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三国时候的一代超视界大点,还是你为了对抗曹操,对他这个长时间高压统治,也为了夺回自己失去已久的政权,为此他搞了这么一出衣带诏朝政事件。这一次朝政事件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当年每每看到这一段时候老有一种英雄为国捐躯的即视感,而且当年刘备也是一个极为优秀的朝政人物,在关键时刻勇敢挺身而出并且始终贯彻这个诏令到最后。
其实这个衣带诏事件充满着各种疑点,这一次衣带诏事件迫使曹操大开杀戒,当年的朝政刺杀运动没有逼死曹操,反而让曹操拿到了衣带诏,对当时所有隐藏的汉室官员来了一次大扫荡,原本历经了几代乱政活下来的仅存的几位大臣全部都牺牲在当场,也使得我们的刘备差点就结束在衣带诏的风波之中。既然衣带诏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为何不能来一个隐藏的歃血为盟,一定要把名字写在上面以至于后来曹操抓人的时候是一抓一个准。很多书友提出疑问,汉献帝让大臣们把名字写在衣带诏上面这样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可能我们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带有一种上帝视角来观察历史,在当时汉献帝等人认为这一次斗争的结果一定是他们获胜,因为城里到外都有他们的人接应,当年汉献帝更是约了满朝文武的主流大臣,还有曹操的主治医生都被拉入到他们的战线上,另外城外的禁军也有不少接受了汉献帝的任命成为了最为坚实的反抗力量。在这样声势滔天的环境下,里里外外都是汉献帝的棋子,如果不看后来的历史,我们都会觉得这一次政变极有可能会成功。
在当时汉献帝之所以会拿出衣带诏让所有人签名,其实就是为了逼迫那些还正处在朝政上摇摆状态的那些大臣们更快的确立立场。因为未来如果自己一旦成功局面,肯定会陷入到相当严重的混乱状态,必须要拉拢更多的支持他的人,才能以最快的速度稳定政局接受曹操所打下的这一切的财产。因此包括刘备在内,很多的大臣们在这种环境的胁迫下,还有对于汉献帝仅存的一些忠臣良将的想法最终在上面签了名字。他们也因为被拉入到了这条战船上,迫不得已对曹操进行全力一击以求自保和确保未来的朝政希望。
但可惜的是曹操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当年的衣带诏事件突然之间泄露了,这就导致他们原本已经计划好的朝政权谋手段全部都被打乱了步骤,再加上曹操他原本在军中建立起的威望,迫使那些刺杀行为全部因为掉链子而停止。一场轰轰烈烈的衣带诏事件,原本看着胜券在握,原本只是一种拉帮结伙的方式,结果却变成曹操借此清除所有潜在威胁的一次朝政行动。
一场疯狂的大屠杀过程中,除了刘备逃出以外,包括董贤在内甚至连怀着龙子的皇后娘娘全部被诛杀,那些原本汉献帝所拥有的最后一丝隐藏的力量全部被清除的一干二净。当初他们没有签订衣带诏继续潜伏下去,说不定在第二次的马腾造反事件中,可以里应外合以最大的力量打垮曹操,能够解救出汉献帝也说不定,可惜他们所有的资源在这一次朝政斗争中全部都丧失殆尽。这也让汉献帝失去了最后的斗争可能性,一个王朝的结局就在这一刻彻底被定下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