中原地区公开建寺传教。
在唐玄宗开园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闱于中国,获唐室接待。安史之乱前,摩尼教未在中国设立寺院,史书记载当时禁断这个宗教。
《通史》记载,唐玄宗认为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明令禁止国人参与。
虽然唐朝不容摩尼教,但是在五代北宋时期,这个宗教却极其盛行,不过在佛教传入后,逐渐占据上风,中原的摩尼教不得不依附佛教存在,因此被称为“明教”。
所以张无忌其实就是“摩尼教”的教主,那么之前的教主是谁呢?根据书中提到有8位:方腊、王宗石、余五婆、张三枪、钟教主、石教主、衣教主、阳顶天。
其中方腊是《水浒传》中的起义军,原名方十三,他组织群众,发动起义,人数迅速扩展到几十万,震动朝廷。
不过很快就被宋徽宗派出的15万大军击溃,随后被俘虏处决。但是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说出方腊是明教中人。
王宗石、余五婆、张三枪3位,也在自己的时代,率领群众起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钟教主是明教中武功最高的教主之一,据说已经将“乾坤大挪移”练至第五层,只可惜走火入魔而死。而阳顶天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重要人物。
南宋之后,明教跟白莲教相融合,在农民起义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元末时期的红巾军,大多都是白莲教,其中的首领韩林儿被称作“小明王”,这个“明”,其实也跟明教有关,在《倚天屠龙记》中也曾提到过韩林儿。
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后,他确实有打压明教,这并非是作者杜撰,朱元璋下诏禁止白莲教、明教,并将此写进《明律》中,自此以后明教逐渐衰落,到明清时期,其在中国完全消失了。
摩尼教从未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宗教,但是它取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有了经济特权,也难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部经典的作品,不但有华丽的文笔,逻辑分明的叙述方式,更是有很多令人深思的细枝末节,经典作品总是能常看常新,其实有很多答案,作者没有明确说明,是给大家遐想的空间,可能在我们不容易发现的地方早就说出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