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年过四十的白居易给女儿赋诗一首,说错了一句话,不想却一语成谶
创始人
2025-07-28 07:33:51
0

2012年,玛雅人曾预言世界将面临末日,那时很多人都信以为真,甚至变卖家产修建避难所,可到头来只是一场闹剧。

关于预言,我们并不陌生,就连小时候写作文,我们也会畅想多年后科技的发达,机器人代替了人类,我们发明了时间穿越等,可更多的还只是戏言。

早在我国古代,也有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推背图》,声称窥探此后两千年兴衰,可谓神奇。

而我们今天所讲述的,既不是预言,也不是卦象,而是一首诗。

但就是这普通的一首诗,却真的有着如同预言般的作用。

01初出茅庐的白居易

提起这首诗之前,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它的作者。

而此人正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

唐大历七年,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字乐天。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更是与有着“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并称“刘白”。

同时,他也是古往今来的诗人中,少有的仕途显达之人,也是唐代诗人在世之时,声名最为显赫的一位,就连“诗仙”李白,在当时都要逊色三分。

那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九年之久,李白、杜甫也已相继离开人世,而整个大唐文坛也呈现了空窗的几年。

再无一人能独领风骚,如同当年的李杜二人一样,可就在此时,白居易出现了。

作为一个能从李白手中接过交接棒的人,白居易的天才从小便有所体现。

相传,在白居易六七个月大的时候,话还说不太清楚却已经认识“无”和“之”这两个字,家人都觉得他肯定是个天才,由此还创造了一个成语——“略识之无”,用来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而事实证明他们果然没看错眼,在白居易16岁时,他就写出了家喻户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小小年纪就能做出如此佳作,白居易的天赋可见一斑。

但即便天赋再好,也有伤仲永那样一生下来惊艳绝伦,而后泯然众人的人。

但白居易却是一路高歌猛进,虽然自知天赋异禀,但白居易学习十分刻苦用功。

在《与元九书》中曾有记载,白居易白天作赋,晚上挑灯练字,空余时间还会练习写诗,根本顾不上休息。

最后导致他口舌生疮,手肘起茧,更是未老先衰,年纪轻轻就头发花白牙齿松动,而且视力严重受损,眼前常常像有苍蝇乱飞。

有如此天赋又肯努力,白居易的成就自然低不了。

在28岁时,白居易就考中了进士,并在35岁游玩至马嵬坡时,写下了那首名震天下的《长恨歌》。

它通过婉转叙述,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既有对杨贵妃倾国倾城美貌的赞美与称赞,也有对唐太宗因色误国的惋惜与批判。

而此诗也奠定了白居易在文坛中的地位,被人公认为继李白与杜甫后,文坛的有一位大家。

可与前两位不同的是,白居易的仕途之路十分顺利,借着《长恨歌》的东风,白居易也开启了他的为官之路。

807 年,白居易调任京城,第二年,正式任职左拾遗,负责为皇帝纳谏。

自古文死谏武死战,作为谏臣,这份工作可以算得上是高危行业,歌功颂德的事有史官去记录,而指出皇帝的错误却都是由谏臣来做。

万一那句话说重了,惹怒了皇上,被贬还是轻的,最严重的莫过于小命不保,但白居易却不在乎,刚上任时,他就立下了:“有阙必规,有违必谏,朝廷得失无不察,天下利病无不言!”的远大目标,事实上他也正是这么做的。

在大唐建国初期,国家虽然鼎盛,但周围强敌环伺,突厥,契丹,吐蕃如跗骨之疽,甚至远方的阿拉伯地区都对大唐产生了威胁。

为了稳定国家的统治,朝廷也不得不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用藩镇去抵御强敌,以换取太平。

可伴随藩镇势力越来越大,在中唐时期也就形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众多势力军队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后天结盟攻打朝廷,十分混乱。

而白居易正是出生在这个时期,所以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上书直言藩镇问题,并指出了朝廷官员的腐败,同时,深知百姓疾苦的白居易在文坛上推行新乐府运动,将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推向了顶峰。

作为几乎同处于一个时代的杜甫与李白,两人的写作风格极为不同,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大唐国力昌盛山河无恙,于是李白更多是抒发豪情壮志,一览大好山河,他也是浪漫主义诗词的代表。

而杜甫则见证了大唐由盛转衰的经过,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动荡,让杜甫的诗更能反映现实社会的残忍,也就是现实主义的巅峰人物。

而白居易在政治上抨击官场权臣,在文学上推行现实主义文风,两相夹击下让那些官员气得吹胡子瞪眼。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讽刺力度最大的就是《卖炭翁》,而类似的诗作他一写就是十几首。

莫说群臣不乐意,就连皇帝也被他在诗中暗讽。

唐宪宗也是无奈地表示:“白居易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而就在白居易左右开弓,抨击朝堂时,他也遇到了一份爱情。

