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1970年的毛新宇将军,是新中国最年轻也是首位“70”后的少将,外界对他的关注除了军衔以外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他的爷爷是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
01
作为毛家的后人,他处事很低调,只想踏踏实实地做点事,钻研理论搞研究。
但他的身份注定会一直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能够授少将衔让毛新宇很高兴,但在荣誉面前,他感受到的责任与压力则更多一些。面对外界的质疑,他也坦言,
家庭因素让自己获得军衔是客观事实,也是无可避免、无法去回避的。
毕竟爷爷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太崇高,不排除很多人都将对爷爷的敬仰与尊敬之情转移到自己身上,与其面对质疑而一味地否定自己,
不如将这些不同的声音作为鞭策自己的动力。
其实毛新宇的成长经历并不是如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顺利,他的生命中迄今为止出现过三次重要的转折。
第一次就是能够在爷爷百年诞辰之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毛新宇非常高兴,因为爷爷将毕生的心血都倾注在党的建设上,他也会以此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个转变则是入伍,之前毛新宇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会参军,能够有机会进到部队中,他决心一定要在这个“大熔炉”里好好磨炼自己,成长为一名有使命感的、真正的军人。
而第三个转变就是授军衔了,党和军委能授予自己这么高的荣誉,也让毛新宇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都说不想当元帅的兵不是好兵,但在毛新宇的心中,从来都没想过要去追求级别,
而是希望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国家的国防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才是他后半生的目标。
02
晋升为上将时的毛新宇正好四十岁,他之前也在思考爷爷四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心里又在想些什么。
爷爷的四十岁正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时刻,面对敌人的包围,红军被迫长征,也正是这一年,红军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胜利,这是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被西方称为
“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爷爷也称此战是他的得意之笔。
面对困境,爷爷可以如此绝地反击,
这也更坚定了毛新宇对于毛泽东思想和军事战略研究的决心。
起初在报考大学的专业时,毛新宇选择的是一直很偏爱的历史,后来毕业之后,母亲非常郑重地找他谈话,希望他能将毛泽东思想作为专业的研究方向。不过母亲只是跟他谈了自己的想法,最后的决定还是由毛新宇自己决定。
03
母亲认为毛泽东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仍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去深入学习,而且毛新宇身为毛家后人,更有责任去研究和发扬爷爷的思想理论。
事实证明,毛新宇转变研究方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也深感毛泽东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经过实践证明是最符合中国基本国情的,也是永不过时的。
虽然毛新宇是备受关注的毛家后人,但他还是希望公众能用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爷爷生前也常常告诫子女,不要搞特殊化,就做一个普通人。
毛新宇认为既然家庭出身问题无可避免,那就要去正确地看待,虽然“毛家后人”这几个字沉甸甸的,但也不应该被压垮。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身为毛泽东的后人,就更要传承毛家家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来。
毛新宇认为他只是党领导下的一名战士,身为战士就要热爱军队,将自己投入到军队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