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于韩信之死,不怪刘邦太残忍,只怪韩信自己太天真
创始人
2025-07-28 05:03:17
0

一直以来,韩信的遭遇都被认为是刘邦过河拆桥的强有力证据。韩信作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战功赫赫。在被刘邦登台拜将之后,先是练兵定制,为刘邦训练出一支足以反攻中原的大军,为刘邦争霸天下打下了基础。

而在楚汉相争期间,韩信一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先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击败章邯,帮助刘邦还定三秦。后又领兵东进,“木罂缻渡军”奇袭安邑,平定魏地,破魏国,虏魏豹;背水一战诛成安君,活捉赵王歇。

之后一路向东,平赵、降燕、定齐,并在灭齐一战中,以断河计大破楚军二十万,项羽麾下第一战将龙且战死。最后韩信与刘邦、彭越于垓下合围楚军,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刘邦自此赢得了楚汉之争,问鼎天下。

单从军事角度而言,韩信之功劳,无人可比。用其谋士蒯通的话讲,那就是“

功无二于天下

”。

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下井陉,诛成安君之罪,以令于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数十万众,遂斩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于天下,略不出出者也——《汉书》

然而这样一位对汉朝有着开国之功的大功臣,最终却是没能得到善终。他先是被刘邦一贬再贬,后又被吕雉诛杀于长乐宫钟室,三族被夷。

单从韩信的功劳和结局来看,就是一个典型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邦也因此背上了一个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坏名声。但事实上,刘邦并没有那么坏,当初跟着他一起打天下的都还过得不错,比如张良、萧何、曹参等等,甚至于背叛他的卢绾,刘邦都还善待其家眷。

所以,关于韩信的结局,还需要从他自身找原因。

古来为臣者,“忠诚”都是最重要的,至于能力这些特质,那都得放在后面。所谓忠诚,那就是要绝对的听话和服从,时刻以主子的利益为先。显然韩信并不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首先从自我出发的人,优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然后才是刘邦。

比如说,当初韩信背水一战击破赵军,接着平定赵地,降服燕国,名动天下。此时他做了一件非常值得玩味的事情,就是让刘邦立张耳为赵王,以稳定刚刚打下的赵国。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以镇服其国。汉王许之,乃立张耳为赵王。”《史记》

这件事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张耳本就是当初跟着武臣一起光复赵国的元老,项羽分封诸侯的时候,他也是被封为常山王,属于赵地诸王之一。而且张耳和刘邦有旧,他当这个赵王合情合理。

然而,为张耳请封这件事,不该韩信来干。毕竟刘邦才是老大,韩信只需要报功,如何封杀赏部下,那是刘邦自己的事儿,韩信此举无疑是僭越了。

至于韩信为什么要这么做,有可能是他确实不懂这方面的人情世故。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因为在破赵一战中,他韩信才是主将,功劳比张耳之高不低。那么既然张耳都被封了赵王,他韩信的封杀赏难道还会差?

类似的讨价还价,还有一个“假齐王”事件,其中韩信的表现更加露骨。话说韩信在平定齐国之后,就派使者找到汉王刘邦,请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以此来名正言顺的统治齐国,稳定局势。

四年,遂皆降平齐。使人言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反复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史记》

当时刘邦正在荥阳被项羽大军围困,韩信作为属下,第一件事不是商讨如何帮刘邦解决困境,而是向刘邦讨要封赏。这很明显就是在和刘邦讨价还价,刘邦当时很生气,但是没有办法。他和项羽正处在一个焦灼的对峙局面,自己如果不答应韩信,万一韩信坐山观虎斗,或者倒向项羽一方,那么自己可就是万劫不复了。于是他只能答应韩信,而且还封了他真齐王。

当然,围绕着“假齐王”事件,韩信还给刘邦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印象。比如在韩信攻打齐国之前,刘邦帐下谋士郦食其已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齐王归汉。韩信可以调转大军,来帮刘邦对付项羽。可是韩信却并没有理会郦食其和齐王的盟约,自顾发兵攻打齐国。虽说齐国最终拿下来了,但郦食其也因此被齐王烹杀,而刘邦更是因此背上了一个背信弃义的名声。

总而言之,韩信让刘邦丢了面子,更感到了威胁,刘邦对他早就不满意了。只不过,当时正值楚汉相争之际,刘邦需要韩信,只能暂时妥协。等到楚汉战争结束,天下平定,刘邦自然就会开始收拾韩信。