02 为女作诗

古代人结婚普遍较早,一般十几岁时有的人就已经为人父母了,但白居易却是一个另类,他从读书到做官,从未想过要结婚,也可能正是因为他醉心于建功立业,才让他能在政治上有如此成就。

但如今事业有成,又是被当时文坛追捧的大家,白居易也自然少不了红颜知己。

于是在白居易36岁那年,迎娶了杨虞卿的从妹为妻。

杨虞卿是当时朝堂上的重臣,深得宰相李宗闵器重,白居易能迎娶他的妹妹做妻子,已经是很大的福分了。

而晚婚的白居易也十分珍惜两人的缘分,他也留下了那句表达爱意的千古名句。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事业上,白居易的抱负得以伸展,文学上,他的才华也被世人公认,如今爱情上也有了收获,白居易可谓人到中年,成为了人生的大赢家。

婚后没多久,妻子便怀孕了,最后为白居易诞下了一个女儿,名叫金銮,而这年,白居易已经39岁了。

虽然算不上老来得子,但也是的的确确是晚来得子,金銮的降生让白居易欣喜若狂,并且在重男轻女思想盛行的古代,白居易也没有因为金銮是女儿就对她少了一丝宠爱。

在女儿1周岁的时候,白居易当即赋诗一首用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也正是这首无心之作,却让白居易抱憾终身。

诗的名字叫做《金銮子晬日》,晬日在古代就指儿童周岁的意思。

行年欲四十,有女曰金銮。

生来始周岁,学坐未能言。

惭非达者怀,未免俗情怜。

从此累身外,徒云慰目前。

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

使我归山计,应迟十五年。

整篇诗算不得多复杂深邃,只是表达了白居易对女儿的父爱。

他在诗中说道,自己如今已经四十岁,而生活仍然算不得富足,女儿跟着自己恐怕是要受苦了。

在最后他也不忘对自己的调侃,为了凑齐女儿的嫁妆,自己可能要晚退休十五年了,平日在诗中抨击权贵毫不留情的白居易,面对女儿却是轻声细语,可以说很有反差感了。

可原本只是一首表达父爱,又带着几分幽默的诗,却因其中的一句戏言而变了味道。

诗的下半阙写到“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原意为如果女儿没有夭折的话,那就只有婚嫁这一件事需要挂牵的了,原本只是随口一句,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

03 一语成谶的悲痛

元和六年,白居易的母亲莫名坠井身亡,终年57岁。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事业上刚刚有了起色的白居易转眼就面临丧母之痛,他的内心无比悲痛。

为了给母亲守孝,白居易只能暂时辞别官场,回家为母丁忧三年。

而在守孝期间,悲痛欲绝的白居易又染上了重病,严重时几乎下不了床,只能靠妻子照顾。

等到好不容易养好身体回到官场,又恰逢一件大事发生。

元和十年,当时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早朝的途中突然遇刺,当时他带着两名仆人,刚从靖安坊出发不久,街边树后突然窜出一名蒙面刺客,此人武功高强身法矫健,只是远远一箭便射倒了一名仆人。

而突然又从旁边闪出一名刺客,挥舞大棒将武元衡打落下马,还不等他反应过来,便割了他的头颅扬长而去。

此事一出,朝堂震动,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削藩的原因,但连宰相都能被刺杀,朝堂其他重臣更是不敢多言。

但白居易却坚决表面应该严惩凶手,但作为谏臣,主要是为皇帝的言行举止进行谏言,又怎么能妄议朝堂之事呢,于是有人认为他是越职言事。

但白居易仍旧我行我素,坚持应该立刻缉拿凶手,藩镇势力何其庞大,宰相之死背后必定牵扯党争,其他大官都不敢作声,唯独白居易不怕,那他也必然会被有心之人惦记上。

于是有人从白居易的诗作下手,当时白居易的母亲是因为赏花而坠井,但白居易居然在丁忧期间做了许多赏花以及新井诗,于是有人污蔑他是“有害名教。”

名教,即是以忠孝为核心的封建礼教。如果一个人不孝,那他就很可能会不忠,这在古代是无法容忍的。

这种莫须有的诽谤无疑将白居易陷入了不仁不义的境地,最后白居易贬为江州司马,从此驱逐出京。

江州,就是如今的江西一带,虽然是被贬,但江州的环境却十分清幽,百姓富足,算得上一个好去处,这可比苏轼等人被贬到海南当时的荒岛上要好得多。

对白居易来说,被贬可能是一件烦心事,但对于整个文坛来讲却是一件幸事,因为在这里,白居易没有了朝堂纷争的牵绊,写出来许多名垂千古的佳作。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那首《琵琶行》。

被贬后,白居易与友人在浔阳江头饮酒对谈时,听闻传来的琵琶声有点忧伤,想到如今的境遇,不禁悲从中来,最后写下这首“千古第一咏乐诗。”

