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懿如何独掌一国朝政,奠定西晋王朝,成为三国第一军师?
创始人
2025-07-26 06:02:26
0

在进入今天的正题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西晋历史。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自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并于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完成了统一。晋武帝执政前期,恢复生产,与民休息,一统江山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灭吴后,西晋举国沉浸在奢侈腐败的气象之中。晋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经过长期发展,早就形成庞大的权贵集团,政风黑暗,贪赃枉法,贿赂风行,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八王之乱后,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长安失守,西晋灭亡。次年,皇族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西晋地图(来自网络)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来自网络)

司马懿出身贵族,司马懿的十二世祖司马卬早年随项羽灭秦,后来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司马卬被封为殷王,建都河内,汉太祖时期司马卬投降汉太祖刘邦,并改为河内郡,司马家族时代居住此地。司马懿的高祖父司马钧为汉安帝时的征西将军,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

司马懿出身如此家族,很难不成器。少年时期便胸怀谋略。因为家族的背景和个人的能力,司马懿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就被曹操征辟到其府中任职。但当时的司马懿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看到东汉王朝的政权已经被曹操所掌控,所以并不愿意前去。故而称病推辞。可是老谋深算的曹操怎会相信,于是派人在夜间前去查看,可是司马懿确一脸虚弱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真像病重的样子。从此处就能看出司马懿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有超出常人的谋略。

曹操画像(来自网络)

可是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建安十三年,曹操任丞相以后,用强制手段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使者说,如果他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不出仕,便将他逮捕。司马懿听后非常畏惧,只得就职。曹操让他与太子往来游处,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可是多疑的曹操逐渐察觉司马懿的“雄心壮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忌讳。因此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日后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但是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很好,总是维护他,而得以无事,于是,司马懿勤于职守,废寝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曹丕像(来自网络)

从建安二十年开始,司马懿开始逐渐随曹操出征。曹操征讨张鲁时,刘备也在大规模作战,既用诡计俘虏了刘璋,又大规模对江陵用兵导致其内部腹地兵力空虚。于是司马懿向曹操出谋,现在汉中列兵示威,再从益州进兵,必定大获全胜,并且还说“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不过曹操当时已经得到陇右便称“人苦于不知足,已经得到了陇右,还想得到蜀地,这是人心无足”虽然没有听司马懿的计策,但是司马懿的狼心已经展现出来

而后曹操大破孙权,孙权派使臣来乞降向曹操称臣,并劝说曹操称帝,曹操不傻当然不会称帝被后人所诟病,司马懿趁机向曹操进言“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司马懿虽然知道曹操不会称帝,但还是对曹操进行劝说以来表达自己的忠心。

孙权像(来自网络)

在此之后司马懿在太子府中度过了一段相对安逸的时光。可是好景不长,关羽攻打樊城让曹操感到了威胁,产生迁都的念头,司马懿作为太子使臣当然明白,迁都对于太子曹丕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于是司马懿积极的向曹操出谋划策,来制止曹操迁都。司马懿向曹操出策,刘备势力越来越大,并且占领荆州一直不还,孙权内心肯定不安,虽然刘备是孙权的妹夫,但是两人是外亲内疏,如果让孙权出兵荆州,必定可解樊城之围。曹操听取了司马懿的计策,果不其然,孙权派吕蒙突袭,关羽被杀,也就是著名的“白衣渡江”。

关羽像(来自网络)

曹操死后,曹丕篡汉自立,改国号魏。曹丕登基后非常重用司马懿,司马懿也一路高升,在曹丕死时已经任职骠骑将军。曹丕在位期间多次伐吴,都让司马懿坐镇后方,为其稳住江山,可以看出早期司马懿与曹丕关系之好,也让他在这一时间可以安稳的过日子。曹丕死后,曹叡登基,司马懿更是托孤大臣之一。

曹叡像(来自网络)

曹叡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相反他很有城府,所以他处处提防司马懿。曹叡登基后。诸葛亮开始了多次北伐,而魏国阵容当中能对抗诸葛亮的也只有司马懿了,所以诸葛亮的北伐也间接让司马懿再次得以重用,不过曹叡仍然猜忌司马懿,所以曹真一直在司马懿左右,并且魏国的边疆辽东地区也不太平,所以司马懿也会在辽东地区平定战乱,所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并不是每一次都和司马懿对战。

青龙二年(234年)二月,蜀相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四月,诸葛亮至郿县,进驻渭水之南。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筑垒阻击。 五月,十万吴军攻魏,配合蜀军作战,被满宠所拒。七月,魏明帝曹叡率兵亲征,吴军撤兵。群臣认为司马懿正还在西边和诸葛亮重兵对峙,车驾可西幸长安,魏明帝则说:“孙权大军已经撤回,诸葛亮孤军无援、难成气候,大将军司马懿足以抵挡,我没有什么忧虑了。”诸葛亮东进的道路受阻于司马懿,从渭水前进,又有郭淮阻挡,于是移军攻取大散关、陇城等地,回师进攻司马懿。八月,司马懿以“坚壁拒守,以逸待劳”的指示,与诸葛亮相持百余日。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均坚壁不出,以待其变。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妇人的服装,欲激司马懿出战,司马懿仍不出战。不久后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跑来报告,司马懿派兵追击,蜀将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穷寇莫追”便收军了,有人传:“死诸葛走生仲达”,司马懿听到笑说:“这是因为我长于预测活人的事,不长于预测人的生死啊。”自次诸葛亮的北伐也结束了。

