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大杀功臣,刘伯温凭一首诗死里逃生,如今此诗几乎人人会背
创始人
2025-07-28 18:03:15
0

古代的草根皇帝一旦上位后,都会对一些掌权的大臣进行打压。比如宋朝宋太祖为了强化极权统治而

“杯酒释兵权”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是这般打压功臣。不过,朱元璋更加狠毒一点,

他制造了“洪武四大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无数的大臣和其家人。

当初同他一起攻打天下、创立明朝的开国功臣们仅有少数能够存活下来。

这其中就有刘伯温。那么,

刘伯温是怎么能在这血洗朝廷的四大案中存活下来的呢?

原因在于

他作了一首诗

,让朱元璋对他手下留情。至于这是什么诗,就请往下看吧。

当县令,不满昏官退官场

刘伯温,名叫刘基,伯温是他

字。元朝中期,他出生于浙江青田县。他天赋异禀,头脑早慧,

被称作“神童”。

十二岁时就考中秀才。后来他开始系统地学习南宋的

“程朱理学”

,准备会试。二十三岁时到都城去参加会试,一下子就中了,成为进士。

后来,他被派到江西高安县当县令。他在任时兢兢业业、脚踏实地为县民办实事,工作仅仅一年后却因为检举贪官

而遭到同僚的排挤打压

,因此他

愤然辞官隐居起来

几年后,他再次出山帮助元朝招安在地方作乱的方国珍。他认为方国珍及其兄弟罪大恶极,应诛以绝后患,谁知方国珍及其兄弟收买了官府,得以被招安并且有一官之职,继续为非作歹。

面对元朝官府的腐败昏庸,他感到非常失望,因此退出官场,二度隐居起来。

但是,也许是他过于聪明,能文能武,名声在外,因此即便隐居了多年,依旧有人要请他帮忙搞事业。而这人,就是

朱元璋

帮打拼,建立明朝当大官

朱元璋早就听闻刘伯温非常有智慧,几乎和诸葛亮一样,因此,1360年,在应天府的朱元璋便

委托刘伯温来做他的谋臣,帮他谋划作战计划。

而刘伯温看朱元璋气场强大、有“帝王之相”,将来一定能够创下一番伟业,因此也没有拒绝。

刘伯温就这样帮助了朱元璋八年,给他出了一些收买人心的计策,帮他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甚至灭掉了元朝。

八年后,朱元璋排除万难,终于在应天府创立了明朝。

这么看来,刘伯温可以说是明朝的开国大功臣。没有他,朱元璋连陈友谅都打不过,更别谈暗中扩大势力了。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按照功劳分配官职,

让刘伯温做了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并且,他在设置税制时,唯独让刘伯温的家乡浙江青田县这一地方免于税收。可见,在朱元璋心里,刘伯温是一个地位非常高的功臣。

也因此,开国之初,面对军纪、法律等一系列需要重新整定的制度时,朱元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刘伯温来帮忙。

这一过程中,朱元璋对他的信赖又上升了一个等级,甚至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后来,刘伯温因在祭坛下杀了贪官李彬,而被众人弹劾。尤其是左丞相李善长。李彬是李善长的手下。李彬之所以能够贪图私利就是因为李善长对其无比纵容。因此,李善长对于刘伯温的行为非常生气,便上书弹劾他。其他大臣对刘伯温也有不满,因此纷纷参与进来。

再加上干旱时节时,刘伯温祈雨失败,十天都没有下雨,朱元璋对他更加生气。此时正好刘伯温的妻子去世了,

面对官场这般乱象,他干脆请求告老还乡,离开官场这个是非之地。

还乡后,受猜忌而“假死”

刘伯温的三度辞职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朱元璋赏他还乡归家。以此为契机,刘伯温也决定彻底远离官场。

因此,后来朱元璋再次

请他出山时,他都不予接受。

不过,虽然他已经告老还乡,但每逢元旦的新年早朝,他还是会前往京城参加,这是一种礼节。几年后,他的腿脚开始出现毛病,不便于行走。即便如此,元旦时他还是前往京城。

此时,

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已经从敬佩、重用转为了冷漠、猜疑了。

朱元璋认为,刘伯温毕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他既然能够帮助自己创立明朝,那么说不定也会帮助他人给自己的明朝使绊子。

因此,朱元璋多次派人去拜访刘伯温,看似嘘寒问暖,实际上是打探刘伯温的情报,担心刘伯温谋反。

这在刘伯温看来,是多么地令人心寒啊。自己身体不好、腿脚不便,皇帝不仅没有实际地关照过自己,甚至还怀疑、猜忌自己。再说,自己曾经和皇帝共同打了八年的仗,明朝的建立好歹也有自己的功劳,自己怎么可能想不开,去干谋反的事情呢?难道自己不要这颗脑袋了吗?