当然,最开始刘邦并没有想要杀掉韩信,他只不过是拿掉了韩信的兵权,将其囚于长安城。但是,这并不代表刘邦就彻底放下了对韩信的忌惮。从楚汉战争中韩信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他的眼中没有忠诚可言,其之所以为刘邦效力,动力完全来自于加官进爵。

换句话讲,他就是一个打工的,拿多少钱,办多少事儿。项羽不给他升职加薪,他就跳槽;刘邦起初也不重视他,他也想跳槽。后来升职加薪了,又觉得刘邦给的待遇不够,想要更好的待遇,那就以离职相威胁。对于老板来讲,这种员工始终是不靠谱的,一旦某一天,自己给的待遇,再也无法满足他的期望,那么他依然会跳槽。

所以,对于刘邦来讲,韩信始终是一个威胁。他不是不想杀韩信,只是没有借口罢了。恰好后来陈豨反叛给了刘邦杀韩信的借口,不管韩信有没有真的参与进来,只要他和陈豨曾经有联系也就够了。

大家总是在怪刘邦忘恩负义,却忽略了韩信的卑劣手段。原本韩信想要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想法是没错的,但是他不该用这样的手段去要挟刘邦。

关于这一点,司马光对韩信评价得很好:

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 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大致意思就是你韩信既然用了市井小人的手段为自己谋利,又凭什么去要求别人对你君子相报呢?

当然了,这倒不是韩信的人品有问题,而是他的观念太落伍了。如果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像韩信这种做法,再正常不过。形如商鞅、苏秦、吴起等等这些人,他们没有太多的家国观念束缚,想的就是要为自己牟利。当我做出了贡献,那就应该得到封赏,最终裂土封王,成为一代诸侯。

但是到了刘邦这里,时代已经变了,在秦始皇的开启了帝国之路后,帝王们需要的就只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耿介诚臣,而不是韩信这种以功业为筹码,和皇帝讨价还价的打工仔了。

参考文献:《史记》、《汉书》、《资治通鉴》

相关内容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
戴伟浚社媒晒康复视频:161天后...
2025-07-28 04:42:08
原创 ...
宋义是秦末农民起义军中,楚军前期的风云人物。他的来头可不小,他本来...
2025-07-28 04:33:40
原创 ...
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
2025-07-28 04:33:32
原创 ...
三国时期,是没有科举制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察举制就是选拔官员的主要...
2025-07-28 04:33:25
原创 ...
在古代,想要出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在许多电视节目中,我们看到一个...
2025-07-28 04:33:20
原创 ...
导语:张飞被害时,手下的18骑燕将为何不现身?原因有2点 刘关张三...
2025-07-28 04:33:17
原创 ...
封建社会的皇帝几乎都是男性,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唐朝依然出了个史无...
2025-07-28 04:33:16
原创 ...
战争,永远是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但是在某些奇葩的文明发展...
2025-07-28 04:33:07
你知道吗?其实《上甘岭》中...
最新播出的电视剧《上甘岭》大家看了吗?本来以为这种战争早已家喻户晓...
2025-07-28 04:33:03

热门资讯

原创 6... 在我们跑团里,有一位特别令人敬佩的阿姨,她今年已经60岁了,却有着比很多年轻人还要饱满的跑步热情。 ...
原创 梁... 夜谈 编辑| 王图往迹 他出身皇族却造皇家的反;他是当时名噪一时的 大文学家 ,却带着一千人推翻了当...
丰臣秀吉和刘备:同出身卑微,却... 在古代的时候日本对于汉唐文化是尤为推崇,有很多文化都是从古代唐朝和汉朝借鉴过去,到了现在日本的很游戏...
原创 帮... 在秦国的历史上,秦穆公是一位很关键的人物,他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成就了霸主的事...
原创 古... 标题:古代的调味料贫乏,古人吃饭时都用什么代替呢? 文/酒剑仙 古代饮食远没有现代丰富,但古人对“吃...
上城韵味社科:考古南宋临安城,... 潮新闻客户端 陈琳 编者按: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
原创 汉... 公元前205年4月刘邦率军向东进攻彭城,项羽迎战大破汉军于彭城吗?刘邦仓皇而逃途中遇到了孝惠帝刘盈与...
原创 安... 安禄山本是胡人,按理来说是不可能成为一方节度使的,却因为朝中政争为其打开了上升通道。而之后,他更是极...
原创 古... 筷子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餐具,简单粗暴,而且制作成本极低,随时可以就地取材自制筷子,使用任意两根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