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仁慈太监,皇帝诏书被他偷改了一个字,结果却救下上千条人命。
一提到太监这个奇怪的群体,在中国留来的传统的观念中,对他们的印象总是会贴上变态,残忍的标签。但对他们这种不好的印象不足以来印证每个太监都是变态。其实在这个群体当中委实存在一些良心未泯、仁义未失的人物,而他们的所作所为,甚至比很多普通男人的道德还要高尚,郑和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还有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张居翰,他也是一名仁慈善良的太监,他因为偷偷改了皇帝诏书中的一个字,结果却救下上千条人命。这个壮烈的事迹让后世一直赞颂。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具体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张居翰很小时就进宫当了太监,后来被大太监张从玫收为养子。他在养父的帮助下走上仕途这条路,他不仅为人严肃谨慎,而且做事一丝不苟。他曾担任枢密承旨、内府令的内廷高官,因表现出色,朝廷为锻炼他,还曾外派他担任幽州节度使的监军。当时的监军,基本上都是由太监担任,不要小瞧监军这个角色,他可是皇帝在外部队中的代表。
但是,由于手中权力高,纪律性差,监军在当时部队的作风很不好。他们平日里作战时经常瞎指挥,抢功劳,甩黑锅,这些让人厌恶的行为经常让大帅们恨得牙根痒,欲除之而后快。不过个别也有和大帅们相处比较融洽的,而且得到了对方的赏识、爱护。
张居翰当时与刘仁恭关系特别好,几乎类似于亲兄弟的关系。而当时大将军朱温威胁唐昭宗向全天下公布诛杀宦官的诏令,所以全国各地的监军自然几乎无一幸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监军都被故意杀掉。当时所有监军中,只有两个人幸免,其中之一便是张居翰。当时刘仁恭仁义至极,为了保住张居翰的性命,把他藏在了深山中,并且拿一名死刑犯的人头交了上去,这才帮助他捡回一条命。后来朱温杀死了唐昭宗,唐朝灭亡,朱温成为了后梁的第一任皇帝。
对于朱温的政权,很多人是不服的,所以纷纷向朱温宣战,刘仁恭就是其中一位。当时因为刘仁恭与李克用结盟的关系,张居翰因为协助作战有功,他的这项丰功伟绩很快便得到了李克用的赏识,于是将他留在了军营中。张居翰在军营中表现日渐优异,做出了很多成就。当时,张居翰作为监军,面对后梁大军的包围攻打,严令拒绝敌方的引诱,忠贞不渝地固守孤城达半年之久。
后来,李克用的儿子,晋王李存勖率领军队支援潞州,最后一举攻克了梁军。因此得到了他的赏识。张居翰心思缜密,办事条理性极强,总把一切都治理得并并有条,受到了河东阵营的大力赞扬。
李存勖灭掉梁军后称帝,建立了后唐,史称唐庄宗。郭崇韬凭借战功但任朝廷枢密使,并委任张居翰共同担任。他虽然当上了朝廷枢密使,但他心里特别了解郭崇韬为人,他心中对权力的欲望太过强烈,而且特别不能容忍宦官专权。他看到了这重要的一点,便采取韬光养晦的策略,来求自保。那时,朝廷重臣每次商议国家大事,他从来不发表自己的想法,并且对于郭崇韬从不反抗,十分顺从。郭见其识时务,从来不抢风头,心中对他很是满意。
后唐灭前蜀后,庄宗承诺保证前蜀皇帝王衍一家的性命安全,并命令他们一家人随远征军一并回朝。然而当王衍一行人到达秦川驿站的时候,庄宗却听从伶人景进的挑拨,下诏:诛杀王衍一行人。并派人立刻前进执行。然而当诏书传到枢密使张居翰这里复核的时候,他却认为这样做实在不妥,因为王衍一行既己投降,作为一朝君王出尔反尔,将其诛杀,实在枉为君王。更何况,诏书中白纸黑字写着,下令诛杀的不仅仅是王衍一人,同时还有跟随他一起同行的一千多名无辜的人。张居翰于心不忍,将其中的“行”字涂掉,改为“家”字,于是诏书所杀的人群范围因他知道小小举动,由一行众人缩为一小家。
由于当时情况紧急,负责执行的人并未怀疑诏书的真实性,最后按照诏书所指只杀掉王衍一家交差。因此,本应下令诛杀的前蜀千余条人的性命,因他的一个小小的善念举动竟救下千余条人命。
不久,庄宗李存勖被他的干哥李嗣源夺去王位,张居翰修改诏书的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此时年事已高的张居翰,主动请求退居长安养老。在权势如此重要的古代,他能洁身自好,实属不易,当之无愧的正人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