母亲的去世与事业的挫折,让白居易更加憔悴,但屋漏偏逢连夜雨,让白居易始料不及的一件事情发生了。

他所无比疼爱的幼女金銮突然重病,白居易顿时大惊,急忙与妻子为女儿寻医问药,可却于事无补。

在染病十天后,长女金銮就不幸夭折,白居易中年丧女,悲痛欲绝。

而想起他当年随意之作“若无夭折患,则有婚嫁牵。”岂不是一语成谶,更是掩面而泣,就连妻子也对他当年的诗颇为不悦。

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白居易写下了三首思念女儿金銮的诗,其中要数《病中哭金銮子》最能让人感同身受。

岂料吾方病,翻悲汝不全。

卧惊从枕上,扶哭就灯前。

有女诚为累,无儿岂免怜。

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

慈泪随声迸,悲肠遇物牵。

故衣犹架上,残药尚头边。

送出深村巷,看封小墓田。

莫言三里地,此别是终天。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白居易对长女离去的悲痛,即便女儿已经不在,自己仍能感觉她的衣服还挂在架子上,残留的药仍在旁边。

母亲的逝世,女儿的夭折,双重打击下,让白居易悲痛地写下“所以年四十,心如七十人”。而轮番打击之下,白居易“一病经四年”。

曾经在朝堂上直言不讳的白居易如今已经成了未老先衰的中年人。

虽然从他的诗词中仍能看出他志向未改,心系天下,但他已经没有当年那一腔热血了。

44岁那年,白居易的心就已经死了。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在洛阳的履道里度过,他与刘禹锡唱和,时常游历于龙门一带。

会昌四年,73岁的白居易出钱开挖龙门一带阻碍舟行的石滩,事成后作诗《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留念,诗中仍反映出他“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

也许是对亲人接连去世时的缅怀,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号香山居士。

会昌六年,白居易最终在洛阳去世,享年75岁,死后也葬于洛阳香山。

他也成为了唐代大诗人中,仅次于贺知章的高寿之人。

白居易去世后,就连唐宣宗李忱也亲自写诗悼念他,当世文坛也纷纷感叹,一代文豪就这么离去了。

而白居易生前最为欣赏的文人李商隐更是亲手为他书写墓志铭,也算是人生圆满了。

如果说唯一的遗憾,那就是女儿的离世,以及自己那“一语成谶”的歉意了。

在古代,新生儿的存活几率普遍偏低,医疗条件的匮乏是导致孩子夭折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疳积病和百日咳,也就是营养不良和呼吸道疾病。

以如今的医疗技术自然可以完全治愈,但在古代却是疑难杂症。

白居易的女儿夭折自然是和他的诗无关,但是身为父亲,晚年丧女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如今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也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健康地长大。

相关内容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1天后...
2025-07-28 04:42:08
原创 ...
宋义是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楚军前期的风云人物。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本来...
2025-07-28 04:33:40
原创 ...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
2025-07-28 04:33:32
原创 ...
三国时期,是没有科举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察举制就是选拔官员的主要...
2025-07-28 04:33:25
原创 ...
在古代,想要出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许多电视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个...
2025-07-28 04:33:20
原创 ...
导语:张飞被害时,手下的18骑燕将为何不现身?原因有2点 刘关张三...
2025-07-28 04:33:17
原创 ...
封建社会的皇帝几乎都是男性,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唐朝依然出了个史无...
2025-07-28 04:33:16
原创 ...
战争,永远是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但是在某些奇葩的文明发展...
2025-07-28 04:33:07
你知道吗?其实《上甘岭》中...
最新播出的电视剧《上甘岭》大家看了吗?本来以为这种战争早已家喻户晓...
2025-07-28 04:33:03

热门资讯

超赞!王者级别的护膝~跑步不再... 以下内容为推广 长时间跑步、打球、骑行,膝盖酸痛问题日益明显 到底怎么预防和康复比较好? 尤其是追...
原创 此... 三国名将无数,曹魏有“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孙吴有“江表虎臣”,俱为一时之俊杰,纵马于百万...
原创 朱...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纵观历史,“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皇权无疑充满诱惑力,然而...
原创 建... 最近,电视剧《上甘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这部本应再现抗美援朝战争中那段壮烈历史的作品,却因为一些...
原创 涿... 涿鹿之战,这是中国人都知道的一个著名历史传说。大约五千年前,中国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
原创 历... 又到了美国人一年一度的“感恩节”了,随着电视直播里美国总统特赦那只火鸡,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个美...
原创 杨... 大唐王朝,曾经是站在世界顶尖高峰、让诸国瞩目的盛世王朝。大唐盛世,曾 繁花似锦、歌舞升平,而这一切,...
原创 李... 如果隋朝末年的群雄割据中没有李世民,那么最终统一天下的很有可能是身在河北的夏王窦建德。 从兵变起家到...
原创 李... 标题:李自成、罗汝才三围开封,四十万官军赶来救援 在这场围攻中,李自成和罗汝才展现了他们卓越的军事...
原创 刘...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让世人感觉刘备借东西不还,是个不守信之人。但是历史上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