诸葛亮像(来自网络)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并没有闲着,辽东的公孙渊一直在挑事。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公孙氏一直占领着辽东地区。随着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加快,一度依附于曹魏,但始终离心离德,暗中与东吴政权勾结。景初元年七月,公孙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在魏国边境进行骚扰。景初二年,魏明帝派司马懿讨伐公孙渊,司马懿再次展现了他过人的军事能力,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最终公孙渊落败,魏国灭掉了燕国,骚扰曹魏数十年的辽东地区终于恢复平静。

公孙渊像(来自网络)

曹叡死后司马懿仍然是曹魏政权的中心人物,并且再次成为了托孤大臣。不过曹爽忌惮司马懿,屡次上表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朝臣们认为以前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司马懿韬光养晦,大力拒绝而不让子弟为官。在这之后曹爽与司马懿开始了明争暗斗,司马懿凭借出色的能力击退了东吴的进攻,曹爽也不干示弱,便领兵攻打蜀汉,可是却败了,回朝之后开始处处挤兑司马懿,并开始培养心腹,曹爽兄弟开始独掌大全。司马懿便开始漫长的装病。

曹爽(来自网络)

高平陵之变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演技真是太好了,曹爽被司马懿的演技所骗。正始十年,曹爽带小皇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京都兵力以及曹爽心腹几乎都调走了,司马懿看准时机率兵控制京都。并让太后下昭废除曹爽。并且像曹爽发誓只要带着皇帝回来就不杀他。奈何曹爽太过于天真了居然真的信了司马懿的话,乖乖带着皇帝回去了。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曾与曹爽兄弟交情甚密的黄门张当在司马懿的严刑拷问之下,只得供称曹爽和何晏等人意图谋反。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不得不说曹爽不光眼神有问题,脑袋也有问题,实在是太天真了。

司马懿骗曹爽(来自网络)

曹爽死后,司马懿便开始独掌朝政,大小事务由司马懿先看再乘给小皇帝。一直到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从此之后司马家族开始了对魏国的统治,司马师继承爵位后继续独掌朝政,255年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实政,司马昭官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 256年又进为大都督、高都公。

司马昭(来自网络)

小皇帝曹髦意图除掉司马昭可以事情败露,被司马昭杀害,又立曹奂为帝继续独揽大权263年,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蜀汉后主刘禅出降,姜维闻讯后带部投降钟会,蜀汉灭亡,开始了三国时代统一的序幕。

司马昭死后。司马炎继承晋王爵位,并且逼迫曹奂退位,即位称帝也就是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公元279年发兵灭吴,一统三国。

总结来说,司马懿一生之所以会成功,总结有两点,第一司马懿懂得如何忍耐,在曹操怀疑自己时懂得装病隐晦,在被皇帝猜疑群臣嫉妒时,懂得退位韬光养晦,在被曹爽针对时,懂得避其锋芒,并且这一避就是数年。

第二我认为就是司马懿长寿。司马懿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终于在小皇帝曹芳手中拿下了魏国军政大全,并且所有的对手也都先他而去。

至于第三嘛我认为就是司马懿演技好,能骗过曹操,曹爽以假乱真。

历史终究是历史,我们研究历史是为了运用在现代社会,如果你能有司马懿的才能,忍耐,能屈能伸,以及精湛的演技又何尝不能在现代社会如鱼得水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相关内容

站在泸定桥畔 听“过桥木板...
如今的泸定桥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公众号供图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
2025-07-26 12:33:39
原创 ...
说到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八旗子弟居然做起了“反清复...
2025-07-26 12:33:37
原创 ...
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北宋和南宋其实就是一回事,不仅如此,它们二者的...
2025-07-26 12:33:24
原创 ...
“秦王这面相不行啊,太刚烈了,怕不是一冒犯到就得被干掉,不愧是虎狼...
2025-07-26 12:33:22
原创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朱成山】 日前,上海震旦职业学校教师在课堂上...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作者:赵心放 赵匡胤是北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完成了全国大部...
2025-07-26 12:33:10
原创 ...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秘档解密,我们在克格勃文件档中发现了一个惊人...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图1:清朝骁骑营。骁骑营是一个军营的名称,晋代开始设置,最开始是魏...
2025-07-26 12:33:05
原创 ...
混乱的战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现了一大批能人...
2025-07-26 12:33:00

热门资讯

原创 6... 洪武十二年谋算着独裁的胡惟庸被朱元璋处死刑,令人震惊的是这个案件竟牵扯出三万余人的性命,甚至还有开国...
原创 这... 僧格林沁是清末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
原创 他... 综述 关于张作霖,后人对他的评价也多有争议,有人说他为了敛财,不惜与日军攀上关系,与日方密切往来,为...
原创 雪... “要动凉王,先过青衣。”在原著小说中,关于青鸟有这么一句传说。 青鸟在芦苇荡一战中,为了保住世子徐凤...
原创 《... 想必大多数人对晏殊、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这些名字都不陌生,兴之所至,还能随口吟诵几句他们的传世佳作,...
原创 大... “大禹治水”这件事并不出出自于夏朝的文献记载里,因为夏朝连文字都还没有,因此关于夏朝的记载,也仅仅是...
原创 一... 在1979年2月27日的清晨,青海省委家属大院里看似平常的一天被一场激烈的争执打破。杨小民,省委办公...
原创 如... 在中国的姓氏中,有一些姓氏的起源可能与外族有关。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如果是 “安” 姓,可能不是 “炎...
原创 她... 孝庄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辅佐培养了顺治以及康熙两代皇帝,为清朝的安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在明...
全球屠戮超七千万人的“黑死病”... 全文共2282字 | 阅读需5分钟 在荷兰,坐落于首都的心脏位置的“达姆广场”始建于1648年,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