因此,

刘伯温为了斩断这一切烦恼,干脆对外宣称自己已经“死”了。

等到朱元璋再次派人来打探时,没想到一到村门口,就看见村里在办白事。探子一打听,才知道是刘伯温去世了。

探子于是马上回京禀告给朱元璋。朱元璋认为刘伯温好歹也是自己一起打拼事业的兄弟,不去见他最后一眼也说不过去。

因此,朱元璋立马起身去刘伯温的家乡。他来到村里,正好看见了一间破败的寺庙。鬼使神差之间,他走进了庙里。

一进去,朱元璋就看见了墙上写了一首诗:

“大千世界正茫茫,何必收拾一袋藏?古来多少英雄辈,得道多助失道亡!”

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这是刘伯温的诗!朱元璋细细读了几遍,明白了其中的意思,理解了刘伯温对自己的劝告,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刘伯温在这首诗里要表达的,就是

希望朱元璋对于群臣的猜忌心不要那么重,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他事务。如果对谁都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的话,最后将没有人愿意帮助他。

结语

古代当大臣真是不容易,对皇帝忠心耿耿地做事,反而还会被怀疑。在生活中,我们也不要对他人有太大的猜忌心,以免遭到他人的厌恶,失去了与他人的情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京宣...
7月25日,由承德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主办的“河北承德文旅资源走进北...
2025-07-29 00:37:51
原创 ...
张居正的先祖是元朝末期,凤阳定远人士的张关保。他曾经追随大将军徐达...
2025-07-29 00:33:59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
面向非洲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在情感的共鸣中升华中非情谊,激励更多非洲...
2025-07-29 00:33:51
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闭...
10月26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闭幕。...
2025-07-29 00:33:42
原创 ...
有这么一位法国总统,他在冷战最激烈的60年代初期,带领法国率先与中...
2025-07-29 00:33:34
原创 ...
东晋枭雄桓温曾有“人如果不能流芳百世,那么也要遗臭万年”的豪言壮语...
2025-07-29 00:33:29
原创 ...
公元208年,曹操发起了统一南中国的战争,在长江赤壁一带被以江东孙...
2025-07-29 00:33:25
原创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随着岁月的流逝,历史上很多事情的确都能...
2025-07-29 00:33:17
原创 ...
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战争,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在...
2025-07-29 00:33:15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我们相对比较了解的一个王朝了。我们对于其中的故事和传奇都...
原创 杜... 1949年,随着北平解放,国民党的败局就此定下,再也难以扭转,随后蒋介石便带领着国民党余部前往台湾,...
原创 曹... 三国有三绝,其中的义绝便是关羽。关公不仅是义薄云天,更是忠义无双。论私,有义。论公,有忠。即使被迫降...
原创 他... “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慰藉,不过是懦弱者的解嘲”——茅盾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的前途未有...
原创 宋... 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在历史的记载不是很多,但是在他去世的时候,据说举国上下全部悲痛欲绝,就连当时的外国...
浙江下汤遗址发现40年 揭开万... 台州10月27日电(曹丹)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225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用竹...
被俘皇族:靖康之难后北宋皇室女... 谈到“靖康之难”,这场悲剧不仅宣告了北宋的终结,还将皇族女性推向了命运的深渊。公元1127年,金兵攻...
原创 大... 在中国,只有两个盛世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到处都是外国人。 一个是大唐盛世,一个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原创 清... 清朝时期,为驻守皇宫或边防,都会安排很多兵驻扎防守,而在某些影视剧或老照片中,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原创 长... 1935年9月,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人率领我军成功翻过雪山、踏过草地,来到了腊子口关隘之前,准备进行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