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和尚就是朱棣的“智囊团”姚广孝,大家先别急,听搜史君先说说姚广孝与朱棣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当时的姚广孝是个和尚,法号道衍。
他见到朱棣时,说“殿下可否留步,贫僧有大礼相送。”哦?“大王若用我,我可以送大王一顶白帽子!”现在我们看来很平常啊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这是姚广孝给朱棣的哑谜,他相信朱棣一定能读懂。原来,当时的朱棣是一个“王”,一顶白帽子,就是王上加白。是为“皇”也。
听到这句话,朱棣先是震惊,怒斥道“你不要命了吗”,然后离开了。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1382年,这一年朱元璋心里最为敬重的马皇后去世。他给各个皇子都安排高僧了讲经,借此机会,姚广孝来到了朱棣身边,这下开始,刚刚稳定的时代又要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姚广孝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当了和尚之后,他也有很多举止异常行为,下面跟着搜史君一块来看看吧:
身为和尚却不学佛学反拜道士为师
姚广孝14岁进入寺庙当和尚,却不学佛学,反而拜到道家道士席应真为师但是他的师傅席应真也是一个奇人,身为一个道士,不专心研究炼丹修道。
反而沉迷于阴阳术数之学,阴阳术数之学,简而言之就是包括天文历法还有算卦和占卜在内的研究推算。
因为当时科举考试也不考这些旁门左道,所以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学,一个不学习道家的道士和一个不学佛学的和尚再加上学会了阴阳术数之数,一起吸引了朱棣的目光,也拉开了搅乱时代的幕布。
在朱棣身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起兵吧,造反吧。
三十岁的朱元璋起兵造反,夺得天下;30岁的朱棣用隐忍筹划未来,离不开姚广孝的助力。
一般皇子身边的谋士追求的就是两个事情:平安和富贵。
作为朱棣身边的谋士,姚广孝可以说这两个都有,但是他还不满足
他每天几乎都会给朱棣进行一次洗脑,内容大同小异,就是起兵造反吧,“你有天子之气”,一次两次还好,但是想一下朱棣当初接受姚广孝的起因,也就是姚广孝的“我可以送你一顶白帽子”,说明朱棣内心也是想当皇帝,他也是不甘心跪服在这个侄儿的脚下的。
好巧不巧,建文帝朱允炆在他的谋士齐泰,黄子澄的怂恿下开始了削藩,看着番王一个个都被以各种罪名囚禁起来,朱棣坐不住了,于是,姚广孝的撺掇更来劲了,但是朱棣害怕起兵名不正言不顺,被后人诟病,但是他对朱棣说“我只知道天道,不管民心”这句话打动了朱棣。
1399年,朱棣假装“勤王”以“清君侧”名义起兵指责建文帝身边的谋士有不轨之心,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后占领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黄子澄殉国。
在刚刚统一的明朝,人们都渴望有一个和平的生活,但是姚广孝却唯恐天下不乱,一直在撺掇朱棣起兵,朱棣起兵成功了,他也位极人臣,朱棣也劝他还俗,但他却不肯,而且朱棣送来的财宝和美女,他一概不受,在朝堂上他着官服,回到家后又披上了袈裟,世人称为“黑衣宰相”。
他主持编篡了《永乐大典》,永乐十六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唯一一人。
我是搜史君,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关于姚广孝从始至终的做法,你有哪些看法呢?迎前来点赞评论转发哦,喜欢的话就点个关注吧,你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