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日本发动侵略的本质就是为了扩大势力和掠夺资源,因此,在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前,理论上讲,日军绝对不会选择中途撤离。然而让人倍感意外的是,日本明明在侵略中国时耗费了14年,但在攻打印度时,却才打了一次就放弃了,这是为何?
要知道当时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主要精力都放在牵制德国上,这意味着,按照日本在二战中展现出来的军事实力,它完全具备拿下印度的能力。而日本之所以会打一次就放弃,原因很简单,主要还是攻打的时间不对。
起因
首先,印度和日本相隔甚远,无论怎么看,它跋山涉水跑去攻打印度的收益都很低。相反,印度和中国接壤,日本只要彻底占领了中国,接下来侵占印度简直就是手到擒来的事。因此,如果不是德国期望日本对印度出兵,以此来缓解盟军压力,印度绝对不会提前攻打印度。
多线作战
然而,那会日本除了深陷中国战场外,在太平洋战场上,还有一个强大到令人窒息的对手美国。正是如此,日本能够派往攻打印度的兵力极其有限,并且,随着战线拉长,后勤补给也跟不上。所以等到这支部队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优势后,日本为了止损,只能赶紧撤走。
据悉,由于沿途的环境和气候太过恶劣,负责攻打印度的日军都还没有抵达预定战场,队伍里面就有大量的士兵因为水土不服相继倒下。这就导致等到日本和印度真正交战时,损失一大半战斗力的日军,只能是力不从心。
后勤补给
其次,日军的后勤补给线还被英军切断,加上日本也低估了英国的反抗决心。诚然日军还有一定的再战之力,但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继续打下去只会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所以,日本才会暂时放弃攻打印度,还是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中国和太平洋战场上。
当然了,印度自来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即便日本铁了心要拿下印度,估计盟军也会派出更多的兵力牵制。这样一来,日本不仅最终还是没有机会拿下印度,反而会被多线作战加速拖垮,不得不说,日本的放弃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否则按照日本的侵略本质,印度可没有办法幸免于难。
总之,我们不可否认二战时期日本很强大,但相比于野心,日本的实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日本的失败是早就注定的事。不过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倒是需要对日本充满警惕之心,只要其野心不死,日军的卷土重来从来都不是危险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