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谏太宗十思疏》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即将开始,通过的报名人数约为约157.6万人。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报考的人数,想要真正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员,还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可以说是十分的困难。每六十一个人当中会筛选一个出来,人生理想也好,多远选择也罢,反正这次目标都是相同的。希望参考者们都可以放平心态,做好准备。
截止到2019年,全国公务员队伍大概有800万人,其中还不包括老师或者国企的公职人员。从我国的人口数量来看,这个数字也并不算是很高。和欧美的一些国家想比,从比例上来看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知晓现在的情况,那离我们比较近的清朝是怎样的呢?当时一个省有多少公务员呢?咱们就以江苏为例,做一个详细的推算。
清朝的官职制度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数量也是非常多。当然封建朝代有文官和武官之分,清朝也不例外。省级大员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提督学政等,为什么选择江苏为例?因为当时负责皇家贡品的江宁织造,还有两淮盐引等经济支柱,官员是最多的一个地方,比较好推算当然也更具有说服力。
紧接着咱们从上到下做推算,首先看总督、巡抚衙门的官员设置。当时的两江总督统辖江西、江苏、安徽三省,驻地江宁;江苏巡抚驻苏州,是这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如果从后期的政策看来,督抚衙门、学政衙门不设佐贰官,所以受朝廷认可并正式编制的也不过三个人而已,数量并不是很多。
同时漕运总督衙门,下设巡漕御史4人,其中2人驻淮安,2人驻通州;设督粮道1人;督粮道属官库大使1人,攒典3人;设管粮同知1人、通判1人,漕运衙门文职官员共计11人。
接下来就是布政使、按察使机构,前者掌管的是民生方面,后者掌管的是司法。当然这两个衙门皆设佐贰官,布政使司下设经历司1人;设照磨所照磨1人;置理问所理问1人;置都事1人;置库大使1人;置仓大使1人。按察使司下设经历司经历1人;设照磨所照磨1人;设司狱司司狱1人,两个衙门的正式编制一共有11人。
最后就是经济方面的了,江宁织造府为内务府所属,其正式编制仅有江宁织造1人。两淮盐政设运使1人,属官经历1人;知事1人;库大使1人;巡检1人。此外,还有负责盐场的官员,即运同、运副各1人、盐课司大使23人、盐引导批验所大使2人,江苏一省盐务官共计32人。所以在生产这一块,也总共33个人。
其实从以上的数字我们也可以得出,省级别受朝廷编制的也不过只有58个人。但这里我们也只是一个粗略的估计,并不是很准确,还有一些河道的官员等等,不过加起来也并没有多少。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道、府、厅一级的官员,按照史书《光绪会典》的记载:全国设分守道20员,分巡道72员,但江苏省设不设分守道,仅设分巡道6人,所以道这一级别的仅有6人。
在清朝为了更好的管理,还在全国设府185,其中江苏省有8个府,那就是知府有8个人。但有些还分同知、通判两种,江苏省一共有8个人。同时知府衙门是一个综合性的办事机构,各部门还需要许多人手,设经历司经历、设照磨所照磨、置司狱司司狱、宣课司大使、税课司大使、府仓大使、僧纲司都纲、道纪司法都各一人。加上前面的推测,正式编制的一共80位。
随着时间的发展,“厅”也逐渐被改为一个单独的行政机构。当时全国共有直隶厅34个,散厅78个,江苏的各一个,加上一些附属官一共十个人。《光绪会典》还记载:全国设直隶州73个,属州145个,江苏省各三个。从知州到巡检,各个附属部门也都有编制,数量大概为30个。同时在全国设县1345个,江苏62个。知县、县丞、主簿等等,一共设立了105位。
其实看到这里,整个省的官员编制情况也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除了这些行政官员之外,还有一些是各府、州、县的教职官。当时江苏省一共8府、6州、62县计、教授、学正,加起来一共有76人。加起来一共有359人,当然这里还有一些遗漏的文官,不过数量不会很多。而现在的一个小县城公务员都在700人左右,大点的甚至2000人。这样一看,清朝的编制官员实在太少了。
当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管理难度的增加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也是人们在不断实践中检验出来的成果,对于这样的比对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诸位可以当做一个消遣的“话题。”
参考文献:
《光绪会典》
《谏太宗十思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